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地震多发的地质环境,我国通常运用工程抗震的模式来进行地震防护,但是其所能提供的基础抗震工作有的时候难以应对实际情况来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开始进行耗能减震技术中的隔震技术的尝试。本文通过研究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物上运用隔震设计,进一步分析此项措施的隔震效果,针对隔震结构的建立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产生深层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亚丽 《内江科技》2013,34(3):106-107
我国现存的建筑中大部分都需要加固修复,普通的加固修复方法主要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植筋法。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修复得到很大的推广和发展。抗震加固的方法分为三类:抗力加固技术,消能减震技术以及隔震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3.
隔震加固法,即在地震作用下将结构变形汇集于隔震层上,阻碍能量传递到上部结构,防止原结构地震反应,增强建筑物自身的抗震安全度。该法,需要在结构物的某处设置必要的耗能器或是构件,耗散部分地震输入能量,抑制结构产生的地震反应,使建筑物拥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本文简单介绍了近隔减震加固技术原理,探讨了既有建筑加固中该如何选择和运用隔减震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震中框架内填充墙体的破坏和框架梁柱接头的破坏的情况,对建筑物采取加固,其加固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建筑物加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的发展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本文从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角度出发。首先对砖混结构中的混凝土、砖砌体和木结构检测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再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分析,利用底部剪应力法计算建筑的抗剪承载力,对于抗剪强度低于设计值的墙体进行加固设计,并对加固后的墙体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实例分析表明,加固后的墙体其抗剪承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抵抗地震水平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地震是人类遭遇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对建筑物的破坏经常阻碍人类的避难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人类一直采用"抗"的方法来抵御地震,就如同治水,久堵而不疏,必然会出现决堤。因此,抗震性能再好的建筑物抗震久了也会遭受到破坏,这样地震给人口和经济带来的损失仍无法有效避免。在如此的形式下,研究者提出了消能隔震的技术。"消能隔震"的基本思想是使基础和上部房屋结构分离,隔离地震能量向建筑物的输入。实现地震时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建筑物抗震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强度、柔度、整体性等方面做文章。换句话说是以强对强,以硬对硬,其效果并不是很好,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在地震中还是伤痕累累,惨不忍睹。笔者在此介绍一种以柔克刚的防震方法:"建筑物基础隔震层"。  相似文献   

8.
隔震技术作为工程设计领域的新兴学科,具体涉及结构振动理论、综合控制理论、新材料科学技术等国际先进技术。隔震技术往往采用系列隔离与控制措施,减轻或抑制受到地震作用的建筑物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而实现结构抵抗外界的振动能力的提高,同时实现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舒适性的提高。文章着重介绍既有框架结构加固方面隔震技术的应用,以期实现建筑结构抗震设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某历史保护建筑由于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且受到地铁振动的困扰,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对其采用叠层橡胶支座进行隔震加固。对隔震加固的施工方案及流程进行介绍,着重对隔震加固中的地基托换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现行隔震加固施工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贡献卓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也必然要随之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近些年来地震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这就使得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了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问题,抗震结构的加固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提高建筑结构稳定的关键,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地质条件,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文章首先对固设计原则经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了与其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对多层房屋的场地和地基选择、平立面布置、结构布置、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等概念设计内容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出在建筑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都应充分考虑抗震概念设计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经历了邢台、唐山特大地震后虽总结出一些抗震加固的经验和构造规范 ,但针对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功能等是无章可循的。特别是对年久失修的多层工业厂房的抗震加固 ,更是如此。且在加固施工期间不能停产 ,原始资料不齐全 ,又给加固方案增加了难度。笔者有幸参与了包钢洗煤厂水洗车间的抗震加固方案的设计 ,现阐述如下。1 建筑结构及使用现状水洗车间始建于 1 95 8年 ,当时还不考虑抗震设防 ,水洗楼在包钢的生产中占据的位置很重要 ,需要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对于这座九层框架厂房来说 ,使用时间长达 40年之久 ,原始资料和图纸不全 ,且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我国目前也在进行大规模化的桥梁建设,我国对跨越强震区桥梁的建造和桥梁的抗震功能等进行了格外的关注,我国在桥梁方面的减隔震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其可以在近几年的桥梁工程当中充分地看到。本文对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桥梁结构设计当中对减隔震技术进行深入的掌握与了解。  相似文献   

14.
土坝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应用最广泛的坝型,尤其是在数量众多的小型水库工程中,土坝更是最常见的挡水建筑物。其具有施工方便、材料易得、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在一些对防渗性和抗压性要求较小的水利工程中,无疑是最经济、最合适的坝型选择。但是这种土坝本身的抗震性相对较低,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需要对土坝的抗震性进行分析,并采取加固措施,以提高土坝的整体性能,保证其安全稳定。现主要对土坝抗震进行分析,并简单探讨其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建立的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计算模型,基于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地震作用下传统抗震结构、纯橡胶隔震结构、摩擦滑移隔震结构和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体系能够显著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使得预制板的抗震性能及其加固问题再次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本文探讨了预制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对已有的多种预制板加固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采用角钢板托加固预制板的方法。理论分析了角钢板托加固的优点,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7.
现结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及特点,对高层基础隔震系统纽成和隔震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分析其高层膈震体系的特殊性,为高层建筑抗震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对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概念做出分析,分别从场地选择,总体布置、结构形式三方面进行。其次重点介绍抗震指数计算方法,从设计角度出发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最后阐述了有效的高层抗震设计方法,并对地震发生阶段建筑物受力形式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及特点,对高层基础隔震系统组成和隔震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分析了高层隔震体系的特殊性,为高层建筑抗震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汶川8级地震中砌体结构建筑物的震害情况,归纳分析了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震害特征及其原因,针对砌体结构的特点,结合抗震概念设计,总结出了砌体结构抗震加固设计的一些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