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校园网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国政府已正式提出要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网建设。但目前许多学校在建设校园网中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本文对我国校园建设中的指导思想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育人观、人才观、价值观、教师的精神气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全面发展。一、校长对校园文化和学校发展认识上的几个主要误区误区之一:把学校品牌的创建与学校文化的创建割裂开来。有些校长没有正确地理解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的关系,他们认为创建学校文化和创建学校品牌是两回事。于是,把校园文化的创建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因为他们认为创建水平的高低与学校的名声和品牌效应没有什么关系。这一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一到开学或某一节日,学校组织各年级、班级布置校园、教室,并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布置”评比。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往往注重显形的校园文化建设,而忽视了一种隐形的校园文化建设。他们搞一些赶时髦或应急性的活动,为素质教育贴上一个醒目的标签,有时还会担上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之嫌。二是把隐形的校园文化建设片面地等同于学校、班级...  相似文献   

3.
浅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诸多局限和误区,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予以加强和改进: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在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塑造校园精神,强化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主要分析了目前学校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现状,提出了评价中小学校园网应用平台的标准,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规范,以免广大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走入误区,同时,对目前流行的“科利华”,“ZDSoft.net”,“托普数字虚拟校园系统”和“飞鹰办公,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四个校园网应用平台进行了测试与评估。  相似文献   

5.
校园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表面理解很简单,网络与校园结合就是校园网,但是在校园网的建设与使用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使校园网的功效大打折扣,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初衷相左。许多学校在建设校园网时常常会遇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很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弊病多多,问题多多,非但对学生健康成长没有任何启发和教育作用,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受到负面的影响。误区一:重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轻校园文化内涵;误区二:文化建设呈现"口号化"和"成人化";误区三:校园文化千校一面,缺乏个性和特色;误区四:文字内容太多,学生参与性不强。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校园建设规划的初步设想是根据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的新形势,拓展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发展空间,易地搬迁,把高级技工学校校园从厦门市岛内搬迁到岛外翔安区文教区规划范围内。重视和加强校园建设规划是创立品牌学校的举措,校园建设应精心设计和规划。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建设法治社会、贯彻依法治藏的新时期,法治文化建设无疑对西藏的法治建设和长治久安产生重要影响。西藏学校作为培养西藏未来建设人才的基地,肩负着法治建设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使命。通过系统规划的战略、重点误区的澄清、培养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形成校园法治文化培养机制,在校园日常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法治文化,塑造西藏未来建设人才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校园化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所。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校园化建设究竟扮演着怎样一种角色呢?本着重谈谈校园化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目前存在的误区及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约校园网功能的开发与使用,造成校园网浅层次应用的关键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问题和校园网络资源问题。针对当前认识存在的误区,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应当遵循系统性、可行性、科学性、层次性、实用性的原则,要从建设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支持教师备课的资源、支持学校管理的资源等三个方面考虑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组织领导问题、工作制度问题和特色资源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