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既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变革 ,同时更要求人们文化价值观的支持。开展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认识价值观教育必要性 ,要确立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取向 ,要遵循价值观教育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价值取向问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问题。在社会转型进程中,在价值观念变革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撞击、冲突的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应当以当代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建设有自己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的现实需要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发展完善的要求为依据,解决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即价值主体取向、价值目标取向及内容取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建立新的价值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构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共同价值理想、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统筹兼顾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新的价值观。因为这不仅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们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借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学管理价值取向李昆高等院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必须考虑人才培养如何既反映市场变化又遵循教育规律,也就必须考虑在市场条件下不迷失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谈谈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一、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开发是开发者在一定的价值理念引导下进行的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将自在价值转化为自为价值的动态过程,它是一种人为的、为人的教育实践活动。生态价值观是一种有机、整体、民主、平等、批判、互动的价值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它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有其合理性。生态价值观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了全新的视野,并要求课程资源开发遵循相应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政治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推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方法论转换,是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实现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方法论转换,应坚持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问题及特征出发,遵循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接受规律,推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思维、方法论价值取向和方法论实施方略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及其相互矛盾客观存在。对此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正确评价,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自觉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坚决反对实用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探索新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遵循自身的教书育人的规律,才能具有实效性。本文探讨了“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科学价值观教育”、“以能力培养促进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德育各环节相互配合、补充和促进的系统运作”、“‘两个课堂’和‘两个队伍’相结合”、“教书育人过程中德育主客体交替与互动”、“鼓励个人多样性价值取向与坚持主导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等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对高校德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德育需积极应对,不断地调试以适应社会变革。市场经济深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民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关系、价值取向的“一元主导”与“多元发展”的关系,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防止道德泛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学生的维权现象,纠正学生的“鄙贫”和“仇富”畸形心理。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每个人都是在各自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价值观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时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大,这是实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是学校德育缺乏社会基础的基本表现,也是德育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首要前提。经济生活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进程及成效的重要变量。学校德育应主动反映并合理观照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及其价值需求,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辩证分析经济生活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知晓适应市场经济生活的道德规则,学会在参与经济生活中体会道德生活,最终形成适合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研究新世纪学校德育面临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德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重点强调学校德育应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价值观教育,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学校德育在新世纪里必须找准位置,更新观念,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引起众多思考。道德评价失衡、价值取向混乱、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道德教育扭曲变形。从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目前道德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并提出加强和完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制度建设;构建现代价值理念,以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引导个人行为;追求法治体系下的道德自律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现象受到反思和批判,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逐渐趋向人本化。这一趋向既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现实的客观诉求。当代哲学的人学主题,道德哲学从"无人"到"人本"的嬗变,心理学、教育学及德育学理论的人本转向构成了德育人本化的理论依据;而市场经济的完善,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以及德育"人学空场"的现实都诉求德育的人本化。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高校德育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 ,市场交易法则使人们更关注个人利益 ,更重视个人价值。本文从人的行为的角度 ,探讨人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并提出了新的经济形态下高校德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个人自主性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上坚持方法论上的个人本位;而市场经济的高度社会化特征又要求我们坚持价值观上的社会取向。坚持个人本位就是肯定了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人格定位;而坚持社会取向则又肯定了道德建设中“道德人”的人格定位。两者统一的基础在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相关性。只有从个人本位的方法论出发,才有可能达到社会取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师德有传统和现代两个基本维度,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既有文化精神的延续,又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而发展。现代师德的发展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重意蕴:在积极适应市场经济道德价值观的同时,追求内在的超越,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一种"主体精神";坚持师德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具有大德和国家意识,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育人育才;倡导"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彰显尊重生命的教育伦理,实现提升教育境界、推进教师发展和引导学生成长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伦理制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制度化是指人们从制度方面解决社会生产领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问题,表现为人们制定、完善并执行中种符合社会伦理要求的规则,或说把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制定、完善为制度并在社会伦理生活领域贯彻执行的活动。伦理之所以能制度化的关键在于制度本身的伦理教化功能。伦理制度化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当下的伦理制度化主要有把伦理规范提升为法律和制定为政策两种  相似文献   

19.
必须重视高校经济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道德教育中,经济伦理教育仍是一个相当欠缺甚至被忽视的方面.这不仅使我国的道德教育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影响了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从化解学生的道德困惑、激发进取心、敬业意识和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健全主体三个方面,论证了重视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栋梁,但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等种种因素,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基础、价值判断标准、价值取向均发生着较大转变。因此,如何面对这种转变,以高尚的师德风范、高质量的高校德育和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