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句中被陈述、被说明的对象或话题;它指明句子所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在语言中,因特定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关系,在不致引起表意混乱的情况下,主语往往被省略。但是,当句子必须有主语而没有的时候,句子就自然缺少了被陈述、被说明的对象,使人不知其所云者为何人何物,使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残缺不全,这就是一种语言错误了。称做主语残缺。主语残缺有各种形式,通常所见是滥用介词缺主语,例如:  相似文献   

2.
谓语是句中用以陈述、说明主语的句子成分,它告诉人们: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做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等,因此,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不是表达所需要所允许的省略,该用谓语而未用的地方,主语自然就得不到陈述或说明,句意也得不到准确、恰当的表达,句子结构不完整,有时还连带造成其他语义及语法关系上这种或那种错误;这就是谓语残缺。谓语残缺有多种,以下分析的是其中的几种: 1、滥用名词性词语缺谓语句子本来有谓语,但由于滥用了名词性词语,这本来的谓语就误变为其他成分;同时,滥用的名词性词语进入句子之后,又要求有恰当的动词与之相配合,这动词一般应是句子的谓语,但是句中没有。这样,句子就自然缺少了谓语。例如: ①人患流感后往往突然发冷、高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的句子,并不是每一个都必须有宾语。但是,如果应当有宾语而没有,句子的结构就不完整或不协调,达意也不准确,那就成了一种语法错误,即通常所说的宾语残缺。如下列各例:  相似文献   

4.
二、符合语法语法是写文章的语言法则,消息写作也无例外地要遵守语言法则。遗憾的是,我们的消息中还不时出现各种语病。 1.残缺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必须有的成份。句子包括一定的成份,一般句子成份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新闻报道中句子残缺,往往是缺主语或主语不全。例如:“不久前,本报研究所前往沈阳和本溪,就租赁经营的有关问题进行追踪采访和问卷抽样调查。”(《租赁,你给企业带来了什么?》的编者按,载1987年9月25日《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5.
三、谓语残缺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陈述主语“怎么样”或“干什么”的。缺少了谓语,意思就表达不清楚。有的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的对象(主语),后面却没有谓语来陈述它,这样主语就没有着落,成为“半句话”。这种语病叫谓语残缺。例如: ①一身身崭新的绿军装,一朵朵喜庆的大红花,一队队光荣应征的新兵开始奔赴全国各地军营。(《人民日报》1990年12月13日第一版) ②热心参加这场讨论的,从地域看,除西藏、海南两省区没有来稿外,其余28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读者参加。(《经济日报》1990年12月10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6.
马玥 《大观周刊》2011,(15):229-229
在英语中.我们常用Itis/was(not)…who/that结构来突出强调句子的某一成分(主语,宾语或状语)。在这个句型中,it没有词汇意义,只是引出被强调的成分。如果被强调的成分是表人的词.用who或that连接都可以。如果是其它成分,则一律用that来连接。如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并列并”句子?我们把并列成分中又有另一层次的并列成分或多层次的并列成分的句子,简称为“并列并”句子。  相似文献   

8.
(4)结构不当,造成歧义 标题都是由词组或者句子(有的是单词)来充当的。词组或者句子都是一种语言结构;而语言结构都是有层次的,组成词组或句子的词语就处在这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层面上,处在不同的结构关系中,表达某种特定的语义,起着不同的作用。如果结构不当,可做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自然就会表达多种不同的语义和语法关系,固而造成题意歧解。例如:  相似文献   

9.
三、句子略写法(一)单句略写法单句略写法,实际上就是句子的成份略写法。快速书写时,保留句子的基本成份(主、谓、宾),略去附加成份(定、状、补),也就是变长句为短句。例如: 1.“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略写:  相似文献   

