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的消费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移动音乐平台的发展迎来新的增长点。本文基于PPM模型,以网易云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方法分析用户在移动音乐平台之间的转移行为。[方法/过程]本文将不满意度作为推动因素(Push Factor),将财务转移成本和关系转移成本作为锚定因素(Mooring Factor),将网络义务性和相对匮乏性作为拉动因素(Pull Factor),假设其对用户的转移过程有影响,其中相对匮乏性由情感相对匮乏性、经济相对匮乏性和功能相对匮乏性所反映。[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不满意度、网络义务性和相对匮乏性都正向显著影响移动音乐平台用户的转移意愿,且用户的转移意愿正向显著影响其实际转移行为,而转移成本则对用户的转移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丁水平  林杰 《情报科学》2020,38(4):131-139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是消费者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探讨影响消费者持续信息共享的因素有助于社会化媒体管理者制定出更符合消费需求的针对性策略。【方法/过程】将信息共享意愿划分为信息搜寻意愿和信息分享意愿两个方面,同时从两个维度系统探索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消费者持续信息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采用网络调查方法收集309份有效问卷,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对信息搜寻满意度、自我效能对信息分享满意度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信息搜寻满意度和信息分享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信息搜寻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搜寻意愿,信息分享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分享意愿;挣面子倾向对持续信息搜寻和信息分享意愿有正向影响,而护面子倾向的影响正好相反。此外,持续信息搜寻意愿正向影响消费者持续信息分享意愿。  相似文献   

3.
陈君  何梦婷 《情报科学》2017,35(11):126-131
【目的/意义】界定及区分虚拟社区即时网络口碑传播和持续网络口碑传播行为,从动机视角切入研究三 类动机(内在,外在,社会性)对两种网络口碑传播意愿(即时/持续)的影响效果,对完善网络口碑传播行为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冲动行为理论、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构建相应研究模型,使用307份有效消费体验 社交分享平台用户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研究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不同类别动机对两种类型的网络 口碑传播意愿存在不同的影响效果。在网络口碑动机因素中,内在动机因素可同时促进即时网络口传与持续网络 口传意愿的发生,外在动机因素只对持续网络口传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社会动机因素是虚拟社区内进行即时 口传的主导因素,研究模型具有充足的解释力。依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促进两种网络口碑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在归纳期望确认理论和持续使用意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引入内容质量、主观规范、感知成本这3个因素,构建研究模型,并在该研究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的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使用SPSS21.0软件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大学生持续使用意愿有直接正向影响的因素是满意度、主观规范和感知有用性;有直接负向影响的因素是感知成本;而内容质量、期望确认程度对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有间接正向的影响作用。最后对知识付费平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通信电源产业的199家企业为样本,对网络密度影响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时转移双方企业的转移意愿所具有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密度对转移双方企业的转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转移双方企业的转移意愿在网络密度正向影响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效果时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探讨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学术微信公众号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CM)和PPM模型,构建了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搜集300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用户对学术微信公众号的满意度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与此同时,感知娱乐、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显著影响期望确认,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此外,转换成本、替代者吸引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丽  李丹丹  李纯青 《预测》2012,31(4):15-2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检验了顾客满意度对口碑推荐进而对新客户购买决策的影响,模型中同时考虑了产品涉入度和情感承诺的调节作用以及顾客交流特征(口碑传播者的专业性、关系强度、感知风险)对新客户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顾客满意度对口碑推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口碑推荐对新客户购买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涉入度在顾客满意度和口碑推荐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情感承诺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口碑传播者的专业性以及关系强度对新客户购买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风险的影响不显著。同时本文通过计算口碑推荐数量和口碑转换概率从而预测出基于口碑推荐方式获取新顾客数量。  相似文献   

