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永林 《收藏》2010,(9):68-73
远离金陵尘喧的闹市,在石头城边临水而居的萧平先生,名其寓所为“爱莲居”,取莲之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努力走近这位学者书画家、收藏鉴定家,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图1)。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6,(3):18-18
常见的莲瓣、缠枝莲、卷草等图案。它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纹罐的画面的构图形式和笔意完全一致,像一人所绘,是元末青花中的稀世珍宝。此件作品和青花“鬼谷子下山”纹罐一样,由张浦生先生监制,由黄云鹏先生精仿。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贵为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除了那句“难得糊涂”令世人诸多感慨之外,还酷爱画竹。他平生画竹无数,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除了竹子的风骨能表现他清雅、洒脱、豁达、坚忍的精神追求之外,更因为画竹也是治愈他肝郁之症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4.
君山竹韵     
位于烟波浩渺的东洞庭湖中的君山,有着独特的风姿和梦幻般的色彩。君山之神奇,在于它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山上特产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竹子。君山自古多奇竹,而且随处可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多画竹,爱竹如命,他说竹为龙种,神龙变化见首不见尾。又把竹子比为君子,“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但是,板桥先生所画之竹大多为一种,少有奇种怪类。在君山这  相似文献   

5.
王永林 《收藏》2008,(1):106-108
少年时对黄叶村先生,这位我父亲的老友、我接触的书画第一人黄伯伯的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渐已模糊,但常过眼的叶村先生书画旧作和他送我的幅幅丹青,又时常触动着我的内心情感,使我提笔写下这篇对“竹痴老人”黄叶村先生书画艺术的感悟和见解,以表达芜湖人对这位艺术前辈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李烈初 《收藏界》2011,(4):100-103
愿好画家留名后世 黄宾虹好为画家立传,我曾看过他写给杭州书画收藏家叶梦庚的一封信:"先生久居湖上(指杭州),耽心书画,于近现代书画家颇为熟知。望能一一介绍,发幽阐微,以防书画家之声望年久泯没也。"我还看到他在一幅王云(竹人)画的《桐荫高士图》上题字:"竹人老画师所作笔墨酣畅,形神兼备,钦佩!钦佩!"  相似文献   

7.
正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历朝历代画家们屡画不绝。齐白石也爱画梅、兰、竹、菊,在数量上,画梅花和菊花最多,竹子和兰花相对少一些。齐白石画竹,大多是"风竹",用笔横扫,竹叶似迎风飞舞,笔扫千军,疾风振林,这一点与海派大家吴昌硕颇有点像。齐白石画的"风竹"来源于吴昌硕,用笔上以书入画,有"金错刀"美誉。  相似文献   

8.
张天琚 《收藏》2010,(3):31-31
几年前,笔者在一位藏家处欣赏到邛窑十方堂窑模印莲花纹花口高足盘(图1)。此盘最大直径17.5厘米,高约5厘米,底足呈喇叭口状。盘面模印多达4个层次:中为莲蓬花须,四周围以莲瓣,莲瓣上面呈半圆形突起,盘沿为花口。器形以金银盘为样本,胎薄釉润,做工精细,虽口沿有残缺,仍堪称五代邛窑珍品。笔者认为它并非一般民用瓷器,而可能是官府督造的进献皇室或高官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8,(6)
正高53.9厘米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六字篆书款.瓶圆鼓腹,直颈,内圈足。通体斗彩加粉彩纹饰。腹部绘暗八仙纹,各缠绶带,包括铁拐李的葫芦,张果老的鱼鼓、钟离权的葵扇、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莲蓬(上托灵芝及仙桃)、蓝采和的花篮、韩湘子的笛子和曹国舅的玉笏,周边饰缠枝莲纹。近足处饰莲瓣一周,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花卉纹。颈部饰如意璎珞纹,间以双鱼及磬,口沿画黄地绿彩如意云头一周。  相似文献   

10.
刘寰 《收藏》2008,(12):69-69
1972年9月,我曾到天津拜访孙奇峰先生,在那里遇到一个年龄如我大的青年,他拿来一件横幅的李苦禅所画《水墨花鸟》给孙老师看。这时,我突然想到在鞍山一藏家中曾看到过一幅李苦禅画的如八大山人一类画风的《鱼》。那时我们几个画友曾从“苦禅”二字猜想着他可能是一位性情冷漠的苦行僧式的独身老人。这时从这位青年口中我得知李苦禅先生就住在帅府园中央美院宿舍。  相似文献   

