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通过对企业创新动力理论的回顾,分析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从企业、市场、政府、社会四个方面,重点对广东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内在驱力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增强广东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余东华  王青 《软科学》2009,23(8):74-81
在界定行政性垄断程度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各个省域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和三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行政性垄断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行政性垄断阻碍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并且行政性垄断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别。在随后的实证研究中,分别使用随机效用模型和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和测度了行政性垄断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及其区域差别。  相似文献   

3.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替代互补关系的数理刻画,研究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替代互补关系。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具有较弱的互补关系;科技人才是影响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从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及技术水平三个层次来考察可以发现,在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技术工业企业以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二者的互补关系较强,而在低技术工业企业中二者则显现出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对当前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正确定位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界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评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0个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四省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何异同?在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的基础上,从规模以上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三种类型对四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可发现:四省的整体创新能力都位于全国先进水平,但是不管是规模以上企业,还是大中小企业,或者是高科技企业都缺乏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能力,而过分看重于创新活动以及创新资源。创新投入方面,广东以及江苏占有大部分的优势;创新产出方面,广东和江苏还是比另外两省高;创新活动方面,江苏略好于广东,这两省均超过山东和浙江两省;而在创新资源方面,江苏优势显著,远超其余三省。总体而言,山东省在这四方面都不突出。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自主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关系;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其定量研究,得出了结论:技术创新是提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离不开自主创新的贡献作用;最后,根据上述给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持续和动态的过程,本文基于自主创新过程观的思想建立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自主创新实现过程的各个阶段作用的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含义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
刘春光 《内江科技》2007,28(11):5-5,7
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当前企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现阶段应结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兼顾效率与公平,选择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约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事实证明,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和市场竞争激烈领域,国外的核心技术是不会转让的。”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上提醒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方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等广泛运用于企业自主创新评价过程,针对这些方法存在的主观权重太大等缺点,引入突变级数法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介绍了突变级数法的评价过程,并对全国29个省区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实证评价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全国29个省区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三个不同区域。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给出了29个省区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依据安徽省2008—2017年间的188份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文本,从政策发文年度、政策发文区域、政策对象、政策优惠税种、政策优惠措施以及政策文本形式六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在揭示安徽省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揭露出5个问题,政策发文阶段性特征明显;区域间政策发文量差异较大;政策对象向工业产业、科技创新、众创方面倾斜明显;税收优惠政策税种、措施设计不合理;具体操作性政策文本缺乏,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运用重庆制造业2000-2007年12个行业面板数据,定量评估FDI的R&D溢出及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就行业整体而言,FDI、企业自身R&D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其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FDI和企业研发人员投入对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提高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研发资本投入对其没有明显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FDI对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企业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分析——基于1997-2008年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晓云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07-1812
 基于中国创新政策组成的框架,对1997-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研究表明:虽然涵盖了创新政策框架涉及的所有主题和重点内容,但总体上中小企业的创新政策力度较弱、针对性和体系独立性并不强,这在组织结构、立法、金融资源、商业创新支持体系和人力资源政策方面都有所体现。迫切需要建设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内的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独立体系,并满足技术政策目标演化调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旨在提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研究了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内涵;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的六种路径:原始的自主创新、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官产学研"合作的自主创新、集群大企业合作的自主创新、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自主创新和基于跨国并购的自主创新;在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和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分析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动力来源的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或规律,指出动力不足之处和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创新网络、创新生态与企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扬德 《软科学》2007,21(3):122-126
在介绍创新网络、创新生态以及自主创新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从技术链上的技术合作视角阐释了企业自主创新机理,最后,从创新生态角度审视了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6.
摘要:基于自主创新投入产出视角,以安徽省为例运用DEA模型对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效率进行了静态评价。研究表明,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综合效率为0.774,其中技术效率0.921,规模效率0.820,技术效率相对突出而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地区间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与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要素特点和产业规模特质密切相关的。提升中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需要增加自主创新投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改善创新投资环境,整合自主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7.
钟荣丙 《科技与管理》2007,9(3):123-126
我国自主品牌建设仍处于漫长的量的积累阶段,需要自主创新的强烈催化。分析了自主创新催化我国自主品牌“质变”的有效途径,并建议从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催化自主品牌的快速“质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广东省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政策的实施情况、特点、成效以及问题,提出降低补助门槛、带动科技投入、加大宣传培训、减轻项目审核、明确使用范围,以推进广东省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政策更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自主创新三种实现形式的内涵及适应条件的基础上,认为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在自主创新实现形式选择上表现出梯度性;深入探讨了自主创新梯度转移的路径与梯度策略;给出了基于自主创新梯度策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理论进行分析,相比较传统的创新模式,提出了市场引导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念。着重通过将市场引导的观念引入自主创新,并对市场引导型自主创新的内涵、运行机制、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以期能使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更规范的运作方式。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成功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