8.
张敏  唐国庆  张艳 《情报科学》2018,36(8):22-27
【目的/意义】为探究产品伤害危机情境下影响搜索引擎用户转换意愿的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方法/过 程】从促进转换因素和抑制转换因素形成的平衡视角出发,在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理性行为理论、感知风险理 论和归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以百度“魏则西”事件为实证研究案例,选用百度搜索 引擎服务的用户群体为研究样本,采用情境实验结合问卷访谈的规范化的实证研究方法收集了 385份有效问卷,并 利用 SmartPLS2.0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使用风险和转换态度正向影响转换意愿, 责任归因和负面网络口碑正向促进感知使用风险;使用满意度和感知转换成本负向抑制转换意愿,感知相对有用 性和感知相对质量正向促进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万君  于悦  谢美诗 《情报探索》2022,(1):106-114
[目的/意义]研究构建并探讨付费知识问答平台提问者的转移行为概念模型及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提问者的转移行为和促进付费知识问答平台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PPM模型为基础,对收集的36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法,利用SPSS和AMOS工具对模型及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结论]不满意度、感知信息质量、感知信任、主观规范、社会支持等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提问者的转移意愿,转移成本和心理惯性对提问者的转移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付费知识问答平台的管理者需要从推力、拉力和锚定三方面综合考虑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冷雪妹  张武康 《科研管理》2019,40(9):252-262
移动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为此,企业营销创新活动也要加以改变和适应,以扩大在移动社会下的企业收益。消费人群中的大学生群体的购买行为,在移动互联网社会下更具有冲动性购买的行为特征,这就要求企业营销创新中了解影响大学生移动购物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制定营销对策。文章以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采用了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西安大学生消费群体为样本,对大学生移动购物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平台功能、促销折让、顾客评价、消费者决策、网站互动和手机依赖等因素均发挥着显著影响作用;进而考察大学生自身特性因素发现,大学生性别、月生活费金额、浏览移动购物网站频率等因素对冲动性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学历、手机上网时间和商品类别等则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社会下做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T-IT)的基础上,结合营销学的关系质量理论,在该模型中加入用户信任和转移成本两个因子,用电子服务质量代替期望确认变量,选取大学生网上银行持续使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用户感知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和用户满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满意、信任和转移成本,都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是满意、转移成本、信任和感知有用性。  相似文献   

13.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have changed consumer behavior and the ways in which companies conduct their business. Social and digital marketing offer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to organizations through lower costs, improved brand awareness and increased sales. However, significant challenges exist from negative electronic word-of-mouth as well as intrusive and irritating online brand presence. This article brings together the collective insight from several leading experts on issues relating to digital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he experts’ perspectives offer a detailed narrative on key aspects of this important topic as well as perspectives on more specific issues inclu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gmented reality marketing, digital content management, mobile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B2B marketing,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and ethical issues therein. This research offers a significant and timely contribution to both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form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here we highlight the limitations with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utline the research gaps and develop the questions and propositions that can help advance knowledge within the domain of digital and social marketing.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是社会消费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消费产生的负效应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效应。从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高消费的负效应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心物场"理论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理论模型,并以厦门大学为例进行实证调研,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的主要因素,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网络舆论行为态度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03,T值为0.28,直接影响效果较小,且统计不显著;网络舆论行为评估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31,T值为5.40,直接影响效果较大,且统计显著;网络舆论行为主观规范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08,T值为-0.87,直接影响较小,且统计不显著;网络舆论行为意向对网络舆论行为的直接影响为0.61,T值为8.74,直接影响非常大,且统计显著;新媒体场对网络舆论行为的直接影响为-0.23,方向为负,T值为-5.16,统计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非理性的消费倾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不健康行为。主要分析了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类型;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介绍了国外消费教育;最后明确了我国高校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谢凤华 《科研管理》2015,36(11):117-123
本研究探讨服务补救过程中顾客感知、顾客认同和顾客后续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非制度性顾客感知(补救主动性、有形补偿、响应速度、道歉)和制度性顾客感知(理赔声明、防范制度和措施)正向作用于顾客认同。顾客认同正向作用于顾客后续行为意向(顾客满意、重购意向和口碑传播)。  相似文献   

18.
钱龙  李丰  钱壮 《资源科学》2019,41(10):1859-1870
中国高校食堂中的食物浪费现象较为突出,为揭示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浪费食物的关键原因,本文使用直接称重法,对29省29所高校食堂食物浪费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基于9192份大学生问卷,本文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饮食特征、信息干预和区域特征5个维度,探索了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高达74%的大学生有食物浪费行为,人均就餐食物剩余重量达到61.03 g/餐,每人每餐平均食物浪费率为12.13%。②整体而言,女性相对男性、本科生相对研究生浪费食物更严重,日常就餐浪费频率越高个体的食物浪费情况越严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越浪费食物;购置的饭菜重量越大、对饭菜口味的满意度越低个体越浪费食物;相对于在北方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在南方高校就读大学生的食物浪费情况更严重。③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南方籍和北方籍大学生的食物浪费行为的因素有所差异,但性别、浪费习惯、家庭经济水平、饭菜重量、对饭菜口味的满意度对南方籍和北方籍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显著影响与整体样本保持一致。因此,要高度重视高校食堂场所产生的食物浪费,根据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特征和规律,针对性地出台引导性措施以有效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移动通信顾客的实证分析,研究了顾客满意与转换成本时于顾客忠诚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类型转换成本对于顾客忠诚的影响.研究表明,转换成本相比顾客满意的作用要略强;高满意组顾客中,转换成本的作用明显大于顾客满意;转换成本的三个维度中,财务型转换成本的作用最弱,且在样本市场的显著性也很差;2G市场中,关系型转换成本对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