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钱宏 《儿童音乐》2010,(1):62-65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新教材也为教改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进行拓展教学,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然而盲目跟风,误入歧途,为拓展而拓展,为延伸而延伸的,也不在少数,值得忧虑。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要求拟从三个方面,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节音乐课堂的教学如果是一种直线的模式下来,那不论这直线是金线、银线或五彩线都不能称之为生动的音乐课堂。音乐课堂的教学线应该是有起伏、转折又富于变化、动感的多变模式,这样的教学才能激活音乐课堂,令音乐课充满趣味与活力。要完成这样的音乐课堂,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新授与拓展”、“探究与创作”和“小结”这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师以校为本的培训是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即迎接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满足音乐教师个性化培训的需要;丰富音乐教师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事实上,这四方面的意义,每个都存在着相当大的拓展与延伸,但无论怎样,都是在具体地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才能感受与体验得到的。  相似文献   

4.
疫情居家期间,小学音乐课堂从线下转为线上,打破了课堂时空界限。教师要因材施教、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实境直播资源,从精心设计教案,提升音乐线上课堂的“情境性”;精心创设背景,增加音乐线上课堂的“真实性”;精心挖掘资源,拓展音乐线上课堂的“趣味性”三方面,以未来教育互联思维,进行新型音乐线上直播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怎样做一个真正聪明能干的音乐教师,是许多音乐教师时常在思考的问题。许多音乐教师,有的为“想引进现代化音乐教育设备或者学生用的小乐器,但是校长不肯掏腰包”而烦恼;有的为“学生讨厌音乐课本上的东西,音乐课太难上”而求教;有的为“寻找能够出人头地的音乐教育创新课题”而煞费脑筋;有的为“自己是什么什么专业的,却要忍痛放弃本专业,面对浅薄无比五花八门的孩子们”而苦恼;还有更多的音乐教师为“音乐是小三门,学校根本不重视,所以出不了成绩”而抱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好多,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一、热爱自…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述:“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课程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一价值观视为根本,突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当代素质教育思想。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美感的同时,更得到人格的健全发展。一、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生活情趣音乐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7.
田静  陆春庚 《中国德育》2010,(10):77-7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可见,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通的。正如柏拉图所言:“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相似文献   

8.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9.
《音乐世界》2013,(17):149-149
李宗盛担任索尼音乐A&R首席顾 索尼音乐近期大动作拓展华语流行音乐版图,在国际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dgereerger、亚洲区总裁Denis Handlin领军下,除了签下天王天后级歌手罗志祥、萧亚轩,日前再宣布重磅级人事一“音乐教父”李宗盛即将加入索尼音乐阵营,他除将担任大中华区A&R(artist and repertoire艺人及作品)首席音乐顾问,也肩负为索尼音乐全新定位、开拓战局、直至引领华语流行音乐新潮流的重任。李宗盛发挥幽默感表示,“所谓顾问的角色,就是索尼邀请我、有问我必答!”  相似文献   

10.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而音乐又是人类感情的速记,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应以“情”为切入点,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情感化”的构建匕。  相似文献   

11.
音乐新课程十分注重音乐的美育价值,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而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人们把这种变革称之为“淡化双基教学”。  相似文献   

12.
飞呀飞     
教材分析: 本教学单元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九单元《飞呀飞》,包括学唱歌曲《小蜜蜂》、《小乌鸦找妈妈》,欣赏器乐作品《蜜蜂》、《蝴蝶》等教学内容。编者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欣赏器乐作品《蜜蜂》、《蝴蝶》。为实现编者的意图,教者拓展了教学内容,将排箫音乐《鹰》引入课堂。此课属于“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课改不断推进,当前的音乐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在课堂教学中,拓展环节逐渐成为一堂音乐课的亮点。所谓“拓展”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进行整合,并采取适当的形式使学生参与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知识、深化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4.
儒家“乐教”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先秦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将上古“乐教”思想发扬光大,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礼乐文化的基石。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以“仁”为核心对“礼乐”进行了理论总结,使之追一步人间化、情理化。孔子不仅对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政治、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诸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音乐理论体系,同时提出了把音乐作为教化民隶工具的“乐教”主张。孔子对“乐”最重要的见解即认为音乐教育要引人入善,顺从天道,“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孔子对音乐教化功能的认识可概括为“教成于乐”和“调和人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拓展阅读喧宾夺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笔者认为:拓展并非弃文本而不顾,而是教师围绕主题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拓展不能走拓展“八股”之路,而应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拓展式课堂也绝不能变成语文教学中的“花拳绣腿”,而应该是实效性和创新性并重。  相似文献   

16.
“听不懂‘严肃音乐’”是困扰音乐爱好者的普遍问题。追其根源,这是一种视觉化、概念化的“非音乐”错误审美观。本文从音乐本体出发,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在严肃音乐欣赏中要“听觉中的判断,而不要判断中的听觉”,倡导以客观听觉感受为出发点和基础,遵循音乐想象力的尺度来进行严肃音乐的审美。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而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主要是通过欣赏教学来完成的。”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欣赏学习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论,我经过仔细研读了“问题连续体”理论,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以曲调本体分析为主体的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体现了“曲理”分析与创作运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上世纪末,西方民族音乐学学理理论逐渐进入我国,并在部分学术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拓展了我国传统音乐或民间音乐研究的新视域,使部分研究成果体现由音乐本体向音乐文化层面拓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音乐课堂里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是必要的,但当前一些音乐教师在进行拓展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拓展不够以及拓展过度,这都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掌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为突破难点、为提高学生对音乐语言的品味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为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而拓展。  相似文献   

20.
汉朝的建立和五行学说的风行,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力图找到宇宙论的根据,从而形成《白虎通》的音乐论体系;而《淮南子》则承庄子而采儒家及五行思想,却难以弥合其中的缝隙。汉朝的灭亡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中断了儒道两家音乐论以政教为鹄的取向。于是在玄学大兴的背景下,嵇康以道家音乐论为基础,改造了《乐记》以“乐”为核心的儒家音乐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声”为核心的新的音乐美学,实现了音乐美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