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径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结合女子跳远运动员朱艳艳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任妮的身体训练,对女子跳跃远度项目的身体训练中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手段与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女子跳远运动员朱艳艳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田径队女子跳远运动员朱艳艳经过几年的系统训练,迅速成长,在第9届全运会田径比赛中以6.53m的成绩夺得了女子跳远亚军。本结合朱艳艳的训练实践,对如何进行女子跳远运动训练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身体训练是基础,技术风格是关键,赛前训练是保证的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青少年女子跳远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调访专家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运动员身体训练的评价模型。并制定出运动员身体训练综合发展水平,身体训练发展均衡程度及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适应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为综合评定我国青少年女子一级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田径队女子跳远运动员朱艳艳经过几年的系统训练 ,迅速成长 ,在第 9届全运会田径比赛中以6 .5 3m的成绩夺得了女子跳远亚军。本文结合朱艳艳的训练实践 ,对如何进行女子跳远运动训练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提出身体训练是基础 ,技术风格是关键 ,赛前训练是保证的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女单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我国24名优秀女子单人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测试及与世界选手情况之对比,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对健美操成绩有影响的部分身体形态、素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成绩很大程度上受运动员的身高、手臂长、比上臂国、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身体形态、素质指标等综合发展水平的限制。从差距和发展潜力上看,培养力量型运动员,且有针对性地发展专项力量素质是我国女子单人健美操运动员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前言 我国的跳远运动近10年发展迅速,男子全国与亚洲纪录被多次打破,女子突破了7米大关,男子则达到了8.40米;我国跳远项目不仅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还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在总体水平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随着大部分老队员的退役,跳远成绩处于相对停滞和滑坡阶段。如何保持男子成绩稳步上升和促进女子水平逐渐提高,是我国跳高运动在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就1997年第8届全运会及同年在雅典举行的第6届世锦赛中外优秀男女跳远选手的主要技术环节及技术细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杨青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1):12-12,20
跳远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提高我国跳远运动水平的坚实的物质保证。但在多年的教学及业余训练当中发现,对高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研究得比较多,对初级水平跳远运动员的训练研究较少。有的只是定性的描述性的报道,缺少定量的分析。这显然对初级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是不利的。为了使青少年选手的训练顺利进行,必须对训练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运动员身体训练的评价模型,制定出运动员身体训练综合发展水平、身体训练发展均衡程度及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对应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为综合评定我国基层青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踏跳技术在完整的跳远技术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起跳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跳远成绩。而起跳腾起角及垂直速度较小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继续提高的一个重要障碍。运用数理统计法,对世界和中国不同等级优秀运动员踏跳过程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科学认识踏跳技术实质和跳远教学训练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踏板缓冲阶段动作消极、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水平进步较快原因的基础上,找出实现“龙风呈祥”的对策,以求早日提高我国男子和女子跳远项目的实力,进入世界跳远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12.
杨浩荣 《中华武术》2010,(12):48-49
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助跑和有力的起跳采用合理的空中姿势,使身体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跳远助跑的任务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起跳创造条件。跳远成绩主要是由助跑决定的,特别是助跑最后几米的速度。在运动实践中助跑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从哪几个方面去练习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呢?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以参加2005年5月全国田径大奖赛宜兴站的16名女子跳远运动员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揭示其在运动学方面的变化特征、范围及相互关系,评价其技术特点,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回顾田径运动的发展史,从十九世纪末就开始出现了走步式跳远技术,美国人 M·普林斯坦在 1898年首次采用“两步半走步式”跳远技术。现今,几乎所有世界一流的女子跳远运动员都采用两步半走步式跳远技术,而男子跳远运动员则采用三步半走步式跳远技术。   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十分重视跳远的空中技术动作,目前绝大多数的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采用的是蹲踞式、挺身式或半蹲踞半挺身式的动作技术。这也可能是造成我国的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很少有人掌握三步半走步式跳远技术,女子跳远运动员中的很多人采用的半蹲踞半挺身式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外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运动学技术参数的对比分析,对提高我国女子跳远成绩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提高绝对速度能力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前提,提高运动员快速的起跳能力是关键,提高起跳动作的各环节质量对提高跳远成绩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男子跳远优秀选手与世界一流选手在助跑起跳技术因素、身体条件因素、身体素质因素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找出了我国选手的差距和优势,提出对策,以促进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水平尽快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录像解析法,对女子跳远运动员空中技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空中技术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空中技术对女子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程度,提出重心抛物线轨迹距离利用率这一新理论。得出3种空中技术对理论重心抛物线轨迹距离的利用率不同,走步式技术对身体重心理论抛物线轨迹距离的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据处理法,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运动员(最后筛选取20名)空中技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空中技术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空中技术对起跳效果有影响。走步式空中技术能在起跳过程中通过紧密衔接的摆动腿加速前摆和制动前摆,加快起跳腿的缓冲和蹬伸动作速度,促进身体重心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而且水平速度没有更多的损耗,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速度和腾起角,腾起时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更高,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促进跳远起跳技术朝着快速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跳远助跑倒数两步步长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跳远运动水平的提高,对跳远技术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这一“瞬间跳跃”的内在规律性。本文就助跑倒数两步步长的变化,探讨其与跳远起跳效果,跳远成绩内在联系。由于助跑关键仍在于其身体重心是否能够及时达到支撑点上方,能否有效地完成起跳动作,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以便更好地指导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