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书看报时,常见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字眼,这些都是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它们到底有多久时间?它们之间是否有差别?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梵典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在《僧之律》中即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据此,可推算出具体时间来。即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2千个“弹指”,30个“须臾”。再细算,一昼夜有86400秒,那么,一“须臾”等于2880秒(48分种…  相似文献   

2.
论早期乡土派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黄金时代,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浪漫“自我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普罗小说”相继构成了二十年代五大小说高峰。它们以各自的音调和色彩,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 如果说,浪漫自我小说、“问题小说”、“普罗小说”是在先驱者们自觉倡导下,在一片片欢呼声簇拥下萌芽成长的,那么,乡土小说则是在静悄悄中崛起的。  相似文献   

3.
“一刹那”是用来形容时间短促的名词,一般认为是“瞬间”的意思。那么它到底是多长时间呢?这个词语原本来自古代印度。根据古代《僧只律》的解释:“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以此与现代时间单位进行比照,那么一刹那只有0.018秒,一瞬为0.36秒,一弹指为7.2秒,一罗预为144秒,须臾为48分钟。因此可见,“一刹那”是如何的短促。“一刹那”是多长时间@李存劳!陕西岐山县安乐镇槐树湾  相似文献   

4.
“刹那”,是梵语 ksana 的音译汉字,是个单纯词,义为时间极短。据佛经《僧祗律》载:“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间,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我们知道,音译词这种单纯词,不能把其构成词的字单独用来表义,只能合成一个词整体表义。“刹那”只能整体表示一个时间概念,而不能单用某个字或用某个字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很多,仅单音节词如“若、今、而、即”等,就在二十个以上。现在,我们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译为“假设”、“如果”,另一类译为“即使”、“纵然”。所用例句,大多取自中学语文课本。一、译为“假设”、“如果”的  相似文献   

6.
一件小事     
星期天,教育局、人事局联合举办全区小学教师聘任资格考试。我一大早骑车来到考点二十中。去的时间稍迟,停放自行车的空地已经没有“车位”。“老师,停这儿吧。”二十中负责接待的一名同学跑过来,好不容易帮忙挪出一个空位。“谢谢。”“谢啥呀老师,你不认识我了吗?”  相似文献   

7.
王涛 《小学生作文》2022,(19):25-26
<正>王老师:家乡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梭,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先来看看题目,你们发现了什么?文君: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提示我们想象的时间是二十年后,想象的场景和家乡有关。王老师:没错!文君抓住了“二十年后”和“家乡”这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到、读到、写到“一刹那”、“一瞬间”、“弹指一挥”、“一念”、“须臾”等表时间短促或消逝迅速的语词,尽管它们语义相同,但表时间的短促或消逝的速度在程度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了解这些差别,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它们;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就首先要知道它们的由来和各自所表示的时速和时限。  相似文献   

9.
时间词包括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它们都表示时段意义,在句子中又常常充当状语,因此容易混淆。例如:“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社戏》)此句中的“当初”、“后来”究竟是时间名词还是时间副词就不容易辨别,因为它们都  相似文献   

10.
读书看报时,常见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字眼,这些都是时间非常短暂的概念。那么,它们到底是多长时间,它们之间是否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评我国近百年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 ,成熟于 2 0世纪上半叶 ,我们现在对语文教材问题的研究 ,仍沿着当时所指引的路向。在没能辨清语文课程层面、语文教材层面以及语文教学层面的学理背景下 ,在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反照中 ,当时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 ,主要是遵从“明里探讨”与“系统性”这两条线路。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近二十年 ,它们被演变成“体例”和“体系”的问题。本文认为 ,在课程层面上追求“明”与“系统”,是历史的进步 ,但将它们延伸到语文教材乃至语文教学层面 ,则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代初期,随着“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学社团、流派蜂拥而起。文学批评领域也出现两大文学批评派,一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代表的“为人生”文学批评派,一是以前期创造社为代表的“为艺术”文学批评派,他们都遵循着自己的文学观念、创作原则,建树着自身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它们的形成及其发展,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创作、理论建设、文艺思想斗争,都发生了深远影响。一创造社开始文学活动时,就高张起“艺术独立”的大旗,坚持“为艺术”的文学标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请加入到我们的“词语辨析”show吧!他定会帮你一点就通、拨开迷雾,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时间介词“三人行”在英语中,时间介词in,on,at有“三人行”之称,它们经常频繁出入,个个身手不凡、本领高强。有时我们会将它们混淆认错。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它们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14.
“链常”、“要又”,“横宽”、“是古”与“下就”和“流矢”是涟源方言中几组常用的时间副词,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语义、语法功能等角度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对课本中用“时”表示时间长短的浅见陆川县清湖镇塘榄小学李芳武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17处用“时”做单位表示时间长短的。对此,有些教师认为教材把时间说成“某个时刻”,这是教材上的错误。我认为这不是教材的错误。编者的目的是使教材适应国务院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  相似文献   

16.
说“时、分、秒”等时间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时;分钟;秒钟”等是表示具体时间的时间词,它们在用法上有很大的共性,但通过对它们的用法情况的描述与比较,可以知道:1.“时,点、分、秒”不是“小时、分钟、秒钟”的简称。2.“分钟、秒钟”是量词,“小时”是准量词。  相似文献   

17.
请看下列两组句子:第一组句中划线词语,分别放在中心词“春”、“师”、“门”,“物”、“产”之前,表示事物的时间、所属、方位、性状、范围等,它们在句中充当定语,这是古今汉语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是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显端倪的哲学流派。它认定本真的“个体”为其哲学的衍生根柢 ,在时间的三维 (过去、现在、将来 )整体性向度上 ,对“个体”的“可能性”情状予以重视 ,彰显出死亡逼近时的个体对于自身多舛的罹难体验 ,并以此说明了“存在”的意义。本文就“个体”的存在与有限 ,剖析了这一卓尔不群的人生哲学中的时间整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五四”前后创作的两个小说集《呐喊》《仿徨》,是中国现代文史上的不朽丰碑.它们集中地反映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被人们誉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呐喊》《仿徨》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主要是通过众多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里的吃人者和被吃着形象来表达的.而它们的光辉成就之一,在于所塑造的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是典型”.鲁迅凭借丰富的生活体验、敏锐的观察能力、深邃的艺术概括,创造出了众多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很多参考书将白纸的摆放位置叙述为“在地上铺放一张白纸”;而“2000·全国物理卷”的实验中,将白纸的摆放位置叙述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即白纸“平铺”。一个是“在地上铺放”,一个是“平铺”,两者有什么差异呢?众所周知,在《验证动量守怛定律》的实验中,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利用平抛的知识求出的。实验过程中,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落到地面,如果它们下落的高度相同,则空中飞行的时间t也就相同,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v等于它们飞行的水平距离s与空中飞行时间t的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碰撞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