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知人论世     
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原则。语见《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原意是谈交友方法与修身原则,但由于涉及读书、颂诗与知人、论世的关系,遂被后世视为传统的文艺批评原则而不断加以运用。“知其人”指批评家在评论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2.
汉高祖所设信都是县,不是郡.吕后时,信都是侯国,与县平级,不是王国.信都郡(国)在西汉时沿革变化复杂,以汉元帝建昭二年置信都国为妥,成帝阳朔二年,改国为郡.信都决策是刘秀经营河北的转折点,邳彤的进言坚定了他立足河北、逐鹿天下的决心,助其渡过难关,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国天下思想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科学地阐释了"家""国""天下"的辩证统一关系,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家""国""天下"既具有各自的价值蕴含,又兼具整体性思维和逻辑框架。在价值蕴含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家"的价值蕴含;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形成"国"的价值蕴含;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丰富"天下"的价值蕴含。在实践推进维度,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进"家"的建设;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统一,推进"国"的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天下"的传播。家国天下思想是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踏上新征程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4.
作品信息     
正梁晓声"家·国·天下三部曲"出版近日,梁晓声的"家·国·天下三部曲"——《家载一生》《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虽然世事变迁,但梁晓声的文字依旧有力量在,他拒绝浮躁喧嚣,关注现实民生,用自己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深度解读中国社会。"家·国·天下三部曲"依旧是梁晓声在2018年的心怀天下之作。《家载一生》记录的是作者内心深处难忘的最初记忆,也是他心灵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中国读书人具有超越地方的"天下"政治关怀,宋育仁在清末民国之际坚持的封建论是这一天下思维的具体呈现。在清末维新运动时期,宋育仁和蜀学会师生的封建论带有明显的"外向"性质,通过"自分"的构想去抵御西洋外患的冲击;民国建立之后,宋育仁的"天下"政治失去了根本的制度依托,从而回到封建的"内向"维度,以此表达对民国政体的批评,并通过倡议乡礼复古来构建一个家国一体的"天下"蓝图。  相似文献   

6.
今吾君以家国天下之大事交托于区区,区区未敢推辞,遂应之。 明日之事尚不可知,虽然,昨日之事犹在耳际目前。今日之大不列颠,内治开明,外交宽厚,十载之前,尚不及此。布朗首相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其功德仁义,不可为吾辈所忘。吾代天下人长揖谢之。  相似文献   

7.
<正>对历史概念进行阐释是高中历史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是最早对家、国的概念进行阐述的文献。对家国概念进行阐释是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契机。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使用家国概念来达成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本文就以西周重要制度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以帮助其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自身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王廷义 《作文》2023,(19):32-36
<正>主题阐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许多小家组成大国,家与国自古相通。家国情怀,体现出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名人名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思想流传至今,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例如,儒家经典《大学》里有句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一、“知人论世”的含义。“知人论世”是说要读懂前人的作品 ,就应该知晓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世…… ,应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知人论世”见于《孟子·万章》。《孟子·万章》说 :“一乡之善士斯友—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天下之善士为不足 ,又尚论古人。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根据朱自清《诗言志辨》的分析 ,“知人论世”并不是说诗的方法 ,而是谈交友方法和修身原则。“尚”是“上”的意思。就是说 ,一个称得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学者有辑录地方历史文献的优良传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云:“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惟分者极其详,然后合者能择善而无憾也。”(《州县请立志科议》)所以他主修《湖北通志》,体例分为四部,其一为通志主体,  相似文献   

12.
论国号     
一“国家”和“天下”要说明什么是国号,首先须弄清什么是国家。古代对国家一般简称为国。国字的原始意义,依《说文解字》:“国,邦也,从□从或。”“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先秦时代,凡是境内之封,郊内之都,以及诸侯食邑,无不称之为国。《孟子·离娄下》:“偏国中,无与立谈者。”所谓国中,是指都城之中,这里是指齐国首都临淄城中。“国”和“天下”,在先秦时代是具有不同内涵的两个名词。在儒、道、墨、法等家的著作中,都是把两者区别开来的。《论语·尧曰》记孔子的话说:“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这说明“国”和“天下”在孔子看起来已经是不相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奉家国情怀。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及: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追求的价值目标。它与乡土情怀、爱国主义、家国一体、民族精神等传统文化瑰宝关系密切,又是在传统文化瑰宝基础上的传承与发展。中学历史教育要把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正>“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养,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统编版高年段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含有家国情怀的诗词佳作,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诵读感悟,以培养、践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龙之根在大海,虎之根在深山,人之根在家国。龙无水,则云气不附,虎无山,则风势不行;人而无家国,则天下虽大,不能容身。我们的家在香港,我们的国叫中国。我们身处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取源于传统社会特定的伦理关系,表征为家国天下的道德格局,既关注自然世界,亦倡导人文关怀。家国情怀的培育不容轻视,学校作为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场域,在家国情怀的培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系统化的学习中了解、认同家国情怀。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文学、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结合UbD理论和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以七年级下册“天下家国”单元为例,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并分析了其优势,有效解决目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龙之根在大海,虎之根在深山,人之根在家国。龙无水,则云气不附;虎无山,则风势不行;人而无家国,则天下虽大,不能容身。我们的家在香港,我们的国叫中国。我们身处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要把根深植在香港特区600万人民的心中。1997年7月1日的雨水,洗刷了香港沦为殖民地的百年耻辱。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红底白色紫荆花为区旗,以《基本法》为法制性文件,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在严峻的环境中,香港在殖民地时代累积的内在弊病一一显现…  相似文献   

19.
曾姓起源于曾国。上古时期,以制甑闻名的曾人生活在中原增(溱)水流域,夏王少康初封其子曲烈于潧水,建立郎国,后东迁于山东苍山立国。鄯国灭亡后,其子民以国为姓,是为曾姓之由来。河南省新密市溱(潧)洧流域是中华曾姓的祖居地.也即曾姓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20.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6,(9):1-1,13
古之欲明明①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②其知;致知在格物③.物格而后知至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