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的作者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者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或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我国传统观点认为,紧扣作者意图去理解文本意义是正确的,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坚持用作者意图这一钥匙去打开文本意图的密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怎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难点? 《小桔灯》有什么难点?粗粗一看,似有若无,细细一想,不难发现,文章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的文字那么少?有人说“小桔灯”是本文的线索,小桔灯的文字这样少,能称之为线索吗?小姑娘为什么说“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胡大夫就会来?胡大夫和她们家是什么关系?作者写这一点意图何在?小姑娘  相似文献   

3.
五四的主题     
什么是五四的主题,什么是五四的精神实质?有人提出是“救亡、启蒙”。在“救亡”与“启蒙”二者的关系上,有人提出“救亡压倒启蒙”,还有人提出“救亡、启蒙谁也不能压倒谁,两者都很重要”。我认为,用救亡和启蒙两个词来概括五四的主题显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科学的提法应是五四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意犹帅也。”所谓“意”就是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同学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对大家会有所启不。  相似文献   

5.
怎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小桔灯》有什么难点?粗粗一看,似有若无;细细一想,不难发现:①文章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的文字那么少?有人说“小桔灯”是本文的线索,小桔灯的文字这样少,能称之为线索吗?②小姑娘为什么说“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胡大夫就会来?胡大夫和她们家是什么关系?作者写这一点意图何在?③小姑娘年方八、九,未谙世事,为什么能够说出“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好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家”是什么吗?说出来你也许会很吃惊。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上看,“家”字的上面是一座房子,里面是一头猪,造字的意图居然是“猪圈”。你说是不是很奇怪?  相似文献   

7.
一些文学作品的主题呈开放性状态,这在中学语文教材里也是不乏其例的。如《卖蟹》一文,《教参》归纳主题强调小说歌颂了卖蟹姑娘的善良正直公平.批判了胖子的自私自利……而作者却说:“有人问《卖蟹》的主题是什么。我说赞美了劳动的美。”这种编者(也是读者)与作者看法上的差异多少表明了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呈开放状态的,理解也常常是可以多角度的。更有些思想深邃的力作。内涵很深,能“说出来”的主题往往是表层的、浅的,深层的主题却像冰山一样藏在海水下面,鲁迅的作品多如是。文学作品可能蕴含几个方面主题因素的客观存在,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认为.这给教学提供了作多角度、开放性思索的前提与可能。主题的开放性有待于师生在教  相似文献   

8.
面对挫折     
人的一生遇到最多的是什么?有人会说:“爱!”但是我却认为,人生遇到的最多的是“挫折”。所谓挫折,指日常生活中的挫败、失意。也许有人感到它的怀抱是冰冷的,但也有人认为它的怀抱是充满希望的;也许有人会憎恨它,但也许还有人感激它!  相似文献   

9.
这篇作文写得可真好!说它好,是因为它写得很真,写出了作者真正想要说的话。不过我在这里想要告诉同学们的是,痛苦也是一种美。不错。这篇作文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痛苦,一种深深的痛苦,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痛苦。但这篇作文对于读者来说,却是一种美,一种感动。比如我。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想要对作者说点什么,而且我相信好多同学读着这篇作品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冲动:想要把自己的一点认识和看法告诉给这位作者,想要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来减轻作者那深深的痛苦。“人之初,性本善”嘛,为善之心,人皆有之。你说,一篇作文能激发读者这样的情感,它不是一种美吗?我还要向同学们指出的是,我们不是说作文要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文,老师常常要求预习新课,有些同学只是读上两遍,至多遇上生字新词,再查查字典就应付了事。下面归纳的五个“想”,有助于同学们预习能力的提高,不妨一试。一想文章的“[睛”——课文的题目。它的作用是什么?是概括文章主题还是指出文章重点,是揭示文章的思路还是题材范围,或是……二想文章的“灵魂”——课文的主题。它要表达作者写此文的什么意图、目的?三想文章的“血肉”——课文的材料。作者是怎样博采材料,精选材料,巧妙使用材料,从而使文章“言之有物”的。四想文章的“骨骼”——课文的结构。细细精读、逐段分析,作者先写什么,…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介绍和分析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在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的体构建特征,通过对该小说中叙述声音及其变化的分析,意在阐明作借助不同叙事方式来表达作品主题的写作意图,并试图解释作家通过该作品所传达的对美国社会化中现实问题的关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较为成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从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具备一个客观的主题,也可以叫作规定性主题,但从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来分析,当作品一旦成为读者的读物时,每一位读者眼中的作品主题就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下个哈姆莱特”,这样的主题可以叫作差异性主题。阅读教学进行文本解读时,  相似文献   

