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进一步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发展模式受到肯定,中国影响力得到认同。而近年来全球格局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历史大事件频发,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任务更为艰巨。影响中国在非国家形象构建及其前景的因素,不仅包括中国自身的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也包括西方价值观和对华态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非洲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模式的解读与诠释。未来,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非民间舆论良性互动,提升中非人文对话的效用,推动西方友华言论在非洲的传播,引导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国故事讲述,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际传播肩负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国际话语权竞争的激烈性和国际舆论斗争的复杂性要求国际传播的各类主体踔厉奋发,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密切协同作战,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中国外宣期刊位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前沿阵地,作为对外传播媒体,只有善于“走出去”才能最终“走进去”。要多语种、多文版发行,推动精准传播;多渠道、多方式合作,积极扩大发行;抓特刊、抓议程设置,着力建设品牌,聚焦国际化发行渠道的打造与本土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为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方城县针对目前内陆县市对外宣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对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外宣传,把外宣工作推向了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方城的外宣经验,曾在中央外宣办《外宣工作通讯》、中国外局《对外大传播》等多家媒体上予以刊发报道。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讲话中擘画了"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方向和路径,强调用战略传播思维推动国际传播的转型升级,将对外传播从以往由宣传、外事、文化等部门和外宣媒体、涉外文化机构负责的事务性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新高度。在当前国际舆论生态日益复杂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和社交媒体技术崛起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面临新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际传播的精准触达、精准覆盖和精准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国际传播更加注重精准化传播。在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和改进精准传播能力,是应对新形势下国际传播一系列挑战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布局中,非洲占有重要一席。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文化传播能力逐步增强。但是,中国文化走进非洲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制定对非洲的文化传播战略既要认真考量共性,又要充分考虑差异性,分区域、分国家进行对非洲文化传播的战略布局。在具体的策略选择和规划上,要进一步扩大中非文化交流,努力推动中非文化产业合作,积极尝试中非文化贸易,加快非洲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30日~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塞舌尔等非洲八国,分别与各国总统举行会谈。其间,中国与非洲八国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说,胡锦涛主席八国之行是一次面向全非洲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是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关系中又一件大事,访问的巨大成功将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境外媒体对此予以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30日-2月12日的13天时间里,境外英文媒体共刊发305篇报道和评论。 境外媒体主要关注重点是胡锦涛出访非洲对加强中非关系的意义,中非经贸合作的内容与影响,中国对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立场,西方与非洲国家对中国加强与非洲关系的警惕与疑虑,舆论呈现出复杂与多元的特点。本刊选编境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以供外宣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何加强地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如何加强针对突发事件的对外宣传报道;如何采用对外宣传地方政策、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等手段,增强境内外对本地投资信心;如何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际经济互通互惠,利于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希望媒体特别是外宣媒体能够助力的迫切需求。《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成功地为地方政府打造英文名片,助推地方外宣工作。  相似文献   

8.
"话语权建设"是近年来国际传播研究中一个出现频率较高且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外交以及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非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地,从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我们在话语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不足,可以起到管中窥豹和以点带面的作用。上世纪50-60年代,处于弱势的新中国通过在非洲的强势外交,为中国在非洲乃至国际上赢得了强大的话语权和崇高的国际地位。其中的经验可总结为:1.高度重视非洲的地位与作用,大力对非提供政治、经济和外交支持;2.周总理三访非洲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和巨大感召力;3.舍得投入,采取了大力援助、民间外交、媒体投放等多元化战略。而进入新世纪的今天,"西方描黑"和"非洲担忧"的相互结合,加上西方媒体在非洲的强势地位以及中国媒体在非洲的存在仍处于初级阶段,又使得中国在非洲的舆论环境和话语权建设均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牙语在世界诸多语言体系中独具特色,母语使用者达两亿多人,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排第七位。目前,世界上有八个葡语系国家,从区位上看,有五个在非洲,分处非洲的不同区域。其中,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位于南非,佛得角和几内亚比绍位于西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中非。这些国家是促进中非友好交往、推动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除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共性之外,非洲葡语国家在媒体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国别差异。因此,开展对非洲葡语国家的传播,需要在了解这些国家的媒体发展情况、与中国媒体开展的合作以及合作诉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传播思路和制定传播  相似文献   

