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20世纪初到现在,这百年的二晏研究虽然有过波折,但最终无论是二晏生平思想还是二晏文学作品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好的推动下一步的更深入一层的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对这百年的二晏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到现在,这百年的二晏研究虽然有过波折,但最终无论是二晏生平思想还是二晏文学作品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好的推动下一步的更深入一层的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对这百年的二晏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二晏女性形象创作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词自身的特点、北宋社会环境及二晏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齐国的沃土上,曾培育了两个著名的宰相:管仲和晏婴.管仲勇于进取,具有开拓精神;晏婴善于守成,握有制衡之术.管仲辅桓公一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开春秋齐国首霸之大业;晏婴佐灵、庄、景三朝,委蛇其间,寻隙而立,危而不亡,仍使齐国“垂衣裳朝诸侯”.二人皆列齐国名相,同为我国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因而研究管晏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关于管仲的政治思想,笔者已有专论,本文就晏婴政治思想的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博学能文的二晏父子出现在宋代的江西不是偶然的,它是唐五代以来江西经济、文化、教育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二晏父子的出现也带动了江话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化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介新版《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在与前两版对比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之进行评介。在内容方面,该书呈现二语习得(SLA)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体现在影响二语习得的相关学科研究、普遍语法理论(UG)、二语音位学研究、中介语研究、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等方面。在研究视角上,该书呈现的二语习得理论突破语言学的束缚,把语用问题摆到重要的位置,强调二语学习的动态过程。此外,全书内容编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量实证语料和思考题可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九洲清晏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综览相关史料,该处景名或殿名有"九洲清晏"、"九州清晏"和"九州清宴"三种写法。学界多以"九州清宴"之"宴"为后人记载或印刷之误。但在"九洲清晏"还是"九州清晏"的问题上,则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疏谬之处,敬请师友指正。一、史实的歧异,史料的混乱,学者的困惑造成"九洲清晏"与"九州清晏"分歧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史料记载的混乱不清。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美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晏子以“和”为美的思想无疑是一个高峰。然而,截止目前,对于晏子美学思想的研究,还只局限在《左传》所记载的晏子和景公关于“和”与“同”的对话上,范围既狭小,角度又单一,不能够准确地反映晏子美学思想的概貌。事实上,要研究晏子,就非在《晏子春秋》(以下简称《晏》)上作文章不可。当然,我们也同意把《晏》看作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同样并不否认《晏》的史料价值。其原因有三:(1)尽管《晏》中不可避免地包含  相似文献   

9.
晏婴不入狗门晏婴是齐国大臣,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四方。一次,他要到楚国去,楚王便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利用他,羞辱羞辱齐国人。晏婴个子矮小,楚国人就在大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决定等晏婴一到,让带路的人故意将他从小门引进,然后再将他当狗,进行嘲讽。一日,晏婴到了楚国,带路的官员刚把他带到小门处,他便却步站住,问那官员:“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出,我是到贵国来,难道贵国是狗国?我不能从这个门进!”楚国人无奈,只好敞开大门,让他大大方方地从大门进去。淳于髡讲狗兔之死淳于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富有远见。有一次…  相似文献   

10.
宋琳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53-154
一、晏①、明②。阳也。①“晏”,晴朗。《说文·日部》:“晏,天清也。”《文选·杨雄<羽猪赋>》:“天清日晏”李善《文选注》:“晏,无云之处也。”②“明”,指白昼。《左传·昭公元年》:“明,阳也。”二、旰①、晏②,晚也。①“旰”(gan),晚,天色晚。《左传·襄公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翻译     
严复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信、达、雅"三字翻译理论及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重要痕迹。本文从严复的生平、翻译理论、翻译时期和译著四个方面对其作了客观系统的论述,再次强调了他这位译学理论家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延性新探     
通过对某些周延理论的缺陷进行剖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重新考究,当语法层面出问题时,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有的"进行再解读,实现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周延理论的转化,完善现有的周延理论。  相似文献   

13.
晏殊和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重要的两位词人,晏几道虽然子承父业,继续固守着小令这片土地,但是他却沿其溪而扬其波,对花间词进行了开拓。文章对二位词人在题材上、情调上、节奏上、审美上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马良信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4):60-66,71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以炎帝为首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淀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炎帝文化,凝聚而铸就了伟大的炎帝精神。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炎帝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支柱。弘扬炎帝精神和炎帝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郴州也留下了炎帝创业活动的圣迹,与炎帝文化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大力开发以炎帝文化为主轴的人文资源,构建以炎帝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大大地促进郴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以旅游为依托,也是炎帝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词为艳科”是否为现代的词学观念作了分析,并对自宋朝以来与词有关的“艳”与“科”二字在古代词学献中的大致情况作了一番粗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形成时期。依据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炎帝时期(狭义的炎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黄帝时代(五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可以分为黄帝时期、颛顼帝喾时期、唐尧虞舜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是中国文明形成时期中的三个阶段。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而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分别是中国文明形成三个过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的四卷本《雁翼选集》之文论卷存在雁翼从喜爱文学起就开始读艾青的诗[1]84是不真实的,雁翼对艾青的评价明显言过其实,所谓严文井给雁翼的书单存在问题,雁翼对于第一次负伤的细节的叙述存在矛盾等硬伤或问题.硬伤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雁翼研究的开展和进行,因此,梳理和考证这些问题和硬伤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炎帝神农时代大约距今 80 0 0年至 6 0 0 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 ,史籍有“生于烈山”说和“长于姜水”说。炎帝的陵寝史籍记载只酃县一说。葬在“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面对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严复敏锐地意识到国民素质低下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遂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试图通过提高国民素质达到自强保种之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严复坚持教育优先,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虽然历史最终证明了严复的失败,但是严复的三民思想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现代化的公民,应该仍然是我们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