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上树木有高低。”这句极有人生哲理的话值得我们教师反复地思考和仔细地体会。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其中总有几名让老师“头痛”的差生。他们以各种原因形成了学习成绩差、思想行为表现差,或者个性养成的心理素质差。教师面对这些差生应不急不躁,不甩包袱,去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这是现代教育对我们的呼唤,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一种责任。一个创新型的教师,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称职的教师就应该研究和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中,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取得素质教育全面丰收的重要一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对差生关心、爱护、尊重,不断鼓励并帮助他们,那么就能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我在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生源较差。面对这样  相似文献   

3.
偏爱差生     
婷婷:孩子上学后,家长们都比较关心孩子在班级里的排行榜。而在每个班级,总有一些成绩不理想和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学校习惯称这些学生为差生。怎么对待差生?我请来了南山一小的教师们,他们的口号是“偏爱差生”。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朋友们,你是不是也正在为自己孩子是差生而苦脑?噢,你可要注意听听他们怎么说,如果能从中学那么一、二招,我就开心啦!  相似文献   

4.
郑春晓 《海南教育》2013,(10):39-39
<正>课余常听到同事议论:某某孩子好可爱,穿得干干净净,说话懂事,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好;某某孩子真讨厌,调皮捣蛋,学习不用心,一问三不知。其实,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微笑面对他们时,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在我的眼里,没有优生和差生,只有优缺点不同罢了。在一次"怎样看待优生和差生"的说话课上,学生大胆  相似文献   

5.
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孩子,由于学习成绩差,常常被老师同学歧视,成为被遗忘在关爱之外的边缘群体--他们的标签是"差生".   ……  相似文献   

6.
"差"在哪儿?     
期中考试过后,有些班按名次排位置。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好的在一起,学习成绩"差"的在一起。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我一直都想不明白,那些所谓的"差生"在人格尊严上会不会感到"不平等待遇"?他们的心灵会不会受到挫伤?这样做,"差"在哪儿? 其实,"差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各有长处呵!我要说:老师,"差生"更需要您的呵护!  相似文献   

7.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那些使你费尽心血、绞尽脑汁去教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功课非常优秀的学生,而是那些所谓的"差生".而且,差生又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成了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最难、最苦的差事就是对差生的教育工作。所谓差生就是后进生,有的表现为成绩差,有的表现为思想落后和行为习惯差,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差生的教育方式多以生、冷、硬、顶和围、追、堵、截的方式为主,差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师生的冷落、漠视甚至诋毁。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使差生更差。我们要用“天生你才必有用”、“因材施教”、“以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对差生高看一眼,用真心去理解他们,用感情去温暖他们,用好办法去疏导他们,这样差生势必会得以转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爱的同心圆     
爱孩子,就以他们为圆心画圆。这是爱的圆规,一种温暖的诉求,一场幸福的丈量。——题记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当初选择做教师,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全身心的去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在爱中学习,在爱中成长。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也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爱是一种信任,爱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有6000万名“差生”,这些孩子要么是网吧的常客,要么游荡在社会的边缘,成了未成年人犯罪人群的主体,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了很多家长的心病。而北京通州二中的退休教师李圣珍却是这样一个以教“差生”出名的人,她通过教50多个“差生”,找出了这些孩子之所以差的原因,并把他们一个个由“差生”变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反映的家教理念很值得读者朋友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爱心"教育是要给学生一份爱、一份尊重和理解。孩子是可爱的、淳朴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特别是有着明显个性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于班里所谓的差生,要用宽容的胸怀去包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2.
等待的力量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遇到差生是常事.如何转化差生,使他们也能够同其他孩子一样扬起自信的风帆,这就需要老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有高超卓绝的教育艺术.我认为,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从教30多年,我的学生自然有一些“难看的孩子”。一位教师的使命感和师德不容许我抛弃他们。因此转变差生便成了我班主任工作中最苦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如何使差生成为“漂亮的孩子?”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施教过程中,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尊重。这背后自然意味着要献给他们一颗爱心。 古希腊有一则美丽动人的神话:在古代塞浦路斯岛上,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年轻英俊的国王,  相似文献   

14.
我们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差生,要使差生转差为优是教师们常谈的话题和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差生并不是天生就笨,他们只是暂时的.他们往往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只是被“差”掩盖。每个学生有差异,但那是个性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学校教育为啥给学生扣上“差生”这顶沉重的帽子?  相似文献   

15.
程华梅 《考试周刊》2014,(70):190-190
<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渴望,打造成功的教育是每位教师的梦想。带着这样的渴望和梦想,2014年的暑假班里,我迎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分别来自幼儿园五个小班。在这样混合的大家庭里,刚开始孩子们显得更加任性、顽皮、冷漠和淘气……他们好像是向我挑战的一道道"难关",等着我去"攻克"。当我用爱心和耐心、执著和自信迎接这份挑战时,蔡明达就是"攻关"的第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教师“转差”工作可以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转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严且爱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古来有之。但有些教师奉行“严师出高徒”这一原则,对“差生”一味地强调严格,而不去主动与“差生”接触,不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不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结果使得“差生”与教师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优生人人做得到,但爱差生不是人人做得到的.能否爱差生,是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尺度.我在教育实践中体会到,那些"难看"的孩子,就象是遭受意外伤残的花朵,更需要格外扶持.首先要做到一分为二地看待差  相似文献   

18.
<正> 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有效提高数学差生的学习成绩,这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极待解决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差生之所以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要像医生看病一样,对症下药。要像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体贴入微,热爱差生,了解差生,指导差生,差生逐渐会转化为优生。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诚”相待,尊重差生的自尊心,融洽感情。初中学生年龄小,往往因好恶一个教师而影响到好恶一门课程。为此我通过多接触学生,与他们谈心等途径融洽师生感情,使学生理解教师对他们的善意与苦心,学生有心里话敢同我讲,“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对教师的敬爱折射到学习上。例如:初28班后进学生有个“哥三个”小团伙,学生李某是这个团伙的头儿,合伙打架斗殴被老师当做“害群之马”,原先父母过于宠爱,管教不严,往后撒手不管,使他得不到温暖,在原校一直受歧视。于是产生丁较强的自卑心理,进而破罐子破摔。走后门进入二中不久,他就拉拢几个表现差的学生,组织三人团伙,追求吃喝、抽烟、起哄、破坏课堂纪律。我多次找他谈心,以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教育他鼓起勇气改正错误。从不搞老师说了算的架势教训人,更不用罚站、处分、开除之类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多教师都注意做差生转化工作,这是好现象。其效果,有的好有的差,这也是事实。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教育方法简单。由此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教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和老师顶嘴,甚至“对着干”。 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些教师看人戴着有色眼镜,他们较多地注意差生的缺点和错误,把焦点聚在“差”上,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批评方法,这就叫做“同位补差”。那么教师为什么喜用同位补差的方法呢?原因有三:其一是跟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有关。责任心强的教师看到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些教师谈及班上的"差生",可谓恨铁不成钢.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所谓"差生"只是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不能逾越的障碍,这些障碍有可能是社会、家庭甚至是我们的教师设置的,既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而我们作为师长的没有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防治、帮助学生们逾越这道障碍,形成了各种不正常的心态,表现出不正常的行为,久而久之变为"差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要时刻把着眼点放在防差、转差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本文将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不妥之处请专家及同行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