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文杰  朱秋生 《精武》2014,(36):40-41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能有更好的体能,所以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也必不可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体能针对性训练对学生的体能提高有重要的帮助,该文从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能针对性训练的意义入手,明确其针对性训练的原则,然后阐述了具体的应用,希望对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冯展 《灌篮》2021,(2):139-139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体质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质。而体能课课练作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体质起到锻炼作用的课程内容,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本文将从精心设计体能课课练,发掘初中体育教学趣味性;不断创新体能课课练形式,持续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体能课课练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三个方面,紧紧围绕体能课课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展开系统论述,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为了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中小学校大力加强了对体育课程的建设与优化,科学性地融入了多样性的体育项目来锻炼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水平。在小学低年级足球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融入了足球游戏来加强学生的体能锻炼,促进了小学体育教学丰富性和娱乐性,使每个学生能够在体验到足球练习乐趣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体能。  相似文献   

4.
赵沁怡 《健与美》2023,(1):135-137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体能提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心肺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等体能素质的培养,也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文章将探讨体能素质提升对于初中生的影响,探讨现阶段初中体育体能教学的现状,并联系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新课标为指引促进初中生体能素质提升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施曦 《体育风尚》2020,(1):294-294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国在重视文化学科的教学外,也在逐步重视体育课程建设以及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势必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迎接各种挑战。体能模块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要求的必修必选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改革要求的提出,我国各地方都开始大力推进体能模块课程建构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充分利用体能模块,提高学生体能和体育核心素养,构建体能模块教学体系,高质量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已成为各地方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能现状的分析水准,从而做出与之吻合的教学策略,培养更具质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经验,在学生大数据背景和高中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下,对如何构建高中体能模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根据现代跆拳道运动的专项体能要求,对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项学生的体能加以调查分析,为大学生跆拳道教学训练提供数据参考.以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项学生的体能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评估,分析当代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项学生的体能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现状不容乐观,这与该专业的学生训练不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学生完成动作和反复练习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育智能结构;体能和智力发展的生理相关因素;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体育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体能和智力开发的过程;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挥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8,(5):11-13
良好的体能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体育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与提升的各方面因素,树立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加强对体能发展的教学研究,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设计。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的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积极性,有效将体能发展的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本文旨在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能发展认识上的不足,结合"课课练"、"补偿性体能发展"、美国的"SPARK"课程的理念和实践案例,加之自己平时的教学体会,抛砖引玉,倡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优化中小学体育课中体能发展的组织措施,达到体能之有痕预设和无痕渗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包建辉 《体育风尚》2020,(1):189-189
素质教育提出了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涉及到了对学生体能这方面的要求。而学生体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体育学科教学进行的,希望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心理教育,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的各项器官得以良好的发展。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友》2019,(6):1-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体能模块纳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必学内容,强调体能模块是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础,每名学生都必须学习和实践。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性别不同、体能水平不同、后续选项不同,在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学生性别、体能分层及后续选项的情况,从而有效地实现课标对体能模块要求。体能模块的教学中采用适合的分组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体能和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韩景军 《精武》2013,(19):6-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以及体育教学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能弱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影响大学生体能弱势的主要因素是饭炼习惯.意志品质,体育认知,教师素质,体育课程和学习环境。提出体育教学干预措施:加强体育认知教育;制定运动处方教学;实施差异化教学,体验成功教学;设定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  相似文献   

13.
梁姗姗 《体育风尚》2023,(9):116-118
在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是其中最基本且最核心的内容。小学体育教学中将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进行融合,能够点燃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实战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的共同提升,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技融合”的现状,并立足于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有效构建小学体育“体技融合”教学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彭博 《健与美》2023,(3):129-131
中职阶段体育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障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对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中职学生体能训练的内涵,探讨了中职篮球教学中学生体能提升的要领和体能提升的原则,最后在阐述了现阶段中职篮球教学中学生体能提升中遇到的瓶颈之后,提出了中职篮球教学中学生体能提升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林瓈 《中华武术》2022,(1):28-30
随着我国小学体育课程不断改革,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小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体育课堂教学就成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能提升是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提升,课堂中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各项素质,才能改善学生的体能素质。因此,本文联系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研究小学生体能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郭亮 《中华武术》2022,(5):62-64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在学生体能培养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不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并不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加强体育教学创新,强化学生的体育训练,从而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洪涛 《精武》2012,(19):35-36
高职体育教学应与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活动相站合,科学地划分职业类别,将学生体育技能的形成与学生职业所需的体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设与职业撩作技能和职业体能密切联系的体育项日,以发挥高职体育对职业操作技能和体能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对岗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此业与从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是将体能和运动技能接近的学生集中在一组进行教学,大学新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客观上差异,只有采取分层次教学更为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南京工业大学对2011级新生采取强化班、普通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教学改革试点,对不同组别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本文着重对“体育弱生”强化班教学改革作回顾,通过前后两次体质测试、体能和部分素质测试及体育认知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强化班教学试点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郑城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44-145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不能忽视的教育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相对于普通院校,往往更加贴近社会与实际工作,符合社会要求的教学才能够支撑高职院校学生紧跟社会的发展,就高等职业学校针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职业体能的培养,能够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职业素养与适应能力。本文就从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职业体能的概念及重要性探讨如何在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职业体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21,(4):22-24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等内容的融合和有效教学来实现",并将体能模块列为必修必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段必须修满1学分共18课时。同时指出"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每节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高中阶段要通过体能必修必学模块、体能课课练、体能锻炼课的教学以及课余体育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