13.
问:如果感觉高考作文题比较生僻,找不到切入点,思路打不开时怎么办?答:在审题立意时,要仔细分析命题意图,确立文章主旨,主旨确立了,切入点就找到了。所谓主旨,就是“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你是想抒什么情,或是言什么志,或是阐什么理。所谓思路,是作者行文时的写作思维流程,首先,怎样引出话题,然后围绕话题多几个“为什么”,紧扣主旨设问,就不会离题。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品的主题是受到电影创作特殊规律制约的一种客观存在。从作品的酝酿,到作品的创作(制作),乃至最后被电影观众所观赏,主题无时无处不在;即使那些所谓的“无主题”创作,也是包含无主题论者自身想要表现的主题的。倘若某部电影作品真的没有了主题,那么这部电影作品一定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15.
认识我自己     
天底下还会有人不认识自己吗?嗤……笑话!(可能你会说:有啊,那就是白痴!)不过,且慢——你是否在什么事情没做时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评语:“知道自己是谁吗?” “你以为你是爱因斯坦还是陈景润?凭所谓的什么智商就想打败天下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一篇文学作品,必定要谈及它的主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分析出来的主题多是明确的。但是我相信许多人都与我有同感,那就是,这个明确的盖棺论定式的所谓主题,总让人觉得还远没有把作品概括尽,或者概括得很不到位。那么,怎么看待一些这样的作品呢?余秋雨在央视《百家讲坛》谈散文时曾经提出过文学作品的“两难结构”或曰“未知结构”的命题,很有启发性。在他看来,凡是伟大的作品在主题上都存在一个两难结构。他举例说,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最终得到一个鱼骨架,他究竟是一个胜利者还是一个失败者?他要打一个大…  相似文献   

17.
尽管阅读不光为“读懂作者” ,还为了“读出自己” ,但解读文本的第一要义 ,无疑需要理解作品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倘若连作品的含义、行文的思路、作者的意图都不甚了了 ,你也就无法观照作者来评价自己的观点 ,你的阅读收获也就可想而知了。如何解读作者的意图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从感知入手 ,探求作者的思路历程 ,理解作者从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参与这个过程 ,一个很好的办法是 ,按照文意为作者画出构思图。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同学们无不为文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  相似文献   

18.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体质是“喝水也会胖的那种”,有没有听过,“喝水”也能够减肥呢?目前在日本流行的“喝水减肥法”,不用你多花什么钱。只要喝水得当,就能够轻松减肥,同时,还兼有美肤、保健的作用呢!怎样,很让人动心吧?那还等什么,跟依依一道来学呀。  相似文献   

19.
在一年来的试教实践中,我们狠抓了两个“新”字。第一个“新”,就是梳理清楚新教材的“新”表现在哪?引进这些新内容的意图是什么?它们与实施素质教育有什么关联?第二个“新”,就是必须用“新”的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会学新教材。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较为成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从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具备一个客观的主题,也可以叫作规定性主题,但从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来分析,当作品一旦成为读者的读物时,每一位读者眼中的作品主题就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样的主题可以叫作差异性主题。阅读教学进行文本解读时,文本本身、教师、学生等多元因素的参与,文学作品的规定性主题和差异性主题形成了阅读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