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伟 《科教文汇》2008,(32):257-257
蘩漪和伯莎·梅森分别是《雷雨》和《简·爱》中的两个悲剧性人物,二者都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们大胆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却被强大的异己力量所压制而窒息疯狂终致毁灭。笔者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无爱的婚姻,“疯”的真相和抗争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和解析,揭露父权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揭示女性解放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还记得《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当然小说中她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吉普赛人)和她的悲惨遭遇吧?在某些社会的传统中,吉普赛人被视为小偷和不祥的象征。长期以来,因为“游牧”的身份,他们得不到社会公正的对待。那么,吉普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民族?他们从  相似文献   

3.
在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的英国,女性仍然生活在父权社会当中.就父权而言,大多数学者包括女权主义者都是瓦对<简·爱>当中的大团圆结局的,同时这些学者还认为简·爱嫁给罗切斯特纯属巧合而非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析理论最初曾经遭遇医学界的强烈反对,但后来成为一种时髦,很快演化成了一种正统学说。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精神分析理论再次受到质疑。最激烈的批评群体之一就是女权主义者们,她们反对弗洛伊德学说中厌恶女性的倾向和父权主义的观点。 来自科学界和哲学界的批评说,精神分析的经验主义基础不够充分,其中心概念经不起推敲。他们认为,精神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其基础是猜测和主观理解,而不是客观分析。精神分析只是对单一个案加以概括,其推理的依据是类比、主观联想、真实或臆想的记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后,地理界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特定地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性质的剖析,景观隐喻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成为其研究核心。结合杭州西湖申遗的具体实际,从世界遗产文化景现的角度,对西湖象征的隐逸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6.
胡可清 《科教文汇》2007,(2):166-167
《黑暗的中心》以叙述者马洛的刚果之行为线索,探索了殖民主义时期在极端理想主义的诱惑下殖民主义者的道德堕落和心灵扭曲。政治理想主叉和殖民贸易的理想化结合使库尔兹远离故国亲人,蜕变为非洲丛林中的刽子手,最终精神崩溃在孤独和恐惧中死去。理想主义使库尔兹的未婚妻完全与世隔绝,脱离现实,她将库尔兹美化为欧洲文明的光明使者,因过度沉迷虚妄的幻想失去了生命活力,成为病态和死亡的象征,她是理想主义牺牲品的代表。库尔兹的崇拜者一年轻的俄国人为其殖民主义言辞彻底蒙蔽,自愿沦为殖民暴力统治的马前卒,使前者愈加狂妄自大,最终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黑暗的中心》深入分析了蜕变为空想和妄想的理想主义对人生和社会的灾难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共进”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以2012—2019年沪深A股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实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显著抑制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改善高管薪酬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外部制度环境较好时更为有效。本研究对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探讨了造成女主人公由独立自主的女性变成家庭主妇后失去了自由的原因,以及女主人公的觉醒。揭露了父权社会对女性个人发展和情感需求的压迫。  相似文献   

9.
孟庆娟 《科教文汇》2007,(5X):177-178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色彩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岑亮娟 《科教文汇》2011,(16):81-83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探讨了造成女主人公由独立自主的女性变成家庭主妇后失去了自由的原因,以及女主人公的觉醒。揭露了父权社会对女性个人发展和情感需求的压迫。  相似文献   

11.
杨雪  陈冰 《大众科技》2009,(12):207-207,203
社会文化往往根据生理性别对两性作出社会性的划分,使得两性分化越发明显。建构论对此提出质疑,使人们看到了父权文化对两性的约束。这成为了两性运动结盟的前提。女性运动的进步,男性运动的出现,性别的平等运动需要两性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完整。  相似文献   

12.
孙燕 《科教文汇》2012,(19):80-81
在《奇异的插曲》中,奥尼尔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男性之弱",刻画了一些男性的恋母情结,诗人的气质和身心之弱,描述了这些男性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缺失,从而对父权社会中的男性权威提出了质疑,也为女性解放和独立提供了一些提示。  相似文献   

13.
动物也疯狂     
有些东西进入人体内部,会使人变得疯狂起来,比如鸦片、摇头丸等毒品。疯狂的结果是害人害己。在动物世界里也有不少类似的现象。科学家发现,一些动物在吃了某种食物之后会变得异常疯狂。当然,不同的动物情况还不相同,但疯狂的结局依旧是在殃及无辜的同时,也使疯狂自己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黑暗的中心》以叙述者马洛的刚果之行为线索,探索了殖民主义时期在极端理想主义的诱惑下殖民主义者的道德堕落和心灵扭曲.政治理想主义和殖民贸易的理想化结合使库尔兹远离故国亲人,蜕变为非洲丛林中的刽子手,最终精神崩溃在孤独和恐惧中死去.理想主义使库尔兹的未婚妻完全与世隔绝,脱离现实,她将库尔兹美化为欧洲文明的光明使者,因过度沉迷虚妄的幻想失去了生命活力,成为病态和死亡的象征,她是理想主义牺牲品的代表.库尔兹的崇拜者-年轻的俄国人为其殖民主义言辞彻底蒙蔽,自愿沦为殖民暴力统治的马前卒,使前者愈加狂妄自大,最终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黑暗的中心》深入分析了蜕变为空想和妄想的理想主义对人生和社会的灾难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金凤 《科教文汇》2008,(10):171-171
弗.斯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自从上个世纪初面世以来,在许多读者眼中,盖茨比是个了不起的受害者,而众多对黛西的评论都是负面的。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深入分析了父权社会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揭示出黛西的受害者本质。  相似文献   

16.
霍然 《科教文汇》2009,(10):235-235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小镇畸人》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小说。本文作者通过对书中叛逆女性的分析,指出当时小城镇“新女性”的在父权社会下生存状态,并分析了作者的女性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弗.斯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自从上个世纪初面世以来,在许多读者眼中,盖茨比是个了不起的受害者,而众多对黛西的评论都是负面的.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深入分析了父权社会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揭示出黛西的受害者本质.  相似文献   

18.
唐敏 《科教文汇》2011,(32):53-53,59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坛上著名的乡土文学女作家,是对美国西进运动进行热情歌颂的伟大诗人。《啊,拓荒者!》是她的第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凯瑟的小说中的女拓荒者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揭示其中蕴涵的凯瑟的女性主义思想:对父权社会的不满和控诉以及对被压迫妇女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一种蕴含着大量知识的文献,这已经成为包括档案界在内的整个文献界此较普遍的共识,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处于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浪潮中,档案工作者必须对知识管理理论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将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融入自己的工作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升自身工作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雯洁 《科教文汇》2009,(34):240-240
分析了序言《璇若序》中如何“推卸”叙述责任的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者,运用症候式分析解析正文,找出隐藏在小说背后的叙述者,分析篁君如何“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