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新课程与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相比,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数学符号与符号感符号,一般说来,就是某种事物的代号,它把复杂的事物用简便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的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是交流和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数学的语言正是由一些符号和记号组成的语言,如运算律用字母表示,大量的公式、法则都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小学生为被试,探讨小学生数感、数学效能感发展特点以及数感、数学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数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较之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更紧密;数感对数学成绩的预测力较强,数学效能感的预测力弱一些;数学效能感在数感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与自身拥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的程度有关,但并不成正比例关系,它是与有没有得到培养息息相关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吕美荣 《辽宁教育》2005,(11):40-41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  相似文献   

5.
刘海英 《云南教育》2004,(10):29-30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关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下面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的粗浅探索。一、观察感知,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儿童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们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它的思想。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发展的进程,符号化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最原始、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之一,符号是交流与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一般来说,符号是人们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是用以表达和交换思想的工具.可以说没有数学符号就没有今天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碰到过几次这样的学生问题:“门高2厘米”、“妈妈的体重是50克”、“小红每分钟走l米”、“大卡车载重15千克”……如此荒诞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问问其他老师,又都有这样的经历,唉!我们的学生怎么这样?上感慨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一点“数”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将学生数感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相似文献   

9.
小议数感     
彭金荣 《江西教育》2003,(23):23-23
什么是数感?举个例子说:当你进入一个朋友家的客厅,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个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当你进入某个会场,你会不由自主地把会场的座位和今天到会的人数做一个比较,估计出一个上坐率。我想这就是数感吧!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将数学问  相似文献   

10.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其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数感”呢?其实“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如果我们具备了数感,当我们遇  相似文献   

11.
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学生不仅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进行有效交流,对现实问题作出合理、准确的解释。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数感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里,全面阐述了数感的含义,指明了数感培养的方向与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此为指导,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落实到位。一、观察历史上许多数学…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首次提出培养数感的要求,是对数学能力很好的补充,要想学会“数学地”思考,走进数学,亲近数学,就必需建立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是人们对数的直觉,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这种理解和意识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使我们与数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吴坚 《湖北教育》2004,(11):35-37
有的学生畏惧数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畏惧数学符号,感觉它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很抽象。的确,数学符号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数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逐渐形成的,所以对现在接触它们的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认识符号、记忆符号、应用符号和创设符号的能力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结合数与量的认识、数量关系以及对计算结果估计的"数感"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推理、想象、反思等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的策略与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态度和意识。具体表现为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之生根呢?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形成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数感来源于数学活动.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沉淀、积累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良好的数感,可以将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学得也更为轻松.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1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这一理念已逐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数感”呢?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内涵,探讨如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一、对“数感”的认识1.数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需要。“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是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对相应的问题能够感悟出一定的数学知识,看出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反映的基本几何图形,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一生中成长都应该学会的。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悟性或灵感,在相应的信息中能够搜索到或者感受到一定的数学信息,提高数学素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