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妍颖 《海外英语》2014,(5):106-107,109
小说的文体特征与作品的主题和美学价值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文学文体学不仅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在文学翻译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讨论了《布里尔小姐》的翻译,旨在说明只有对原文的文体特征有了充分的把握,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具有文体意识,译者才能避免"假象对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因而对于以小说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小说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之成败。而文学文体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加敏锐地抓住小说语言形式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体现在译文中,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能进一步说明文学文体学方法在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冯智娇 《海外英语》2012,(1):136-137,139
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包含有语言学对语言本身的描写,也涵盖了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当文学文体学运用于翻译研究,则对译文的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中具有指导作用。以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及修辞两个层面切入,探讨两位译者的翻译特点,试图找出两位译者在这两个层面的异同。经过对比发现,在词汇层面上,汪译本所运用的押韵方式与原诗相近;在句法层面上,两位译者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但谭译本在突显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上与原文较为接近。而在衔接层面,两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在修辞层面上,两位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文反复的修辞手法,而对于叠词,两位译者在译文中都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4.
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因而对于以小说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小说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之成败.而文学文体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加敏锐地抓住小说语言形式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体现在译文中,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苔丝>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进一步说明了文学文体学方法在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小说家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段,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为了使译文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和精神、增强译文的艺术美感和表现力,也经常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再现原著作者的"陌生化"手法。在原著陌生化文学特质的保留方面,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堪称典范,在其译作《生死疲劳》中葛浩文成功地再现了原著作者莫言"陌生化"的创作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文化特质,使目标语读者透过语言层面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异域文化风情。葛浩文成功地实现了保持原著精神实质和译文可读性之间的平衡,其翻译思想对中国本土文学译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提供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相学虽为文体学的细枝末节,但语相突出现象却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很高,并往往伴随显著且重要的文体效果,因此不能被忽视。笔者对《小熊维尼·阿噗》两个译本中突出语相的翻译展开调查后,发现:译者对待突出语相常常缺乏意识和翻译策略,导致译文缺失了原文的文体效果。儿童文学的译者应该提高对其敏感度,在充分把握原文文体效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将突出语相译出。  相似文献   

7.
文学性是文学文本的生存之源,变异是文本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文体又是文本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鉴于此,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译者在解构与重构文学文本时,针对原文变异的语言形式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在译文中产生的文体效果,旨在强调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对文学文本的重要性,敦促译者提高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阐释学重在对意义进行解释,译者主体性主要指翻译过程中翻译对象本质的外化,对翻译主体加以影响、控制,实现艺术的再造。在翻译中,翻译人员既需要利用其主观能动性促使译文与原著相媲美,又要忠于原著。《生死疲劳》是我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其英译本由翻译家葛浩文翻译,针对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进行研究,探究信念投入、主观投入、补偿思想以及归化、异化、平衡翻译等策略,对中国文学对外传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文学的翻译越来越受关注。在众多佳作中,凭借对师生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索,《师说》这篇上乘之作吸引了不少人进行翻译。本文以文体学为基础,从词汇、修辞、句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两篇译文的对比,以期找出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的一些有益方法,并提高译者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68):15-17
小说翻译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假象等值"的问题,可以采用文学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处于文本不同层次的文体价值展开分析,将文学文体学,一门联系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引入风格翻译研究,旨在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主要从词汇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并在实例中考察了译者在风格把握方面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1.
刘建东 《海外英语》2013,(21):193-195
文学翻译是文学作品再创作的一种艺术。文学翻译活动在运用翻译技巧的同时向读者展现翻译中的艺术美。优秀的翻译作品,既要忠实原文,力求翻译准确无误,也要保持原著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从而再现原著的艺术价值,这就是文学翻译的艺术,而翻译的艺术水平与译者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名著片段的翻译向读者展现文学翻译中的艺术美,并对翻译工作者的艺术修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蔚  程谢 《华章》2011,(26)
翻译就是对各种文体语篇的创造性处理,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文体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译者要遵循译文必须反映原文的文体风格,缩小自己文体风格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原文的韵味,并为译文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对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开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视角.然而,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对戏剧提及甚少.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所提供的新的视角,以鹿金的<玻璃动物园>的译本为例,论证了戏剧翻译中文体风格对等的重要性.如果译者忽视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则容易导致"假象等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郑穹 《海外英语》2013,(23):188-191
文学作品的意义由意思和文体价值共同构成,只有同时再现原文意思和文体价值的翻译才是完整意义的翻译。文体学的引入将促进翻译学的发展,但将文体学纳入到翻译理论中的研究还不多。以文体学翻译理论为视角,首先对经典名篇《陋室铭》原文和罗经国相应英译本进行文体学分析,然后通过在用词、句型/字相、修辞方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罗经国英译本不尽人意。翻译中应重视文体的对应,只有意思和文体都对应的译文才是满意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令国林 《海外英语》2012,(5):135-136
新闻翻译已成为当今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其又不同于文学翻译,因此,该文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三方面探讨了新闻翻译中应该注意的文体特征,我们只有正确地掌握了这些特征,才可以正确地解读文本,给出更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文本作为非文学文本中的一种,文体特征明显;历来非文学文本与文学文本跟非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样界限明显,而《翻译综合法》一书则认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区别不是单纯的两元对立,而是对表达范式的一种逐渐的偏离,如果依靠《翻译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将法律文本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同样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同时借助文体学下的认知文体学和功能文体学的理论观点,即文体能够产生的认知效果和功能,对法律文本进行翻译批评和翻译质量评估,有助于明晰中英文法律文本在文体上的异同,同时也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讨现代文体学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活动中,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对译者翻译立场的选择有指示作用,而译者所持的翻译立场直接决定其翻译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继而影响译文质量。因此,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对译文翻译所采用的策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海明威著名的电报写作风格和“冰山理论”在《老人于海》写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翻译《老人与海》时,译者若能遵循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对原文的期待,译文将会无限接近原作者对原文的期待,从而使译文读者读完译文后接收到的信息及感受无限接近译者(原文读者)读完原文后所接收到的信息及感受。  相似文献   

18.
以许渊冲英译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从文体学的视角分析原文和译文在音律、词汇、意境等方面的文体特征,以期揭示在翻译中有效再现和再创造格律诗的文体特征之有效路径,为格律诗的翻译和研究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9.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描写藏族人民生活的伟大作品,作者在文中广泛使用叠词和拟声词以及反复和比喻修辞,形成其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基于文学文体学理论,以葛浩文和林丽君夫妇合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汇和修辞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探析译者是否保留原文中表达美学功能和文体价值的语言形式,产生与原文相似的文体效果,进而表明文学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有特定的表达效果和目的,故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进行文体分析,了解其表达意图,从而决定译文文体的处理策略。本文以张爱玲小说《色·戒》及其蓝译本为分析对象,分四个层面/类别(词汇类、语法类、修辞类、衔接+语境类)进行讨论,揭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