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下,校园贷的产生并迅猛发展反映了在校大学生巨大的资金需求,而随之而来的校园贷犯罪却严重危害了高校校园安全与社会管理秩序。基于实务中的司法案件分析,本文将校园贷犯罪分为"裸贷""涉黑""冒用他人名义"三类典型案例,并从刑法规制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校园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P2P等网络借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各类"校园贷"平台层出不穷,一些非法的网络贷款平台诱导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同时给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生活环境等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将首先介绍针对"校园贷"进行的调查问卷情况,其次分析"校园贷"造成的危害,最后提出大学生面对"校园贷"的防范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催生网络贷款,网贷的触手也深入到高校,作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大学生网贷在促进资金流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大学生网贷的特征和网贷现状,从三个主体角度分析网贷的风险,并由此提出降低网贷风险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网贷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旧突显,如经济增速换挡,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失业增加。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同经济与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制度等因素有关。基于此,笔者提出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应继续深化改革;企业应不断完善用工制度,改善招聘渠道;高校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扩展就业渠道,引领创新创业之风;加强大学生自身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任建波  谢志芳 《职业圈》2007,(24):125-126
高校校园媒体在拓宽校园宣传工作渠道,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加强高校校园媒体建设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满足人合理需要的消费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必要手段。从当前频频爆发的"校园贷"事件可以发现当代许多大学生有着不合理的消费观,如追求个人享受的奢靡消费观、以传达某种优越感的炫耀消费观、超出实际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观。这些不合理的消费观折射出他们把消费当作幸福本身,由此导致幸福观的异化。因此,高校要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健康的消费幸福观。  相似文献   

7.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实践能力——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江洪  丁宁 《职业圈》2007,(24):164-165
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老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从教学理念、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在网络环境下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特定群体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文章以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产生的影响,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实施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其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努力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营  赵玉娟 《文化学刊》2010,(3):106-109
我国为了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现已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大学生奖学金资助制度。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大学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与此同时,高校学费的提高,成了大学生就学中的严重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迫切问题,我国政府正在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本文力图在追溯我国大学生奖学金资助制度历史变迁过程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大学生资助制度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创新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满足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体系的有效创新,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素养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芝瑞 《职业圈》2007,(4S):135-136
学校稳定的关键是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给高校和谐发展带来诸多难题,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被大学生以及高校辅导员认为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宿舍人关系紧张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宿舍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江西省经济结构为导向的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文章从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层面研究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如何优化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
曹红卫 《职业圈》2008,(6):119-120
在当前实施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其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努力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林岩  姜鲁平 《职业圈》2007,(4S):134-135
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主要有自身,环境,网络等。构建和谐心理应注重修身,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加强网络文明与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生育的规定,这给高校计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高校管理层首先应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制度上规范管理;并采取建立大学生婚育备案制度、自主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消极管理与主动管理相结合、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等措施,以人性化的模式管理,使大学真正成为大学生和谐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高校计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萍 《职业圈》2007,(12):121-122
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生育的规定,这给高校计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高校管理层首先应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制度上规范管理;并采取建立大学生婚育备案制度、自主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消极管理与主动管理相结合、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等措施,以人性化的模式管理,使大学真正成为大学生和谐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变化。网络的普及和两岸的交流亦深化了政治文化信息的丰富性,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两岸的政治、文化关系的认识呈现出复杂多面相。本文在此调查和分析大学生的台海文化观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发挥高校的统战功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萍 《职业圈》2007,(6X):21-122
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生育的规定,这给高校计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高校管理层首先应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制度上规范管理;并采取建立大学生婚育备案制度、自主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消极管理与主动管理相结合、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等措施,以人性化的模式管理,使大学真正成为大学生和谐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从高校和谐校园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强烈冲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挑战,我们十分必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视角大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范畴、从大学生主体地位入手建设网络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