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校共育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家校合作的实施效果。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理解家校共育的本质,落实“双减”精神,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基于此,本文从“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困境入手,分析家校双方在合作意识、合作权责、合作内容和形式上的问题。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最后以培养行为习惯为例,设计家校共育实践案例,达到提高家校共育质量、贯彻“双减”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央颁布“双减”政策之后,我国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强家校的合作,建设中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共同体,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和选择,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德育模式有利于发挥家校德育合力,有利于消除家校德育中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学校探索新的德育模式。但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家校认识不深、规划不足、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双减”的背景下,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德育合作共同体理论的学习、有计划地落实家校德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加强家校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发挥教育部门的统筹和协调管理作用、探索更加丰富的家校德育合作的活动形式等路径来构建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共体。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变革,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同时也对一线教师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带来挑战.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生活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学科特点,从创新作业设计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与反思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在各地开始施行,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成为学校与教师开展育人工作、家长培养学生应遵循的新原则.这需要教师、学校提起重视并深入研读,最终将其落实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工作当中.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参考,立足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视角,融入家校共育思维,对"双减"呼声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展开了研究,希望能为教师们带...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探究家校协同的新方法、新内容、新途径,从而践行“双减”,形成教育合力,有效提升“双减”背景下的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欣微 《科教导刊》2023,(7):149-151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临新的挑战。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协同育人观念尚未明确统一、协同育人参与主体常有缺失、协同育人质量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宣扬协同育人观念,建立协同育人意识、做好协同育人分工,明确协同育人责任、提升协同育人能力,打好协同育人配合是“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的教育调整政策,对教育导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传统教育中,校本作业失去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目的,成为家长和学生沉重的负担.而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和教师的教学时间得到适当延长,校本作业的作用也得以发挥.本文以小学数学校本作业为例,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广大家长都在积极努力推进家校协同共育各项工作。然而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通过调查当前家校合作共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进一步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成长连着家庭和学校,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家校协同共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过去的家校共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着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权责意识不强、社会资源推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施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家校共育意识,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使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整合与优化现有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大力推进"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如何紧跟形势,调整各自的工作与学习方式,成为当前社会和学校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成都市成飞中学在全面贯彻落实"五项管理"与"双减"政策视域下,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行"三课四步曲"教学法,坚持班级公示作业与"七约定"制度,坚持兴趣特长和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外活动和...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颁布后,家长教育焦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部分家长仍感焦虑,主要表现为学业焦虑、家教焦虑与分流焦虑。追根溯源,家长教育焦虑主要受家长自身与家校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化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养与能力;促进家校合作,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实现减负不减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红  陈陟 《教育与经济》2021,37(6):38-43,61
本文基于"内卷化"的基本要义和关键特征,分析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内卷化"现象以及"双减"政策所能起到"破卷"作用的内在逻辑和路径.文章指出义务教育发生内卷化的三个关键原因:教育的窄化与隔离、教育资源的过度叠加、效用假象的误导.内卷下的教育呈现出"华丽而苍白""复杂而单调"的教育样态,表面繁华的背后是内涵的缺失,其实质是对教育改革的柔性抵抗,其危害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停滞."双减"政策发挥效能首先就要"破卷",遵循破卷逻辑,发挥"破卷"功能,令教育回归健康而有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双减"和博物馆教育相关国家政策背景下,从馆校合作课程开发实施的角度,结合博物馆教育馆校合作课程开发案例,提炼出学校教师自主研发、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博物馆进校园三种馆校合作课程实施模式,给正在寻找高质量课后服务教育资源的学校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以促进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形成适应新时代馆校合作机制下的馆校合作课程,满足学生课后服务中的多样化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为例,在借鉴福州大学"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从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基地建设的角度探讨"校地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提出了成立创业教育中心、改革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强化校企合作等创业教育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闫虎 《江西教育》2022,(15):24-25
人不是教育的工具,而是教育的目的.关注生命、激扬生命、创造生命,是生命教育的迫切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与现实价值,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应精心打造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生命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竞争激烈,各阶层比拼、焦虑助长了教育短视化和功利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违背了教育规律."双减"政策的出台必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文章介绍初中物理学业质量的多元评价、隐性评价、目标评价和即时评价,努力纠正学业质量评价偏差,着力推升"双减"政策下物理教学质量和学业水平的进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国推出了“双减”政策,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增效减负”理念指导下进行学习,实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共同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英语学科,教师需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推进与家长的合作,在家校共育理念下开展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英语家校共育的意义,探索了有效实施家校共育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家校双方的观念需有所转变,破除以往唯分论的想法,改变以往以量提质的教育方法。在近三十年里,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应重视“减负增效”,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来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家校合作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是一项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彼此配合的教育互动活动,对提高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在家校合作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转型背景下家校合作的开展方式、参与程度、合作内容和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高校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赵钦花 《教师》2022,(9):39-41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基础,提出了作业创新设计的策略,以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