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黑河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隆亨 《资源科学》1996,18(2):35-43
土地荒漠化的表现有: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土地风蚀沙化。治理荒漠化的意见:迅速解决水源,加强绿洲的巩固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MSS和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78年、1987年、2001年三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类型退化指数、质心模型分析资源型城镇特有的土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利用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分析工矿用地与土地退化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主要为草地退化、次生盐碱化、沼泽湿地萎缩。在不同研究时期其土地退化的速度和强度差异显著,1978年~1987年土地类型退化综合指数约为3.18,而1987年~2001年土地类型退化指数约为27.96。1978年~1987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主要向西北方向偏移,1987年~2001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波动较大,不同类型具有自身特点,但整体土地退化严重。根据GRID的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的分析,辨析出资源型城镇沼泽萎缩、次生盐碱化与工矿用地呈指数衰减的规律,草地的退化也与工矿用地具有一定函数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退化类型与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慧 《资源科学》1995,17(4):26-32
本文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与特点,将我国土地退化分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地贫瘠化、土地损毁6大类,并总结出我国土地退化的3大特点:1、发生广,类型复杂,区域差异明显。2、发展快,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3、强度大、生态、社会后果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参考国内外区域土地退化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背景,以达拉特旗为研究对象,对达拉特旗土地退化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并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为该区域各级决策部门对防治措施的制定及更好地利用土地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论治理沙尘暴与发展我国西部林草业中国软科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沙尘暴的发生虽然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非可持续性的人类活动是加剧土地退化、诱发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本文从分析沙尘暴发生的社会经济原因入手,阐述了发展林草业在治理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西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以发展林草业来治理沙尘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植被、土壤和地表形态等3方面探讨了金衢盆地土地退化态势,分析了土地退化成因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文章梳理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水资源管理与节水技术、水环境治理与人类健康保障、土地退化防治技术与示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陆地生态系统修复机理与模式、面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6个方面,提出了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研究领域。期待通过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合作,助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 1 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和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我国是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地荒漠化正在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给我们提供了治理土地荒漠化的良好机遇 ,因此全面认清当前土地荒漠化的形势是十分必要的。1 防治土地荒漠…  相似文献   

9.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环青海湖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包括青海湖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和草场退化基础上,对本区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首都圈上风向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和北京地区频繁爆发了沙尘天气,成为该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预防和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是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几个重要地区生态建设上的重要目标。根据相关研究,受土地利用变化等过度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物质结构变化对沙尘灾害具有更强烈的影响。本文以横跨河北和内蒙古的地区为例,分析了北京上风向农牧交错区因风蚀带来的土地退化。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主要采用地形、植被、风速和风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分布、水源和村庄等因素评价了该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退化程度,当前土地利用分为农用地、保护用地、退化地和严重退化地四种类型,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每种类型各因子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土地退化程度的评价图,结果表明多伦大部分地区和丰宁坝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其分布与半固定沙丘、退化草地和坡耕地相一致,丰宁北部河谷地区中也较低,是防治的重点区域。本文研究对土地利用规划和景观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坡地是广东省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研究坡地的土壤侵蚀问题,对于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广东省坡地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结合多年来在典型水土流失区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广东省坡地利用及其土壤侵蚀的现状,以及土壤侵蚀所导致的坡地退化,分析了影响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坡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广东省现有坡地侵蚀面积约1.14×10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74%。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强度侵蚀仅占27.70%,年平均土壤侵蚀量8 540.67×104t,年土壤侵蚀模数7215.68t/(hm2·年)~7335.56t/(hm2·年),年侵蚀深度5.4mm~5.6mm。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坡地土壤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层变薄、土壤贫瘠化、沙质化、干旱和植被退化等,其结果严重制约了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坡地侵蚀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厚层风化壳、坡度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对坡地侵蚀的防治,应从植被恢复、植被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法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并与脱贫治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爽  孙九林  李爽 《资源科学》2005,27(2):89-95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的频率与强度.基于1991年~2002年两个时相遥感数据提取近10年来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的动态变化数据,采用相应的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和土地退化结构相对数与比较相对数,分析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风沙源区不同生态区内土地利用退化结构差别较大,内蒙古高原干旱草原生态区、坝上高原农牧生态区和阴山山脉农牧交错生态区以沙化退化为主,燕山山脉农业生态区和大同盆地及周边地区则主要是水蚀退化.分析表明,土地利用退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土地利用退化现状,草地沙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具有相当强的政策和区域利益痕迹,在国家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协调.  相似文献   

13.
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资源科学》2010,32(9):1726-1733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 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 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 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 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 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耕在耕地流失中的 比例持续上升,人为因素对耕地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大,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撂荒耕地 由绿洲地区向沙地、戈壁扩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地力提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我国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而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有2/3的耕地仍属中低产田;认为今后我国耕地高强度利用的特点不会改变;阐述了各区域土壤退化的主要机制;介绍了耕地资源保护和地力提升所要解决的科学 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大渤海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形势,引起土地质量下降的因素及其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大渤海区约30×104km2范围内,土地质量下降主要与土地盐渍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土地盐渍化与海侵密切相关以及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有关。由人为和自然因素叠加引"土地质量、土壤盐渍化、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6.
查轩  黄少燕 《资源科学》2004,26(Z1):34-38
该文针对南方,特别是福建山坡地开发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在野外调查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山地果园开发规模、现状以及开发中存在的系列水土资源保育等生态问题;揭示了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机理;明确了山地果园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时期与关键地形部位;分析了果树早衰的原因.以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以山地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提出了科学规划,坚持适地适种,提高建园质量,加强幼园管理,推行山地水土资源保育新技术,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果园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体系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查轩  黄少燕 《资源科学》2004,26(7):34-38
该文针对南方,特别是福建山坡地开发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在野外调查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山地果园开发规模、现状以及开发中存在的系列水土资源保育等生态问题;揭示了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机理;明确了山地果园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时期与关键地形部位;分析了果树早衰的原因。以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以山地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提出了科学规划,坚持适地适种,提高建园质量,加强幼园管理,推行山地水土资源保育新技术,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果园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体系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黑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受漫岗地形、过度利用、降水集中等因素影响,该区土壤正面临着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盐渍化等问题困扰。科学开展并实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现阶段平整土地,重建生态,防治水土流失和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东北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海伦市伦河镇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探讨人与自然和谐观的指导下,问题导向和框架导向相结合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模式;在分析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居民点整治、育秧控温、黑土保育等工程布局;并针对冻期长、极端低温低,冻融交替致道路、渠道和桥涵等损毁这一寒地黑土区特有现象,提出了易拆装、抗冻融渗漏的渠道设计和抗返浆田间道路等特色设计。  相似文献   

19.
热带雨林被称之为"绿色沙漠",原因就是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致使植被生长旺盛,其土地养分基本上都存储在植物体内,而土地本身则非常贫瘠,所以一旦雨林植被遭受破坏其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同样也是高温多雨并且土壤肥力较差,所以两者生态退化的机制有一定的可比性。文章主要从养分迁移角度,结合了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讨了本区生态退化的机制,并提出合理利用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