10.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新时代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2023年,多地启动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步伐明显提速,且下沉趋势明显,同时面临地方媒体规模有限、文化壁垒仍存、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挑战与阻碍。新征程上,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树立全球视野,将打造战略型、创新型、联动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媒体业态融合,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智慧。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文化"走出去"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媒体加快了进入非洲媒体市场的步伐,一方面旨在提升在非国家形象与话语影响力,另一方面着力进行自身在非传播的能力建设。实践中,本土化发展成为我国媒体进入非洲后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应对非洲社会对我国媒体的片面解读,以及中非媒体市场环境差异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不断发展,非洲媒体涉华报道逐渐成为中国学界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涉华报道一直是非洲媒体的重点选题之一,但其涉华舆论呈现出的态度倾向却并不与政府层面的友好交往完全匹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非洲民众的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非洲社会各界涉华舆论和对华态度也变得更为复杂多元,但目前还没有研究对此全面梳理与分析。本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传播体系中,民心相通是传播与交流的基础,而民间外宣作为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路径,对官方外宣起到必要且有益的补充。华侨华人在民间外宣工作中扮演着发声者、创作者、传播者、沟通者和分享者等重要角色。本文从国际传播视野和民间外交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民间外宣的实践路径,对民间外宣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进行了学理性分析和现实性考察,提出了海外华侨华人具备独特的传播中介优势,能够借助广泛的人脉关系实现合作共赢,并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发挥着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要提升民间人文交流活动的创造活力、充分借力特殊的民间资源、引入市场机制建构社交媒体舆论场,提升民间外宣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汜、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北京同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外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开阔的思路、更得力的措施,着力提高对外传播能力,着力构建大外宣格局,着力展示良好国家形象,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2月14日,非洲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截至6月28日,非洲累计确诊病例近36万例,且保持着增长势头。疫情给中非合作以及中国在非形象带来较大挑战。非洲媒体涉华报道是了解非洲国家对中国认知的重要窗口。中国学界关于非洲涉华舆情的研究目前规模较小,关注范围也主要集中于部分英文媒体。本文选择塞内加尔主流媒体进行观察,有四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非关系逐渐成为媒体和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在这一背景下,非洲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更值得关注。从报道频次、报道热点、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利比里亚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利比里亚媒体近年来对中非关系的关切度逐渐提升,关注焦点集中在中非合作中的政治、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在这些议题上,利比里亚媒体总体持积极态度,但仍有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地缘扩张、投资等问题,这些负面报道一方面受西方媒体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射出利比里亚自身的顾虑。虽然中非关系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负面声音也不容忽视。要让非洲媒体更多地倾听中国声音,还需要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并且有针对性地创新对非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外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近年来漳州外宣工作做到有声势、有力度、有创新、有成效,为漳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塑造了漳州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在中非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的时代,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研究非洲媒体的舆情具有重要意义。以媒体为切入点,研究非洲媒体涉华舆情,可以更直接地把握近年来中非合作中的微妙关系,掌握非洲国家和人民视角的中国形象。坦桑尼亚媒体中关于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卫生、农业、科技等诸多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非洲国家"全天候"的朋友,是非洲国家互利共赢的伙伴。同时,中国在非洲的形象维护、中非情感的巩固,还需要中非双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驻非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非洲国家的法律、法规,真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民间架起互信互爱的桥梁;另一方面,双方官方媒体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搭建中非媒体的自主平台,提升国际话语权,积极传递正能量,建立危机预防与应对机制,认真分析解决负面舆情揭示的问题,促进新时期中非友好合作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业界信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200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北京同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外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开阔的思路、更得力的措施,着力提高对外传播能力,着力构建大外宣格局,着力展示良好国家形象,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1日,举世瞩目的中非约翰内斯堡峰会在南非召开的前三天,首届中非媒体领袖峰会率先在开普敦举行。此次媒体峰会汇聚了来自中国18家媒体与来自非洲47个国家120家媒体约130名负责人,大家就中非媒体在中非合作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肩负起加强中非相互了解、促进共同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时代的使命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达成广泛共识。实可谓,政治与经济合作,媒体和舆论先行。此次中非媒体领袖峰会得到了中非领导人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