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工程训练是给大学生以工程实践的教育、工业制造的了解、工业文化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育环节,更新工程训练体系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选择工程训练体系建设作为新工科改革试点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对标新工科建设要求,构建了训练平台校企融合、训练内容多学科融合、训练对象多专业融合、训练环境虚实融合、训练指导"双师"融合的"五融合"新工科工程训练体系,最后讨论了新工科工程训练体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作为推进新时代高校"五育"并举的关键环节之一,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精神和品质.但当前民办高校的劳动教育普遍被忽视,并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脱离,出现实践体系不完善、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等问题.文章在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基础上,分析了民办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难题,探究了"劳创融合"教...  相似文献   

3.
培养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专业特点和培养人才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相结合,确定了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建设思路,构建了"一主线、三平台、多模块"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得出专兼职"双师并教"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多资源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对专业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可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人才培养离不开价值引导,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下,坚持立德树人,对传统工科进行改造是工科类专业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追求。本文围绕价值引导,针对新工科改革内容,在育人文化、培养体系和教学管理过程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价值引导下的文化理念、教育价值生态、人才培育体系,将价值引导贯穿于教学育人培养全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形态催生新工科,新工科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是新兴工科的设置与传统工科的改造工程。新工科具有面向未来和整合性两个特征。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下,地方大学应有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追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本科教育为使命,推进"电子信息+"新工科改革,在专业新结构、课程新体系、实践新平台上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对新工科的建设要求,分析了地方院校土木类专业建设新工科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跨学科知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追踪行业新发展技术及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力度不够。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木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思路和主要措施,即重构人才知识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协同育人体系,加大国际化能力培养和建设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师资队伍。研究结果对土木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玲萍 《科教导刊》2023,(23):85-88
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拥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融入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中,构建基于真实劳动实践场景的“两结合、三实际、四维度”的“劳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用劳动教育赋能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习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以及劳动精神,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培养德学兼修、爱岗敬业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66-269
"双创"实验室是高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新工科"背景下"双创"实验室建设与探索,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别从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应用拓展、实验室的智能信息化建设、面向通识教育的实验体系改革。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和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专业认证等五个关键点对高校化学专业"双创"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9,(8):113-119
新工科时代人工智能专业亟需解决教育型人才培养的难题。契合新工科内涵,文章提出了新工科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建设,即"基础素养—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针对新工科交叉学科特点,将师范教育专业与人工智能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建立"素养"和"技能"两条建设路径,从培养目标、人才能力、课程体系、培养手段、实践平台、保障手段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产业界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化工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化工专业教学体系成熟,推进学科交叉培养难度较大。本文以化工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为背景,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科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开展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化工、控制和计算机三个专业交叉融合的"智能化工"课程体系,以期为相关专业融合信息技术培养新工科智能制造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新工科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研究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等实践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教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支撑新工科新生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阐述,希望对新生工科实践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发生深刻转换,涌现出一大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为发展载体的新经济。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亟需大量具有复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切实面向未来加强"新工科"建设,深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工科技术人才。在建设路径上,高职院校要以回归工程实践为主线,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建立健全"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新工科"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样本进行调研,发现劳动教育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教育教学受到重视,但整体设计和远期规划不够到位”“培养内容基本明确,但教育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方式趋于成熟,但对实战实践平台建设不够重视”“教育工作初见成效,但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不够系统”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优势、有效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加强思政引领,系统培养劳动能力;严选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校优势,整合教师资源;加强实训力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是新工科建设"三部曲"。聚焦于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新工科建设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更加注重理念引领;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不断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未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不断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满足国家战略,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方向。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接触到技术和产业的前沿,因此,研究生教育具有比本科教育对"新工科"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新工科要求研究生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协同能力。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与协作意识,研究生导师需发挥主导作用,侧重对研究生科研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并在科研任务、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倾斜。研究生需要发挥主动作用,在科研方案设计、科研任务协同以及跨学科知识储备等方面努力,才能培养出满足新工科需要的创新意识和协同能力,形成适应今后科技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顶层设计者着眼于培养创新人才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高校教学必须适应这个改革.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物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工科"要求的脱节问题,提出一些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基础课改革方法设计与具体改革措施,以期探索出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有效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的产业变革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国家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启动开展"新工科"建设。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本科高校的立足点,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合作教学、创新创业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的工科教育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工科教育缺少人文素养。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将人文素养融入工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构建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必要性。通过对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与思考,探索在工科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的途径,构建完善的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脑体结合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发展,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实现专业基础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满足民族地区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结合实验室优势(L)与学生需求(S),提出了基于SL-CDIO理念的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5个模块+3个层次+3类实践"(5·3·3)教学体系.基于课程知识模块与应用方向,通过"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