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教育学”一词是舶来品.其西文最早源于希腊语”pedagogia”,意为教仆,即负责照顾男童的生活,陪伴其上学读书的奴隶.希腊语中与此对应的词“paidagogike techne”意为教育艺术和关于教育艺术的知识.①由此引申开来,“pedagogy”一词被看成是引导儿童学习的学问,后来被进一步理解为“关于教(teaching)的科学和艺术”,②“关于教的艺术、科学或职业,尤指研究正规教育的原理与方法的学问.”③在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中,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构建教育学的尝试,人们赋予教育学的涵义也有差异.本文试图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层面上,勾勒出传统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提出构建当代教育理论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教育学”既是师资培训中一门单独的教学科目,又是教育学科群的一个总的名称。虽然也有人把教育学科群泛称为“教育科学”,但总的来说,这在我国尚未成为问题,而在西方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问题争议不休。 西文“教育学”一词从18世纪开始用以统称各种教育理论,它源于希腊语“儿童(pad)”和引导(a-gogie)”二词,从字义上说是指“教育儿童的艺术或学问”。最初的教育学,如康德的教育理论和赫尔巴特  相似文献   

3.
教理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范国睿一在英语国家,人们最早用“pedagogy”一词来表征教育学知识,但人们往往把它与教学法联系在一起。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日益丰富,“pedagogy”的“教育学”含义愈来愈罕用,取代它的是“education”。但是,用“e...  相似文献   

4.
从本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历史教育学,与历史教学法相比,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在于学科内涵的拓展,是教育科学属下的历史教育理论形态。它以历史教育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综合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理论,来自教育实践并直接指导教育实践。建构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需运用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学以及系统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哲学方法是基础,教育学原理为核心,着重展现历史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历史教育学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1)研究“为什么教和学”;(2)研究教和学什么”;(3)研究“怎样教和学”;(4)研究“由什么人教”。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课程,师范院校的历史系科,可开设一门《历史教育学概论》必修课程,同时有选择地开设几门选修课,如“历史教材研究”、“历史教育心理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估”等。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命题中的“指导”一词并无强制意味。对它的理解容易产生歧义是因为人们在逻辑上混淆了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区别。就其性质来说,这一陈述不是教育科学的命题,而是实践教育学的语言表述。作为一个教育学口号,“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有其合理性。它不仅描述事实的某种特征,而且具有表达情感并引起他人情感与价值判断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不仅是一门通过实践经验得来的艺术……而且是一门科学。”“它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试图站在自然科学的立场上研究教育现象。”“实验教育学与19世纪末冯特大力推动的实验心理学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验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教育科学的“天平”出现,它同样可以用客观、规范的方法来“权衡”教育科学,揭示教育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生活体验研究”是范梅南提出的一种教育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模式。是解释现象学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悬置”、体验、描述(现象学反思)、阐释(文本写作)来展开教育学研究,“生活体验研究”是具有教师教育功能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今教育学的立论方法,我们早就习惯了,恐怕也很少怀疑它的正确性。庄子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我们这些教育理论的“察见渊鱼者”,却很少提出这样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对同样一条教学原则,为什么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而终于没有定论呢?为什么某些教育理论时而被历史贬入冷官,时而又被历史捧为宠儿呢?为什么在所谓“知识爆炸”的今天,要编一本比较理想的《教育学》竟困难重重呢?……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从已有教育学教科书的字里行间抬起头来,对我们的教育学本身进行考察,问题在于教育学理论的科学基础,或者说科学依据。然而这个题目是一个庞大而比较艰难的论题。本文试图顺其发展线索作些探讨,敬请读者特别是专家们指教。  相似文献   

9.
一截至目前为止,我国高师教育学教材都把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以及科学教育阶段。持此分段者的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资产阶级教育学,还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真正科学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第三阶段从何开始?教材提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十九世纪未叶德国教育学家罗森克兰茨著作《教育学体系》(Die Padagikals System)一书,美国布雷克特将它译为英文,书名用“教育哲学”,可能就是这个词的起源。自此美国教育学者纷纷用这个词著书立说,美国的一些大学也开设“教育哲学”这门课。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于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时使用过的教材,也是当时较为完整而系统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有两门知识:一门是教师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另一门是教育工作本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育工作是这两门科学的有机结合。这两门科学对教师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也许有人以为,只要有文化知识就可以担任教育工作,不必要学习什么教育理论,诸如心理学、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这是对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也不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等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所以才产生这个错误看法的。结果相应地出现了“满堂灌”、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学科性质定位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理论建设和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它一直是教育理论界研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笔者从历史、逻辑、教育科学理论整体结构和教育实践需要等角度对“教育学”进行阐述,初步揭示出“教育学”的规范、实践之价值本性  相似文献   

13.
学术前沿     
构建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和震在《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学应该对“教/学什么”“怎么教/学”“谁来教/学”以及“为什么教/学”等最基本问题做出理性反映和概括。对这些基本问题独特而系统的回答,可以构成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基本体系。作者认为,如果说教育内容的性质决定教育方式和方法,那么工作知识的性质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即“怎么教/学”)的特性,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即“谁来教/学”)的特性,也是影响职业教育的主要特性。因此,工作知识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逻辑起点,是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起点。以工作知识为逻辑起点,构建起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实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这一概念,既受中国五四时期“科学”观念和教育学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又受“科玄论战”和“教育崩溃”论争的波及,并与国内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衰密切相关。教育科学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受美国实验教育学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教育科学”概念。此后欧美各国关于“教育科学”的论争被陆续引介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教育科学”与“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相剥离,进入教育学分类,并成为大学的系科建制名称。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概念的认识对中国现代的教育科学概念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深受“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在认识过程中受欧美多国熏染,“一名多实”的现象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分类,同时这些认识特征也反映了教育学在中国成为独立学科的急切呼唤。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要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批判杜时忠自上个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科学教育学”的概念以来,“科学化”就一直是教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不过,时至今日,国内外学术界公认,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并不高;它不仅不能与物理、化学等成熟...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知识的哲学——分析、批判、建议[特约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上,存在着教育以及种种关于教育的命题体系(Satzsysteme)。教育是一种行为的形式,一种实践。就“理论”一词的广义而言,一种谈论或描述教育的命题体系就是一种教育理论。 所有的教育理论[“教育学(Padagogik)”,英文为“educology”]本身都可以成为描述、批判和规范探讨的对象。也就是说存在教育理论的认识论或者——简而言之——教育的元理论(Metatheorie der Erziehung)”[“元教育学(Meta-Padagogik)”;英文为:“meta-edu  相似文献   

18.
我们总在追问: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学也一再告诉我们:“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但当我们在不懈地构建教育学的“科学”大厦时,社会中的教育按其自身规律飞速地发展着;现实中的人生并没有因教育学的“科学”与否而改变轨迹,教育始终是离生命最近的一项人类事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人越来越拥有了过去人们不曾拥有的“财富”——闲暇。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为职责的教育便有了新的使命:闲暇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合作教育学”是苏联新出现的一个教育流派,它于1986年12月18日公开露面,提出了教育革新的观点,引起了苏联教育界的一场大辩论,迄今为止,辩论仍在继续。为了全面了解“合作教育学”的思想和实践,本市和平区教科室崔明赓、李呈付、陈凤茹同志将有关资料整理摘编(本刊有删改)发表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一开始就是“进口”而来的,人们形象地称它是“舶来品”。教育学的引进与教育学的中国化几乎是相伴而生的,教育学中国化经历了六个阶段。解决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应注意中国的教育实际,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倡教育学原创性研究,正确处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