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在学校教学研究活动期间,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蚂蚁和蝈蝈》一课。学习第2段小蝈蝈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唱歌、跳舞这一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了"自由自在"的含义后,与学生开始了如下对话: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生我觉得是"自由"的。生"讨厌"的。师噢?看看谁能猜出老师想要的是哪个词?生"高兴"的。生"自由"的。师是"懒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辑之间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的实存背景之下,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因教学文本和过程互动而使学生德性成长的资源愈加丰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从道德价值资源中获得个体意义的过程也更富生成性.文章从教师与教学文本、学生与教学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种关系视角考察了课堂价值资源与道德意义生成的若干问题,指出文本的价值解读、过程的多向互动、教师的价值引领,都是学生道德成长所必需.文章的最后以提问的方式表明,相对于价值的强灌输、硬牵引和"贴标签"而言,教师在价值问题上的"不作为"同样是"不尽责"和"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以教学参考书为唯一依据,造成对文本理解的"表面化"、"僵化"、"概念化"、"片面化",使得语文课堂变得肤浅和浮躁。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细读,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读懂他人观点,也读出自己的体悟,使课堂充满深度和趣味。具体有以下四个举措:独立解读,品味文本妙处;链接资料,了解文本内涵;设计教学,抓住文本重点;课堂点拨,探究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教材文本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感受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文本内涵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成长,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一、陌生视角下的文本感悟在初中苏教版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文本感悟的时候,首先是浏览教参和网上所提供的资料。在这种模式之下,虽然大大节约了教师准备的时间,但是同时扼杀了对于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长期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生书写不规范、书写潦草现象十分严重,很多教师为之扼腕叹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则设置了"书法·篆刻"模块。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很多学校并未开设书法课。笔者认为,在高一、高二年级美术教学中,应该安排一定课时进行"书法"教学。书法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改变过去生硬直接讲解语法的做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待语法知识"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合理地处理教材中的语法知识。文章结合课例,探讨如何基于文本再构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7.
"意义创生说"——教师理解课程文本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平 《教育导刊》2007,(6):15-16,25
"复原说"取向下教师理解课程文本带来了以下问题:课程缺乏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学失去创造生成的活力;教师主体的生命价值湮没在课程文本中,学生被灌输静态客观知识而缺乏创造力."意义创生说"认为,教师理解课程文本是教师与课程文本之间理解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课程文本视界融合、课程意义再生和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经历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您分别读了哪些类型的书?又是如何读的?和我们平时理解的"读书"有什么内涵或者形式上的不同?为什么很多教师抱怨书读了都记不住而您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困惑?陈日亮(以下简称"陈"):小学时无书可读,从不记得老师有过读书方面的指导,也不知道读书有多么重要。中学开始读些童话故事,更多的是反复读《水浒》和《说岳全传》,全然是凭兴趣,除了教语文  相似文献   

9.
文本意义的生成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当代诠释学将文本意艾的生成看成是一个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等诸多要素"视域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也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握这一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无疑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文本阐释是发生在读者(教师)与文本(含作者)之间的一种理解与对话活动,这种理解与对话使文本意义获得了解放与生成。由于缺乏实践所需的文本阐释理论,教师在文本阐释时存在种种弊端。本文中"中学语文文本阐释"主要探讨的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阅读主体,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文本进行的阅读、理解、解释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十多年了,无数的语文教师参与其中、不断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走了很多曲折之路.形式大于内容的操作,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要么浮光掠影,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更有甚者直接脱离文本.顾黄初先生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生观"即"生命观"、"生活观"和"生态观".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诠释一词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所指涉的乃是关于文本的理解等问题。然而,对于"诠释究竟是否意在还原作者本意?"这一问题历来却聚讼纷纭。如果从文本、诠释与意义的逻辑关系此一进路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诠释活动并非是以还原作者本意为目的,而是不同的诠释者在面临其所涉境遇时,基于各自不同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启文本意蕴的过程。这种开启的过程既是丰富文本本身的过程,也是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拉克劳与墨菲的"接合理论"(theory of articulation),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阐释可以被视为多重视角的意义接合。研究以个案教师的访谈文本为资料,分析其关于"传统"和"文化"的意义阐释,重点探讨受访教师在遣词造句中将哪些意义环扣在一起,并追问此种意义接合的促成力量。研究发现,受访教师的文化视角多元而复杂,被其最为认同的解读视角是传统文化教育基本等同于高雅的经典教育和非政治性的文艺教育。现代学校的学科分类体系与分科考试制度,以及包围师生日常生活的大众传媒是锻造此种意义接合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文本阅读先于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阅读包括两个层面:"裸文"阅读与课文阅读。"裸文"阅读是教师分别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课文阅读则是教师与编者、以学生身份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裸文"到课文的阅读是一个由放到收、深入浅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接受美学的有关原理结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分析教学过程作品意义形成的过程。其中主要分析教师对作品意义的把握,重点分析影响教师对作品意义生成的几方面要素。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17.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聋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聋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一、文本解读的"宽"与"窄""宽"是指横的距离大,范围广;"窄"是指横的距离小,范围小。宽与窄是相对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解读文本需要有宽度,即能够将文本置于相对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运用多种思维,不断变换视角,审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意义和读者解释。因此,有宽度的文本解读才会呈现出厚度与高度。文本有"所指"与"能指"之别,"所指"是作者的初衷,"能指"是文本内在的张力。任何文本都潜藏着问题与意义,也都具有多元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学生和教师围绕文本展开多层次的对话,已成了一种常态。然而,在大量的语文课堂上,这种对话式阅读教学往往  相似文献   

20.
"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展开有效对话关键是平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只有"尊重"教科书编者、文本,才能展开平等对话,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