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宗教文学与许地山作品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作品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叙事艺术上也从宗教文学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手法,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宗教词汇,同时大量借用宗教文化的意象、原型、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另外,许地山还借鉴了宗教变文,讲唱文学的文体形式,所有这些方法都为作品从内容上更好地表现许地山受宗教影响的思想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许地山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其浪漫色彩宗教气息方面,其实许地山的小说集《缀网劳蛛》同时也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爱情故事。章试图从本的爱情婚姻模式入手,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女性美,从而揭示作家深刻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丰子恺独特的艺术追求,深切的宗教归依体验。为现代人以宗教艺术疗救痛苦心灵提供了有意义的历史借鉴。从许地山诸教沟通的宗教体验到丰子恺宗教、自然、童年相互融通的体验,他们都在人类精神的高层次上升华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都取得了一个共同的效果:超越现实苦闷,领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包蕴了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归依体验治疗世疾。解救人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空山灵雨》的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与异域情调,散文集<空山灵雨>也不例外.研究者从宗教文化角度切入研究,对于许地山的许多文化现象揭示得很透彻.但对于许地山心灵的触摸,尤其是其漂泊心理的揭示,有待深入.文章从漂泊、孤独、死亡以及宗教文化心理四个角度来探究许地山的心灵世界,从而希望触摸其温情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5.
佛学对许地山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弥漫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及其给予读者的深邃的宗教感悟,使许地山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卓然不群。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许地山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两人虽然同属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但在作品的内在立意和思想深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许地山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倾向,消极避世;而鲁迅则对现实的人生进行了层层的解剖,在思想的深远上要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新文坛上,许地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早期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和奇异的浪漫气息,绘制出一幅幅充满异域色彩的人生图画。佛教"生本不乐"的苦难观、顺应自然的处世哲学及基督教的宽容博爱与达观,始终是其早期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底色。但许地山却不是完全沉湎于宗教的虚无、逃避及厌世,而是渴望通过精神层面的思索与反省,去解决现实人生问题。宗教之于许地山,不纯然是信仰和归宿,而更像是救世济民的精神良药。这种对待宗教的理性态度,赋予了许地山早期作品独特的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奇特的作家,许地山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悖论色彩。在思想文化倾向方面,许地山因其个人的宗教因缘而形成了杂糅的宗教哲学观,佛、耶、道精神的冲突,使其小说显示出了强大的张力与悖论的意味。受此影响,"出世"与"入世"成为了许地山小说创作的一个重大命题,这在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既表现为"生本不乐"与积极进取两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又表现为同时具有的"圣女"和"贞女"的悖论品格。总的说来,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有着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的宗教化双重意味。探析其小说创作的悖论色彩,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现代小说丰富性的体认。  相似文献   

11.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12.
路遥小说塑造了当代文学史中经典的女性群像,但作为文学重要母题的母爱叙事几乎处于“空白”,叙述中即使有母亲在场也处于“失语”状态。一方面作家客观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处境,另一方面也是作家成长经历中缺失的母爱体验使然。作家笔下尖酸刻薄的城里母亲形象和宽厚朴实的农村母亲形象的塑造及作家的情感倾向是受到乡土情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他以爱情作为小说叙事的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挖掘;他站在女性价值的立场,对女性致力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认同与肯定。在女性叙事视角中,他探讨了女性的悲剧生成;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的女性文化作了新的演绎。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与深挚的女性关怀而显示出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的创作时期与西方女权主义的活跃期(20世纪20至50年代)相交叉。作为男性气质的提倡和表现者,海明威并未对女性地位与思想单纯改变熟视无睹,而是在他的小说中做了相当深入的反映。特别是他对新女性的刻画,凝聚着他对新时代女性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他在笔端表现出来对于新女性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有助于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海明威通过小说《永别了,武器》和《伊甸园》中几位女性的爱情追求,表达了她们的女权主义思想.即一方面需调整内心的双性情结.平衡两性力量,另一方面则在与异性相处时要注意两性互补.和谐共进,合成强大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哈代爱情与婚姻题材短篇小说的结构分析 ,找出了哈代此类小说的一种恒定结构模式 ,正是借助这种结构模式 ,哈代实现了对于英国爱情与婚姻小说的浪漫传统的颠覆。  相似文献   

17.
金庸小说以写侠为主,但往往用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贯穿,有的短小精悍,有的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归结起来,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外乎英雄人格、爱情至上、复仇、单相思等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海岩小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爱情观以及对情爱与性以及人的生存的深沉思考和探究。海岩的小说极具故事性,其中真正动人的是故事的情爱内涵。同时海岩小说的故事充满了悲情。悲剧具有审美快感、悲剧冲突使得故事情节狂澜迭起,这也是他的小说为广大读者广泛接受、走俏市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的女性崇拜心理的探析主要有五个方面:名妓情结的影响,浪漫爱情的补偿心理的影响,婚姻及亲人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硝影响(名著《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道教母性崇拜对林语堂的影响),西方留学定居生活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体现在了林语堂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上。  相似文献   

20.
莫言小说性爱诉求的运行轨迹是从常态走向变态,即从“野性的证明”走向了“泛性的枵渴”,其种种变态的性爱指向,表明莫言小说已从感受误区,语言误区彻底滑进了观念误区,希望莫言能早日从沉沦的荒原重返宽厚的大地,在人类精神家园中,行诗意之栖居,作健康之歌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