11.
邵大箴 《武当》2011,(7):67
号称"四君子"的梅兰菊竹,是我国传统文人画中常用的题材,它们具有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竹,代表的是"高风亮节"。我国古今艺术家都喜爱画竹,人民大众也喜爱欣赏画中的竹,目的是从中奇托理想,陶冶情操,满足审美需求。文人画中画竹的传统积累深厚,这对当今艺术家来说,固然是一笔可资借鉴的遗产,但也为创新增加了难  相似文献   

12.
乐钓绿荫     
钱邦伦 《钓鱼》2011,(14):1-1
竹子有节,虚,小向上,质朴清雅。盛夏酷暑,给江湖播下一片绿荫。我爱竹。更爱在竹荫下钓鱼。 垂纶坐磐石,水清心益闲。鱼行江竹下,鸟鸣稻田间。大自然惠赐的徐徐凉风,驱散了烈日炙烤的炎热。自谓“竹林居士”的我。独拥翠竹空调,享受着免费纳凉的优待,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3.
李旸  李晖 《收藏界》2014,(5):96-97
由于竹四季常青,又拥有刚直不阿的气度和高风亮节的品格,以致古往今来都为文人所喜好。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因好竹,即将竹以贤人呼之,称之曰“竹君”;唐与五代,有不少人将竹作为绘画对象;宋书画名家文同,以爱竹而画竹,曾赞美竹“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将墨竹作品,唤为“墨君”,  相似文献   

14.
孔海 《上海集邮》2005,(4):14-15
1998-22-1为龙泉窑瓷器北宋·五管瓶(参见980911),通高39.7厘米,口径8.7厘米,腹径20.5厘米,底径9.6厘米,盖宽12.8厘米。直口,深腹,肩缘有荷茎状5管,管下贴一圈水波纹,下腹用凸棱将其分成六格,格内饰卷草纹和浮雕式莲瓣,瓣面上垂,瓣脊凸起,瓣内饰精细的篦纹。瓶盖为一朵覆莲,盖钮为荷叶和花蕾,上层为出水荷叶,中层为池塘,塘内四只鸭在戏水,其中两只嘴衔小鱼,另两只在觅食。胎灰白,施淡青色釉,釉层温润,薄而均匀,造型秀美典雅,纹饰繁缛,为北宋早期龙泉窑的代表作。现收藏在龙泉市博物馆。1976年冬,龙泉县派路线教育工作组下乡,住在茶丰乡(现为…  相似文献   

15.
灵璧石小记     
赵基 《收藏》2008,(2):138-139
记得1995年3月,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我随淮滨公等陪吾师王少石先生自灵壁县城驱车百里,至磬石山。吾师爬山疏涧,刻意搜求,兴致盎然。傍晚时分,于磬石山脚下得一灵璧石,高15.5厘米,长40厘米,厚20厘米,石上峰峦洞壑,叩之声音清越。此石初看像一尊现代雕塑,形象简妙,增之则多,去之则少。再看又似陈老莲画中之美石,  相似文献   

16.
农夫 《收藏界》2013,(2):146-147
我是因为画而与汤清海先生结缘的,有一个问题几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就是哪一件作品是汤清海先生的形象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李挺 《收藏》2015,(1):93+92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名句。竹是正直、纯洁、谦虚的象征。中国人用竹、食竹、赏竹、咏竹、画竹历史悠久,除我中华民族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将竹子的实用性和审美特性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能赋予竹子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先秦时期,华夏先民用竹作为书写载体,同时也将竹制成日常生活器具。至唐、宋、元,中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素  相似文献   

18.
何为傅抱石先生一揭为二的画作?时常有书画收藏爱好者来函、来电问我,我虽在回复的信件和电话中讲了许多,但是,因为在信件、电话中无法提供可视的“物证”,还是没能使朋友们感到满意。因此,我便撰写了本文,并附以一揭为二的傅抱石先生画  相似文献   

19.
天地一钓竿     
张立辰先生是我国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因幼年生活在微山湖畔,好摸鱼捞虾,故笔名“渔人”。他师承艺术大师潘天寿,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其画风恣肆雄浑,气度轩昂。值此新春,我把他赠给我的题为《天地一钓竿》的画奉献给读者和钓友们,以表祝贺。 画中虽未画鱼,但仅以一支挺拔的风竹,题以清代大诗人、大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陶瓷艺术家中,王锡良先生是公认的大师。尽管在美术界长期存在着中国画和陶瓷画谁为高下的争论,但争论双方一旦站在王锡良先生的作品前,立刻就会消除分歧,纷纷拜倒在精湛的艺术面前。王先生是从旧中国手工艺人锤炼出来的艺术家,他对艺术的执著、对名利的淡然、对人生的达观,使他较早就登上了中国陶瓷美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