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充分考察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地球科学类课程设置依据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地球科学学科体系。以此为据,通过考察现阶段我国各高师院校对地学类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发现了一些相关问题。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发展、地球科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地学类课程设置原则、提出了一些相关具体课程与内容设置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背景做了说明,并对其基本结构做了评价,包括原则和定义、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科学教育的评估、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育规划标准、科学教育系统标准,最后对标准的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赵元任不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中国最早、当时最有影响的综合性民间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1914年,他在康奈尔大学留学期间,与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创立中国科学社,创办《科学》月刊。作为社团领导者之一,他克服资金不足等困难,长期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的社务,是中国科学社多项活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国际学术活动中科学社的主要代言人。作为《科学》早期主要的撰稿人之一,他在《科学》上的作品涉及科学、音乐、语言学、哲学等领域,为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科学》月刊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在赵元任等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科学社在中国现代科学贫瘠的土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与中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农学、工程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均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活动使科学学术交流机制日趋形成,中国科学日益走向国际学界。  相似文献   

4.
美国于2011年7月颁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以及核心观念》(以下简称《框架》)是其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开发的基础文件,本文介绍了其研制背景。并通过将《框架》的主体内容与美国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内容标准"(以下简称《前标准》)进行对比,抽提出《框架》的特点。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该文件对我国研制课程标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investigating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and views of Nature of Science among elementary grade students in terms of gender,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grade level variables.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nd views of Nature of Science among Spanish students, Spanish students of gypsy ethnicity and second-generation Spanish students with east-European heritage, and to determine if their attitudes are related to their views of Nature of Science.

Sample: Data for this study was gathered from seven elementary schools in Spain, forming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149 students enrolled from 2nd to 5th grade.

Design and Methods: The Nature of Science Instrument (NOSI) and an adaptation of the Test of Science Related Attitudes scale (TOSRA) were used. Follow-up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performed with 15 participants.

Results: Regarding gender, boys had better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than girls but more naïve views of the empirical Nature of Science. In relation to cultural background, second generation Spanish students with east-European heritage repor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than Spanish students and Spanish students of gypsy ethnicity. No differences in Nature of Science views were found. Concerning grade level, third graders ha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than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and more informed views of the tentative Nature of Science. Finally, no relation between Nature of Science views and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 This study stress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steady decline in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views of Nature of Science from early elementary grades, and to use gender and culturally inclusive science teach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6.
基于翻转课堂,本文提出了手机客户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下,翻转课堂的三种转变体现了目前教学发展的一种方向。翻转课堂增大了课堂之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如何评判每位学生对各个知识点难易度的理解,基本是比较困难的。要想达到课堂外学生学习效果的动态监测,就必须借助手机客户端的平台。利用手机客户端辅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紧密连接,达到理想全效能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课程难度是衡量教科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数据指标,也定量地呈现了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论文选择大陆《科学》(浙教版)与美国主流教材《科学探究者》,以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内容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主题为例,对其课程难度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通过对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与课程难度系数的定量计算与比较,提出浙教版《科学》教材在该部分的难度相对较适宜,略低于《科学探索者》,这与科学课程实验区认为"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部分内容较难的反馈意见有出落。在课程广度、课程深度的比较与分析中发现,《科学探究者》较之浙教版《科学》具更多知识点,更关注于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切实贯彻了"探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对科学的哲学思考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夙愿和主旨.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都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主张.然而,科学知识社会学却对之进行了社会学的解构.那么,应怎样对待科学知识社会学呢?文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理解又拒斥,并且应在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科学学科组织的诞生,标志着美国大学物理学科从学科知识和文化的输入国转变为输出国。本文论述了大科学学科组织兴起的背景和运作方式,阐述了慈善基金会对大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美国大学在大科学领域的优势。从小科学向大科学转换过程中,传统大学理念遭遇新的挑战:物理学家以牺牲高深学问为代价,致力于回旋加速器的技术发展;大学物理学家是学者的社团,转变为企业家型科学家;大科学组织内部形成等级较为森严的制度,年轻科学家的学术自治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其本身成为"科学标准"的裁量者。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自身的科学性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由自然科学赋予和认可的。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危机和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使得自然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面临挑战。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受到质疑,人的能动性、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受到追捧。这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摆脱对自然科学的依附,建立自己的科学性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孙子兵法》的权谋用兵思想,历代思想家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往往忽视《孙子兵法》在战争观和治军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仁本精神,从仁本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孙子兵法》仁本观产生的根源及其主要内容,并通过与《司马法》仁本观的比较,阐释了《孙子兵法》仁本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范增 《教育文化论坛》2020,12(2):112-117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六大核心素养及其分解出的18个基本要点为依据,对我国教科版及美国Science Fusion小学科学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进行了内容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中美两版教材均体现了六大核心素养,教科版教材比Science Fusion教材更侧重于体现“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素养,Science Fusion教材比教科版教材更侧重于体现“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素养。在每一项核心素养中,中美两版教材在3个基本要点上的分布有所差异,且选取的内容各有特色。基于此,对我国教科版教材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脑科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论述了脑科学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以及脑科学的基本概念,然后从脑科学视角分析了教育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其中着重阐释了脑科学与视听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等存在着的密切而重要的联系,最后提出有关促进教育技术与脑科学交流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n Big Science. However, Little Science is the most suitable and inno vative science system that can produce original innovation. University-based research was studied as an example. It was proposed that Little Science should receive more attention. Several measures were also suggested to optimize the system of Little Science.  相似文献   

15.
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中国和瑞典高校学生对瑞典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数据,综合利用相关分析、主因子分析法对中瑞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①在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论文写作以及学习与娱乐时间上,中国大学生的评价得分整体上高于瑞典大学生;②年龄、教师印象、课程丰度、绩点期待、考试紧张程度以及论文兴趣是影响课程学习和教学评价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 Science Cafés create open, public forums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ideas between science experts and the public. This study explored Science Café...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这一概念,既受中国五四时期“科学”观念和教育学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又受“科玄论战”和“教育崩溃”论争的波及,并与国内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衰密切相关。教育科学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受美国实验教育学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教育科学”概念。此后欧美各国关于“教育科学”的论争被陆续引介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教育科学”与“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相剥离,进入教育学分类,并成为大学的系科建制名称。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概念的认识对中国现代的教育科学概念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深受“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在认识过程中受欧美多国熏染,“一名多实”的现象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分类,同时这些认识特征也反映了教育学在中国成为独立学科的急切呼唤。  相似文献   

18.
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 Education - Science education can be alienating for students, as it is apart from the mundane world with which they are familiar.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has...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软件工具及其重要程度进行论述,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领域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例数学知识讲授,同时结合相关数学软件工具进行演示,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数学软件工具的运用能力,为在以后工作中解决复杂的实际工程及科学问题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学脱胎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经历了两大发展时期:一为默顿的传统范式,一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范式。前者主要研究科学的外围社会文化,后者则转向研究科学知识本身。二者整合起来形成了内外互补的研究局面。作为一种元研究的科学社会学既具有条分缕析、逻辑周密的特点,也具有科学史那样的历史感和丰富性,是科学元研究中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典范。科学社会学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科学的祛魅方面——对常识科学观的社会学颠覆,展示了另一幅科学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