10.
王倩茹 《大观周刊》2011,(25):71-71,45
英语用反身代词强调.现代汉语用副词或者介宾结构。现代汉语中词语中这些反身代词作为词素来应用,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使用较多;“自身”,多使用于书面语或者谚语中,还有“本人”只用于极少数句子中;而像“亲自”“亲身”等词用作副词。表示“亲自”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医学论文中典型病句语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春根 《编辑学报》2001,13(1):52-54
运用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对医学论文中一些典型病句进行分类辨析,并加以修改。结果显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达烦冗和矛盾是常见语病。认真学习现代汉语语法和逻辑知识是减少语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志 《现代传播》2003,(2):52-54
人际传播中说话人对某个信息留住不说,从而形成信息残缺现象。残缺的信息虽然未被说出,但因前文中能找到补充成分或为对方所已知,所以仍能为对方理解。本文分析指出,残缺信息往往是个会给对方带来心理刺激的话语,因此可将其视为人际传播中的一种信息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成分残缺与语序错位胡杏天[病句诊治]成分残缺与语序错位或颠倒,是常见的语法错误。下面以笔者在编辑工作中遇见的14个病句为例,对这两种语法错误作点分析。病句:1.仿佛我们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似的。2.对被无辜杀戮大臣进行甄别,恢复他们的身份。3.在废太子问...  相似文献   

14.
1 主语残缺产生歧义在科技文稿,尤其是科技学术论文中,作者常常为简约文字而省略主语———形成合理的无主句,但也常因省略不当,致使句子主语残缺,造成歧义。例1 自Jeffreys发现与人血红蛋白基因有关的非编码区重复序列,可用小卫星探针检测出DNA片段上多个与之相杂交的位点,形成DNA指纹图,此后在人类遗传学与法医学、动物遗传学等方面相继有新的发现。本句的主语是什么?是“Jeffreys”本人,还是其他什么人?这里因主语残缺,而使全句主语含混不清,产生歧义。据后半句“此后在……等方面相继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句子的成分与成分之间,在意义、结构、习惯上必须互相配合。如果不注意,就会产生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其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主谓不配、动宾不配、修饰或补充成分与中心词不配。以下试举《新华日报》几则病例剖析之。  相似文献   

16.
句子太长多半是由于修饰成分过多,即附加语过长造成的。附加语在语言中有一定的作用,许多句子的丰富内容正是通过附加语表达出来的。附加语用得好,可以严密、准确、细致、生动地反映复杂的客观事物。然而也并不是附加语越多越长就越好,有时附加语过长,句子的结构就相应地复杂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容易搞乱,出错的可能性就大了。请看下面这句话:  相似文献   

17.
一棵树、一盆花都有主干和枝叶。主干比较单纯,但附于主干上的枝叶,则是比较多样繁复。主干生枝叶,枝叶支持主干,在单纯与繁复之中有联系有统一。这是我们常见的一棵树、一盆花的情景。语言中句子的构造,大体上也是如此。有主干也有枝叶,主干是句子的基础,枝叶是句子的附加成分,附于句子的基础之上。在单纯的基础与繁复的枝叶之间,也有联系有统一,相互依存,条理严整。这就是句子构造一般的特点。我们平时读书看报、编写文章,常常遇到比较长的。结构繁复的句子;但是,只要我们能抓住主干,辨清枝叶,那么,不论句子多么长,它的构造和所表达的意思,仍然是不难了解的。试看下面的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18.
新闻播音是播音主持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一项业务能力,新闻播音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及宣传的效果。新闻稿件多为书面语体,逻辑性较强,句法结构复杂的长句子比较常见。句法结构较复杂的长句子的处理给播音员的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且现在播音员的语速大都在300字每分以上,这对于播音员的播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从直接成分分析法的角度出发,试图为新闻播音工作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导语是新闻的精华,是对新闻内容和主旨富有特色的浓缩与概括,而话题结构是任何语言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不同的语言其话题结构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话题结构会直接影响句子结构和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中英文新闻导语中话题结构的差异,其目的在于提高新闻导语的写作、翻译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结构形体上看,句子有长,有短;结构形体比较长的,称为长句;反之,称为短句。长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长句有的长达上百字,甚至数百字;短句也可以是单句,或是复句,短句有的只有一个单词。这是就两种句式的极端而言。其实,句子结构形体的长和短,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句子的运用中,一般地说,长句难以驾驭,也容易出错,所以,我们主要谈谈长句。长句为什么长呢?就长单句而言,一是因为构成的成分多;不仅异类成分多,而且同类成分也多。二是因为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比较复杂,即不仅有单词,而且南各种类型的词组,甚至是各种句子形式。就复句来说,一是因为分句比较多,二是因为各个分句的结构比较复杂。例如: ①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0页) ②当人们坐着汽车,奔驰在那宽广平坦的公路上,看着漫山遍岭的竹木矿藏一天天开发出来,看着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着井冈山的宝物源源不绝地开下山去,又满载着许多机器和工业品开上山来的时候,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