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张洪波 《钓鱼》2013,(11):38-39
早些年就听一些老钓友们说,沂河鲁苏交界处的大河塘里,麦子不黄不易钓到鱼。对此,我们虽然半信半疑,但虑及路途遥远,路况不佳,一直没有前去试钓过。前几天遇到吴钓友,无意中谈到南河的鱼情,他一脸鄙夷地说:"钓不到鱼只有一个原因—技术!"老吴是野钓高手,  相似文献   

2.
有几次经历引起了我对钩尖锋利与否的高度注意。我玩抛竿还是近几年的事。因此,老年钓协的一些有抛竿资历的钓友都是我的老师。有一次,与市老年钓协的几位钓友同去水上娱乐城钓鱼。老师们一个个都钓起了几尾鲤鱼,学生的抛竿却纹丝不动。钓协主席对我特别关照,起初把他的饵料主动送给我,然后干脆帮我上饵,连抛几竿,把钩饵准确地抛在了他上鱼的最佳地点。可是,他们仍然频频上鱼,而我的鱼竿依然毫无动静,大家都说:“真是怪事!”我只能说说趣话:“鱼欺负我,晓得是我的竿就不咬我的钩!”事后,找到原因:我买的是最廉价的爆炸钩,用过几次,用钩尖已…  相似文献   

3.
一位学钓不长的钓友偶获丰收,一回来就兴冲冲地前来向我通报战绩,把上鱼时的热闹场景有声有色地向我描绘了一番,尤其是对某种商品鱼饵的效用赞不绝口,在他看来似乎要比灵丹妙药还要灵。我想,他刚刚激发出来的钓鱼热情很可喜,但是还要让他知道“天有多大,楼有多高”的道理才是。于是,首先对他的热情和取得  相似文献   

4.
钓鱼小幽默     
《钓鱼》2007,(18)
太好了鱼塘边,一个戴眼镜的钓友怯怯地碰了一下邻位收拾完东西正准备离去的钓友:"请问,您是不是元昌先生?"那位钓友说:"你认错人了吧,我不是。""啊,那太好了"戴眼镜的钓友说,"我就是他,您把他的一支鱼竿收到您的包里去了,请您  相似文献   

5.
余政 《中国钓鱼》2006,(5):38-38
一天逛街遇见几住钓友,翻看他们的鱼获,发现一条奇怪的鱼是我从未见过的。于是拿回家养着,晚上叫朋友们到家里来辨认,都说不认识。我又把鱼拿到一位70多岁的钓友家让他辨认。他说他钓了几十年的鱼也没见过这样的鱼。于是我想到《中国钓鱼》杂志,希望专家能告诉我。  相似文献   

6.
探钓野塘     
金陵怪猴 《钓鱼》2008,(16):36-37
自从我在上坊野河钓上一条两斤多的鲤鱼后,钓友大永便三番五次地催我带他去那里垂钓。大永算得上铁杆钓迷,只要一有空,他便蹲坐水畔,一整天的不归家。  相似文献   

7.
垂钓的时间久了,便认识了一大帮钓友,尽管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但共同的爱好——垂钓,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钓友一同风吹日晒、风餐露宿,虽辛苦却也苦中有乐,现选择几则钓友垂钓趣事,以博广大钓友一笑。 “塞大吹” “塞大吹”真名叫塞军,之所以叫他“塞大吹”是因为塞军慌报垂钓战绩吹得有点悬乎。给塞军估  相似文献   

8.
拜师     
顾景龙 《垂钓》2008,(1):64-65
二黑是我的哥们儿,也是我的钓友,教他绝活我不后悔,关键是我毫不保留地把这一技术传授给他后,他根本不把我这当师傅的放在眼里了。  相似文献   

9.
王浩然 《钓鱼》2006,(3):70-70
窗外飞雪,屋内炉红,钓友相聚,谈经说技。在这隆冬深不开竿的季节,听一段垂钓故事,倒也算过了钓鱼瘾。小顾,年龄不大,钓龄不短,他娓娓道来的一段钓事,令我难忘——去年初春的一天,小顾早早起床,挎上钓具就赶往和钓友约定好的钓点垂钓。等他到了钓点,那位钓友还没赶到,小顾自己就早早打下窝子,等待上鱼。所钓之塘,原是一位农家承包的鱼塘,后因离村较远,不便看护,就用网把鱼打尽丢弃不养了。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该塘鲫鱼颇多,钓友们常常光顾这块宝地。小顾钓了几个时辰,就只钓了几尾小鲫鱼,心中有些扫兴,看看表到了中午11点多钟,那位钓友不知什…  相似文献   

10.
徐国立 《钓鱼》2006,(20):43-43
2005年8月中旬这段时间,我过足了钓鲤鱼的瘾。我们那里有一条河,平时我不爱去那个地方钓鱼,原因是河里的小杂鱼多,简直是多如牛毛,一个下午就可以轻松地钓上几千克。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河里突然有了很多的鲤鱼,当我的钓友把他钓的结果告诉我时,我只有相信的份了。第一次去钓  相似文献   

