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电视体育节目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市场化运作、大众文化背景下受众需求的转变以及主流媒体的导向支持,在电视节目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具有个性特点发展道路.可以说,电视体育节目是对电视本位与体育本位的双重回归.面对新媒体时代全新的媒介格局和受众需求,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道路势必走向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湛苹 《新闻窗》2014,(6):49-49
电视体育节目的娱乐化发展迎合了广大受众的需求,却也产生了诸如低俗化、缺乏创新、文化品位偏低等问题。而《天下足球》作为国内电视体育节目娱乐化发展进程中的佼佼者,其成功之道可以概括为:专业化与娱乐化的统一。即在坚持体育节目的专业性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娱乐精神,既迎合了受众的娱乐化需求,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节目电视解说员的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丹 《新闻爱好者》2010,(12):136-137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节目电视解说事业也在变革中前行。受众对于电视体育节目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解说员程式化的解说,对解说质量提出了更深层的专业化需求。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代体育节目电视解说员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探求我国体育节目电视解说员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瓶颈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燕 《声屏世界》2017,(6):17-19
电视娱乐化背后有着深层动因,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电视娱乐化存在利弊两面,但"利"的一面往往受到忽视.娱乐化推动了电视媒体的市场化转型,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趋"利"避"害"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梳理我国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批判现有的过度娱乐化征候并揭示其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进而从提升传播文化内涵、受众细分、内容创新以及加强监管与媒体自律等路径探讨我国电视传播过度电视娱乐化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调查与排行     
当前,媒体的娱乐化引人关注,受众是怎样看待的?本刊调查显示,8成的调查参与者认为当前媒体的娱乐化现象严重,一半多的人认为电视的娱乐化程度最严重。7成多的人认为受众对媒体的娱乐化也有责任。  相似文献   

7.
手机电视将开辟全新市场移动媒体随着技术发展和人们在移动中的信息和娱乐需求而出现。手机电视是一种个性化的信息和娱乐内容播送渠道。在这个平台上,电视台和电视节目通过手机播出,实现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弥补了传统电视播出单向传播的不足,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参与到节目中;同时也为广播电视机构寻找到与受众更加紧密沟通的渠道。手机电视的发展将大大改变人们的内容消费模式,更好地满足受众个性化、差异化和互动化的内容需求。因此,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媒体形态,能够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正是看中这种媒体形式的潜力,上海文…  相似文献   

8.
电视体育节目的受众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治兰 《新闻界》2007,(6):130-131
人们对电视体育节目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意味着电视体育工作者越要考虑受众的需要以及如何应对他们的需要.电视体育节目要给受众提供“营养全面“的具有感染力的节目内容,着眼于受众潜在的模糊的内在的欲望及满足欲望以形成受众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张社宁 《今传媒》2010,18(9):114-115
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的巨大成功,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笔者认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要走出当前困境,必须从传播理念上坚持受众本位,从传播技巧上加强娱乐化与故事性,在节目制作中融入市场观念,实现纪录片的市场化运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动态发展型理论,它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动态发展与电视媒体的创新形成互动关系,它们之间彼此作用,互相促进。电视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影响下,以受众本位观指导电视媒体信息传播工作,并通过节目设置,在节目方式、节目内容、节目时间设定方面以受众需求与受众收看习惯为服务宗旨进行传播业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浪潮席卷全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平民化体现了电视媒体开始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然而其模式仍以商业化娱乐模式为表征。在2005年平民化娱乐节目对受众市场产生更大影响的今天,如何在和谐与发展中处理好以下问题,也是广播电视的责任和义务。平民化不等于低俗化电视传媒是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特殊传播机构,这就要求电视  相似文献   

12.
赵洁 《今传媒》2010,18(10):80-82
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功能旨在为受众提供服务和娱乐并丰富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电视相亲类节目在逐步走向开放自由、赢得广告收益的同时,却在传播取向上出现了受众本位意识瓦解、多元价值观为外壳的娱乐泡沫泛滥、收视率竞争指数至上的传播失位、异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树立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健康自律原则,切实提升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建立完善的市场,受众节目评价机制的应对策略,以期重塑电视文化传播主流价值的阵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在媒体传播领域中的渗透,体育正逐渐趋于娱乐化。在内容上,这些体育节目偏重于带刺激性和煽动性的竞技比赛,竭力从沉闷的体育运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华丽的场景设计与故事性融为一体,强化了体育节目的戏剧悬念。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国外体育节目中所具有的相对超前的娱乐创新,并且分析了这些创新是如何运作于现阶段体育节目,从而为我国的体育节目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各类媒体的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形式,近几年,逐渐呈现出所谓“过度”娱乐的趋势,省级卫视表现尤为明显.如何在这种趋势下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电视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省级卫视的节目入手,观察分析电视“过度”娱乐的种种现象和原因,考虑到受众对电视功能的不同需求,从电视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应当按职能将不同性质的电视台分开来办,所谓的“过度”其实并不过度.另外,提高观众的媒介素养,建设一个电视体制多元、形式多元、视角多元的国家,才是解决过度娱乐现象的最终归途.  相似文献   

15.
强男 《新闻爱好者》2011,(14):64-65
随着市场经济在媒体传播领域中的渗透,体育正逐渐趋于娱乐化。在内容上,这些体育节目偏重于带刺激性和煽动性的竞技比赛,竭力从沉闷的体育运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华丽的场景设计与故事性融为一体,强化了体育节目的戏剧悬念。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国外体育节目中所具有的相对超前的娱乐创新,并且分析了这些创新是如何运作于现阶段体育节目,从而为我国的体育节目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电视综艺新闻娱乐化现象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传媒界的主要现象之一,现在社会人们对于电视综艺新闻的需求一般都是寻找娱乐新闻,以满足日常的娱乐需求,作为一个拥有十分广大的受众平台的新闻综艺节目,如何在新的世纪里寻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从本身性质上完成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的基本课题。而电视综艺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是一种新时代的潮流现象,尽管有很多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整个媒体媒介的庸俗化,也不能忽视与新闻娱乐化给争取受众和市场带来的作用,我们否定其能够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其他危害,因此如何用一个正确的、全方位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是电视综艺新闻想要发展而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利弊分析,通过多方面论证,以寻求正确的电视新闻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顺应了时代与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既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又强调资讯的实用性、服务性,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但是,电视新闻节目过度娱乐化,则削弱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极易让观众对新闻品质和媒体公信度产生质疑,从而造成正确舆论引导作用的缺失。因此,我们提出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理解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坚决杜绝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18.
唐定  毛江红 《新闻界》2008,(1):118-119
电视新闻娱乐化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而电视新闻泛娱乐化削弱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降低了观众思维和行为能力,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为了避免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消极影响,应该把握好三个"度",即专业度、品位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19.
于都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05,(10):12-14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了抵制新闻低俗之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媒体陷于低俗泥潭难以自拔,巧打低俗“擦边球”以遮人耳目.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媒体把贴近受众与媚俗的“娱乐化”等同起来,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夺受众的新法宝,视为取胜市场的灵丹妙药。报纸纷纷争“软”,电视竞相比乐,电台抢着搞笑……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20.
正电视节目受众需求新特点张宏伟在《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电视节目创新体系》一文中指出,随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拓展、参与式文化的形成、媒介消费形式的多样化等媒介环境的发展,受众也开始觉醒,媒介消费的理性、经济性和目标性愈见增强,受众的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个性化趋势。许多受众在电视消费中展现了很强的个性化偏好,比如喜欢时尚娱乐、体育节目或是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