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在向世界推介阐释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话语的国际表达不充分而引发西方误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甚至招致西方质疑等多重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需实现两大转向:一是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的价值取向,转向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价值取向;二是从各国传统的利己政治诉求,转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诉求。而与之相适应,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也亟待创新,包括重建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主体性,重构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强势框架,以及重视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2.
作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中国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际传播,是宣介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渠道之一。国际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企业在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都为中国企业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西方舆论的攻击抹黑、中国企业自身国际传播能力不足以及在对外投资方面的资源能源倾向等也是中国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挑战。有鉴于此,一方面需要持续提升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筑牢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企业自身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效能。此外,还应不断深化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国际话语和叙事的研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外传播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由生态文明视角切入、讲述中国生态观,是能够凝聚共识、广泛传播的有效路径。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气候变化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战略表态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称赞。这是碳中和传播的重要机遇期,同样也是助力讲好中国生态观的重要时间窗口。碳中和传播既有国际社会的外部需求,也有当前中国主动承诺、体现大国担当带来的先天优势,亦可化解当前生态环境议题面临的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碳中和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能够对外展现中国生态观、文明观的文化内核,还可动员全社会传播力量参与,扩大国际"朋友圈",续写中国"蓝天故事",传播保护生态环境的"中国方案"。当前,只有及时抓住碳中和传播窗口与机遇期,才能有效助力讲好中国生态观。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生态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环境治理谈判与博弈中的发言权、规则制定权与解释权,是国际话语权、国际影响力与领导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全球范围内围绕生态环境议题的话语权博弈由来已久,面对生态文明话语权的全球争夺,亟待加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对外传播与话语权构建,以及如何在全球治理的视野之下系统地整合与表达中国价值观念,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中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程中的标识性叙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在"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展现了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需要及时跟踪研判国际社会有关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舆情动态,识别塑造生态文明国际叙事面临的实际问题。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有益经验,我国智库、媒体等应在后疫情时代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赋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叙事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也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本文首先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其次从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两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加强国际传播是讲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的应有之义。资源保护与节约、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自然资源领域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不仅谱写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也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通过推广成功案例、利用国际会议发声、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倡导蓝色伙伴关系等,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下大力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经过五年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传播事业在平台建设与全球布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中国声音仍然不强,传播效果有待提升,议题设置难以与西方大国抗衡,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社会文明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文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成为了中重中之重。新时期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推行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特色为主题,详细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思想中的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并以此来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国所要坚持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锐实力"(Sharp Power)一词贴上封面后,西方媒体便打响了又一轮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无独有偶,从早期的"黄祸"到"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再到今日"锐实力论"的出现都体现了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领域对中国的持续性舆论炒作。虽然风波暂息,但通过"锐实力论"风波为基点,结合社会传播学视角追溯西方媒介对华舆论的传播手段和热度根源,可以剖析西方媒介所设议题里话语的真实意图,为我国应  相似文献   

11.
一、环境议题是国际传播的核心问题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涉及环境问题的重要事件容易成为受到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其影响往往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生态文明"一词越来越成为了全世界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对当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未来的生存发展问题都密切相连。我国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家前进壮大的重大阻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能再是一种口号,而是全体中国人民所迫切需要付诸行动的强烈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以来,根据我国特色的国情、特色的发展阶段,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方略。他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闪耀着时代的曙光,必将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潮流。本文从不同深度,宏观上以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影响入手,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以及国家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牵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演变。西方不断升级负面议题,不遗余力对我攻击抹黑,加剧打压我媒体机构,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更大压力、更新挑战。新形势下,研究改进国际传播方式、提高对外传播的贴近性和有效性,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讲话中擘画了"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方向和路径,强调用战略传播思维推动国际传播的转型升级,将对外传播从以往由宣传、外事、文化等部门和外宣媒体、涉外文化机构负责的事务性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新高度。在当前国际舆论生态日益复杂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和社交媒体技术崛起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面临新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际传播的精准触达、精准覆盖和精准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国际传播更加注重精准化传播。在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和改进精准传播能力,是应对新形势下国际传播一系列挑战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海军拉开了"走出去"的序幕。近年来,中国海军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行动经验,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同时,不断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交往格局,给该议题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展示大国军队形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实际效果。新时代,做好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外宣意识,找准议题精准传播,加强面向西方主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中国海军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6.
正我作为一名美国问题的研究者,常常被人称作是"中国观察家"。其实,在过去的50多年里,美国问题才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我对中国也给予了颇多关注。当前,中国在生态文明、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等很多领域都提出了新的主张,这些方面引起了我的注意。生态文明领域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及生态文明问题,并为此设定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且两国都意  相似文献   

17.
当下,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飞速发展,传统国际传播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颠覆性变革。新媒体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无限新的可能,也为中国主流媒体"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做好国际传播的新媒体内容生产,需要深入领会互联网生态中新内容的全新内涵,以"破界出圈"的全新逻辑,做好国际传播内容的新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格局的多级化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冲击和改变着西方媒体垄断国际信息流的格局。同时,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中去,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愿景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背景下,中国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更多非西方媒体的关注。而在环境议题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自2011年美国大使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区以迎接中国大兴安岭首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中国(漠河)生态文明高层论坛,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兴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迎创促"活动为载体,举全区之力,为成功举办"一节一会一论坛"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中国外文局,在成立70周年之际,收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祝贺,肩负起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人民的殷殷期待。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是习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出给外文局人的考卷。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同志要求我们认真思考"世界一流""强大综合实力""国际传播机构"这些关键词的内涵。"世界一流"的外文局,或者说外文局所追求的"世界一流",具有特殊语境和独特意义——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是国际传播领域的"世界一流",而且这"世界一流"还包括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文明之光,中国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