11.
“江南二月神鬼天”。早春的无锡,亦是阴雨绵绵。3月11日晨6时,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原来是苏州钓友王正明约我去苏州钓鱼。他兴奋地说:“苏州天气预报今天雨止转阴,我联系了一个新开放的钓场,里面十几斤的青鱼很多,还有鲫鱼,你快点来虎丘塔,我们不见不散。”接完电话,我约上钓友周牛,冒着毛毛细雨和4级北风,骑着摩托,一前一后地向“天堂”苏州进发了。8时整,我们赶到虎丘塔下,老远就看见一辆载有钓箱的摩托停在路旁,老王已提前10分钟到达约定点。由他引路,几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新益渔场。此处是一段树权状的大河道,水…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1月12日,天气多云转阴。我随几位钓友到锡山市雪浪乡葛棣桥鱼塘垂钓。上午钓了一两小时,我只上了1尾小鲫鱼。钓友老周叫我多下一些饵料,我即利用"台钓"双钩连续投饵。大约过了10多分钟,浮漂有力一顿,沉下1目半,我立即提竿,感觉冲劲较大。但那鱼左右几窜,便被提到水面。在抄鱼时,我见鱼身黄澄澄的,还以为是一条鲤鱼。待抄入网中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尾大鲫鱼,高兴得我急忙给钓友们看,大家也感到惊奇。回家称量,此鱼重1.53千克,长42厘米。我把它养了几天,并作了鱼拓,参加了市钓协的年终鱼拓评比。到手方知是大鲫@王俊毅…  相似文献   

13.
钓趣二则     
12千克的草鱼跑了 1992年夏的一个星期天,我与钓友老张、老陈等一同去松阳湖钓鱼。下午3时左右,老陈突然以一种变了调的怪嗓音大声疾呼我,我立即反应到他可能碰上大鱼了,于是急忙放下钓竿向他跑去。果然老陈手中的海竿像弓一般地弯曲着,我赶紧接过他手中的钓竿慢慢遛鱼,25分钟后,一条乏力的大草鱼被我和老张连托带抄地弄上了岸。 第一次钓到大鱼,大家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正好附近住有农户,便急急借来秤,一称鱼重12千克整。待装鱼时方发觉我们所带的鱼护太小,只好将就着把鱼顶头抵尾地撑装在一个较大的鱼护中。不料几…  相似文献   

14.
入冬以来,各地喜爱竞技垂钓的爱好者们掀起了一股学习钓技的热潮。南京钓友萧路(网名)给编辑部发来邮件:我是一名初学钓鱼不久的新手,由于没有师傅手把手地教,因此很多钓技方面的问题只能靠看书或者自己在练习中慢慢琢磨,进步很慢。《钓鱼》杂志的"钓技诊所"栏目,有许多大师高手做客于此,应该是答疑解惑的理想平台。所以,我就把自己一直想弄懂,但始终似懂非懂的问题给你们提出来,希望能够得到高手们的指点!我的问题很简单:在什么样的鱼情下,使用搓饵更合适?看了这位钓友的留言,编辑部简单与他进行了沟通。发觉从他的这个问题中,还可以延伸几个其他更有代表性的话题。如果把这些辅助的问题也弄懂的话,才有可能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真正地弄懂弄通。为了给这位钓友一个满意的答复,编辑部特意邀请了2007年度全国锦标赛总决赛冠军-李喜东。请他为我们谈谈:  相似文献   

15.
于中海 《钓鱼》2009,(7):37-37
2009年2月12日上午,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询问后得知是与我同县的钓友王国华打来的。他看到我的求救文章后就急于和我联系.但他只知道“我们是老乡”,是询问贵刊编辑部才得知我的电话号码的,可费了不少周折!他热心地给我指导,并真诚地邀我和他交朋友,经常和他联系。我深受感动。王国华钓友我早就认识了,我们也见过几面,只是他叫不上我的名字。在我眼中,他是位很专业且“发烧”的钓鱼人,能交上这样的朋友是我始料未及、求之不得的。非常感谢贵刊为我提供了一个广交益友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钓鱼有时候还真是讲究运气的。天气预报说2019年2月13日这天,我们这里是大晴天,有三四级东南风,气温能达到十四五摄氏度。这样的好天气,我估计村里的那几个钓友肯定按捺不住去户外钓鱼。果然,早上六七点钟,我就看到有钓友骑上电动车带着渔具出发了。我问一位钓友到哪里去钓鱼,他说要到10几里外的那条大河去钓鱼;还有两位选择了离我家有两里路的一条大沟去钓鱼。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已经建成几年,也经常听钓友们眉飞色舞地讲述,尽管家住洛阳离小浪底不远,但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我一直没机会前去过把钓瘾。2006年7月中旬,垂钓归来的钓友再次向我炫耀了小浪底最近的鱼况:巴掌大的鲫鱼非常好钓。钓饵是糖稀蘸小米(自己炮制),窝饵是炒香的麸皮、黄面对少量白面拌酒泡小米。  相似文献   

18.
去年6月在大连碧流河水库钓鱼时,一位穿着时尚的老年钓友也坐着豪华车来到这里。因为那天垂钓的人很多,老钓友只好就近在我和钓友金师傅中间挤了个钓位。只见他不慌不忙放下手中的渔具袋,找出折叠凳子坐了下来,又拿出一只塑料袋,用双手撑开放在离身边不远的地上,然后找了块石头压在塑料袋里面,这才开始调饵打窝投竿垂钓。由于老钓友的那种异域情调,引起我和周边钓友们的好奇和关注。发现他不时地把废弃的鱼饵袋、塑料袋、果核、饮料瓶  相似文献   

19.
吴集贤 《中国钓鱼》2012,(11):72-73
人们把嗜酒如命的人叫酒鬼,把爱赌如命的人叫赌徒,把那些特别爱钓鱼的人叫钓迷。我国有几千万人的钓鱼大军,这其中算得上钓迷的起码也有成千上万吧。我有个钓友孙师傅,是个钓鱼人,却又不知道他算不算得上是钓迷。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年前一个初夏的上午,阳光明媚,正是钓鱼的大好时机。在离开县县城10公里处的大胜水库,一位老钓友不慎落水。我发现后。立即跑过去将鱼竿递给他把他拖上岸。但一年后,因落水引发了老毛病,这位老钓友离我们而去。我今天说说这事,一方面为失去这位钓友而婉惜,一方面也希望钓友们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