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术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拿“五四”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衡量延安文学,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粗暴简单的推论和误判。延安文人在帮助中共政权普及新的政治、文化纲领,同时也依靠这一逐渐体制化的权力机构,建立起新的话语领域和范式,规定制约新的文化生产。如果说,西方现代性话语在中国“五四”理论旅行的结果,是使中国现代知识者建构一套旨在改造国民的灵魂,扫除封建积弊的启蒙主义西方话语系统,那么经过整风后的延安文人遵循着毛泽东指示,走一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承担着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3.
接受西方强权话语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世纪来所存在的现象,而全球化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当前民族文化研究存在着话语失落与方法失落的问题。在跨文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研究应该走个性生存与文化共生的道路,一方面,要保持民族的个性,这是民族性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包括西方先进文化的经验,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道路,建构东方语境下的民族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永远朝向自我认同而存在的人的现实生活。由全球化凸现出来的文化冲突反映了人面对异质性存在而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它们在当今人类文化格局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上,即西方文化处于权力话语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岌岌可危。文化对话不仅是人类共建一种异中求“和”的世界文化新格局的正确途径,而且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在当代,建立对话的文化学已刻不容缓。建立对话的文化学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对话范式在文化理论中的确立,而且要求我们在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展开对权力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一、西方文化与当代大学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刨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表现。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通过各种形式和传播介入人们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思维特点。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强大的话语霸权,将其道德价值观念渗透到甚至强压给发展中国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趋进,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力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化。  相似文献   

6.
对“人文山水”的关注是文化散文的基本方式,“人、历史、自然”的交融所内蕴的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则是文化散文的旨趣所在,但文化矫情使许多文本充满了道德教诲和虚设的崇高自我;而无法摆脱的对话语权威、社会权力地位的渴望,使文化散文日渐丧失应有的文化批判性。  相似文献   

7.
福柯权力话语理论指出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本文运用权力话语理论分析了"不折腾"直译为英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采取有效的学术策略和文化推广策略来重建我国的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理论旨在揭示西方的东方学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物.本文采用文化分析的后殖民范式,揭示国际知识系统中的话语权力分配及中国大学教师文化殖民倾向的表现样态,提出中国大学教师须在主体与他者的互动、比较中实现身份认同,确认文化身份,而文化觉醒、文化批判和文化引领是中国大学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势不可挡地冲击着我国社会。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货币经济社会形成了文化的商品属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大众文化还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它解构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原始的价值。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和一种生存方式,大众文化体现了自身的现实性,体现了大众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0.
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星期六》呈现出不同权力和话语的交锋。贝罗安利用权力凝视策略来构建自身权威,通过医学话语来劝阻巴克斯特的施暴行为,约翰以男权压迫孙女的女性意识和自由,显现出知识话语对人的道德规训;贝罗安与西奥、施特劳斯开展政治谈论,在博物馆面对首相失声,突显权力话语对个体的政治规训;黛西与贝罗安争辩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是女性和男性话语的对立,隐喻欧美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压制,折射出西方国家操控权力,实施帝国霸权和文化扩张的本质,体现西方社会对伊斯兰国家的文化规训。本文以福柯理论解读《星期六》中多元化权力场域,揭示权力话语运用政治、道德及文化合谋对人和社会实施多重规训,折射出麦克尤恩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处境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信息社会开启了话语平权时代,话语权不再是少数人垄断的权力.粉丝文化等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话语方式,也在悄悄改变着权力的本质.粉丝文化等传媒互动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方式,具有祛意识形态性.因此,政府需要传播、引导,并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利用互联网提高文化软实力,构建多元文化的生态共同体,从而对多元文化进行引领,赢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与当代传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的现代性思潮中,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西方重要学者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中国学者同样在面对这一问题。如何对全球化话语的合法性加以思考,并对全球化中的传媒文化加以定位,进而表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身份,即强调差异性、边缘性、少数话语与西方中心主义的多元互动对话,均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福柯权力话语理论探讨原语权力话语与译语权力话语之间的权力抗衡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从文本的选择、策略的选取到译文的接受,无不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操控的行为。本文借助权力话语理论展开对翻译研究的深化与领域拓宽,从而从多元的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医学普遍认为植物人已经丧失了认知能力,自然是毫无话语权力的。英雄,与之相反,在权力体系中,掌握着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力。严歌苓新作《床畔》中的英雄张谷雨,身上兼有着"植物人"与"英雄"这两个在话语权力体系里截然相反的两极角色,是如何完成英雄话语权力的建构的?又是如何在一步一步中走向失语的?严歌苓的英雄观忽视了权力对于英雄、正常人的支配与制约,她的"英雄"是依附着权力而生的。  相似文献   

15.
话语、权力和主体--关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柯的话语理论,权力的多种运作方式体现得最明显、但也最难识别听地方就是话语,话语构成了一般的文化实践的基础部分。话语传播着权力的影响,在整个现代社会体系中,它们是权力的替代品。权力关系在生产真理的话语的时候执行了权利规则。“话语”的使用促使文学批语远离了传统对“意义”的追问,它使我们从方法问题转移到对功能的描述上,尤其是转向主体如何在社会话语和制度中被产生以及主体如何成为“主体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纲,“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典律的瓦解与美国华人文学陈旋波一所谓“典律”(Canon)就是具有权威性、垄断性的文化经典,它建立在深远文学传统之上,对文化形成、社会教育以至意识形态产生举足轻重、不易消退的影响力。西方典律实际上是建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基础上的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18.
课程作为文化资本反映了谁的文化资本在起作用、文化资本是怎样传递的、以及其合法化的课程权力的行为魔力。课程话语生产场域的权力、利益与不平等的本质赋予了其封闭的特性,并在生产、传递与转换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区隔。建立合理的话语生产的利益分摊机制、构建主体互动的平台和赋权增能实践的话语生产场域是规避其区隔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A2):21-22
话语代表着权力,正在崛起的中国欲超越西方话语霸权,建构自己的传媒话语体系,就必须进入西方话语系统、注重口语修辞、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建构具有自我书写权的传媒话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文化殖民是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在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不同阶段,殖民的主要形式也在发生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文化全球化显然带有强烈的文化殖民色彩。文化殖民采取知识与权力的融合,进行理性伪装下的知识生成,造就"内殖民"的文化陷阱。后殖民理论虽然对东方主义这一文化殖民理论进行了批判,但批判的软弱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后殖民国家所超越。后殖民国家要想防范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除了要完善话语防御策略,还要切换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