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辉  林忠华 《精武》2009,(8):15-15
万籁声老师所传承下来的自然门武术,一门三杰之所以名扬武林,却传播不广,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苦练,还要有明师、还要博学、还要有环境的磨练,除此之外还要精悟道家理论。  相似文献   

2.
孙国庆  毛迪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5):47-49,52
武术套路运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之中产生和发展.套路这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传统体育运动显现出其外在自然力量形成的运动形态之美和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其灵魂之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套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把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成为一项世界化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我们当前应明确的目标。竞技武术套路世界化较之传统武术有自己的优势,但要真正融入世界竞技体育之林也还有一定距离。武术工作者应全面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从多方面去探索、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使竞技武术套路今后能立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之林。  相似文献   

4.
<正>长拳是武术套路各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拳术套路,"长拳的内容包括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单练套路又分为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1]。规定套路长拳是由不同难度、数量、组别的规定动作组成,第一套规定长拳是为1989年第11届亚运会而创编,第二套规定长拳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创编,并作为第7届国际武术锦标赛的参赛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普及和推广武术运动……遵循武术套路运动规律而集体创编的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丛书  相似文献   

5.
<正>一、实战融合存在问题:由于部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隐患,在安排武术套路学习时,将武术的技击性特点渐渐淡化,课堂内容主要以学习套路动作为主,缺乏实战性和实用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专业技能差、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致不高,甚至厌学。解决策略: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套路的精髓,缺少了技击性的武术套路就变成了表演的"舞"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实用性较为感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比较、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学、文化学、哲学、美学、体育学以及武术学的视角对武术套路与技击实战、武术套路与舞蹈、武术套路与体育学、武术学者对武术(武术套路)身份的看法等4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武术套路既有技击实用的一面,又有艺术表演的一面,与舞蹈、体育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性,就是这样一种"复合文化形态"、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作为一种程式规范,武术套路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通达目标的带有理想色彩的操作路径与价值形态。可以说武术套路并不是某种单一的身份确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涵容与积淀了多种文化营养成分。武术套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具有多维价值功能的势势相承的"身体技艺"。  相似文献   

7.
常门武术发源于河北省望都县东新村,属于少林武术分支,理、功、法、用,翔实丰富,健身与技击并重.常门武术暨常家六合拳在2015年被审批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门武术徒手和器械套路众多,二郎壮身棒是其中一种短器械.其练习方法简单、实用,是不可多得的健身小功法.笔者随先父佟褀祥先生习得此法,受河北省望都县常家六合拳研...  相似文献   

8.
翁辉勇 《精武》2006,(7):1-1,4
自然门功夫自清代徐始祖开创后,传杜心五,再传万籁声,经三代英杰的实践印证,是一门上乘的内家功夫。自然门功夫博采众长,“近取诸身练好‘气’,远取诸物效其长”,它集道庄思想与南北内外家武术之精华于一体。自然门功夫由根基功夫、基本功、自然拳三大部分组成。其根基功夫包括鸳鸯环、子母球、虎口棒、竹刷、比鳞皮、骈板、地奔子、走簸箕等;基本功包括青象吸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意象"视角审视,武术套路美就是"离形得似"、"不即不离"的距离美.从"意象"的定义、特征、生成过程、认知方式等方面对武术套路美进行解读,以此深化对套路"距离"美的认识,充分发挥武术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了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确立难美化、向传统和技击回归、重新走上难美化的方向等几个阶段.其次提出:只有抓住了其最本质的技术特点--技击特点以及其最主要的文化特色--形神兼备这些个性化特征,并适当处理好这些个性化特征与它所具有的表现难美类项目的共性特征的关系,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最后提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是传统的武术套路"锦上添花"之作,其发展主要须把握好两方面:即对"锦"的编织加工,对"花"的精雕细琢;及时调整竞赛规则,处理好"锦"与"花"的关系,使套路中的技击特点、文化特色、难关表现性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以艺术学、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作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上述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技巧以及其他从事武术科研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体育科学化的推动下,武术套路以其独特的风格加入现代竞技体育的行列有已50多个春秋的历程。然而,伴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快速崛起,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存在的弊端愈来愈尖锐。理论上的困惑和现实的窘迫,迫使我们对竞技武术套路进行反思。文章立足于竞技武术套路中技击价值的消退这一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问题症结之所在,进而希冀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试图从编排、服装、音乐、灯光等角度审视武术套路表演,以期为提高武术套路表演的质量,展示武术套路表演的艺术之关提供理论参考,进而达到以武术表演为媒介,传播武术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艺术学(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上述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技巧以及其他从事武术科研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套路说,我姓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舞剑之余多喜伏案拜读南北武刊,深感获益匪浅。毋庸讳言,从中也发现了某些以偏概全之见。诸如,将套路一概斥为花拳绣腿者有之,认为“练套路多年敌不过一街皮者”有之。那么,看得见、摸得着的武术是什么?套路是什么?武术与套路间又是种什么关系呢?为了澄清有关问题的模糊认识,在下谈点本人的粗浅看法,谨供武林同仁雅鉴。一、何谓“武术”?提及武术,今人多知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岂不知武术这一称谓的历史并不长,真正长的是其功法和套路。翻开武术的史册,上推48年武术就不叫武术。民国时曰“拳术”,1927年后改称“国…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武术竞赛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竞赛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象征,其作为非奥运项目登上全国比赛的历史可追溯到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在武术竞赛规则的导向作用下历经巨变。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竞技武术套路为了要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相结合,同时也为了使武术竞赛更具有可比性、区分度和公平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于2002年出台了武术竞赛新规则。随着新规则的实行,竞技武术套路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2002竞赛新规则出台之初,众多武术界的仁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一、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对于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有多种解释,但其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  相似文献   

18.
套路是演练者与观赏者之间的武术审美之旅,但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限制了对套路审美特征的认识与探索.研究认为:武术与舞蹈同源是武术套路艺术之根;武术套路不是便于记忆的技击术,也不是技击初学之门,而是运用技击元素的艺术创作;动作名称的想象以及“对手”的不在场,体现出武术套路已从技击走向审美;形似、不似、不似之似构成了武术套路审美的3个境界;武术套路超越技击的现实性、功利性、工具性,进而达到一种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9.
分析武术套路技术的生成机制.认为:武术的想象最为典型地体现在套路之中,也塑成了武术想象的文化奇观.首先,作为需要想象的套路,有其丰富的源泉.其次,作为想象成果的套路,以门户作为阵地.从动作入手展开想象,丰富了动作方式,表现为动作技击用法的想象性解释.最后,作为门户想象的动力,其本质是门户的"求新立异",其支撑是人对自由的向往,其感染力在于"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20.
"武"有两个方面,一是武力,即以自我的综合实力征服对方;二是和平,因为武有止戈之意.现在人们谈及武术,多指传统武术,其派别庞杂,种类繁多,究竟有多少武术套路实在难以统计.大家经常议论和关心的问题是,武术的套路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