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颜真卿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唐以后的文人墨客,大都把“颜体”看做书法正宗。颜真卿继承了“二王”的传统,学习了唐初欧、虞、褚、薛的优点,汲取了六朝以来民间书法家的新鲜营养,从而创作出的“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影响很大。大约是他在书法方面取得了太大的成就,他在政治上的有胆有识和智勇双全,以及精忠报国与浩然正气,历来都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史爱兵 《科教文汇》2009,(16):248-248
马一浮,中国现代博学的通儒,其学识是多方面的,其书法艺术虽只是道德文章外的余暇之作,然而成就却不逊于他在儒、释、道、哲诸学上的建树。丰子恺称他为中国书法界的泰斗。本文就马一浮书法的风格特点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3.
秦莉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253-253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艺术,中国书法发展变化,体现了华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内涵。特别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要兴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一重大举措,特别唤起了广大女子书法艺术工作者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当前迫切希望组建庞大的女子书法队伍。我作为一名女子书法艺术爱好者下面就女子书法队伍建设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发明背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是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责任。就习字而言,透过覆盖在字帖上的透明纸,对照所见的笔画进行描写的书写方法叫作描摹;置字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进行书写的方法叫作临摹,二者都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方法。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写道:“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可见描摹的缺陷在于不易掌握笔法笔意,临摹的缺陷在于不易掌握间架结构。  相似文献   

5.
刘淑凤 《今日科苑》2006,(12):I0051-I0052
自古到今,书法以它独特的形式与魅力,令无数的习书人为之倾注一生的心血。而程相昭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为了追求书法艺术而呕心沥血的行书人。程相昭,1935年生人,祖籍山东。自幼酷爱中国书法,参加工作后,不断临摹名家碑贴。尤以二王、颜体而热衷。自从上世纪20年代初结识大书法家舒同(当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后,对舒同那种遒劲豪放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转为主攻“舒体”。他积极收集资料,勤奋临摹。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用书法艺术的空间形式美、依物象形美、情感意境美,自身教学美来熏陶学生的心灵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书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形成人文素养,同其他教育学科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13,(12):118-119
晋许管墨崇右任,人坚仰高尚羲之。——题记中国书法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形式,引得文人墨客,书法艺术爱好者在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遨游。许坚便是其中一员。他从幼年时代起,在聆听观看祖父吟诗弄墨的耳濡目染下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许坚对学习中国书法艺术的理想十分执着,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勤耕不辍,使其书法功力日益精进,真、  相似文献   

8.
钟穗 《知识窗》2007,(1):30-30
我国从古到今都比较注重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到了宋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篆、隶、行、草诸体皆备,均用于钱文上。不少还出于书法名家之手。如苏斌:司马光、蔡京等都曾参与书写过钱文。有一种由皇帝亲书钱文作样进行浇铸的铜钱,行家们称为“御书钱”。  相似文献   

9.
川陆 《今日科苑》2004,(9):14-15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株奇葩。它以字体苍劲挺拔、潇洒飘逸,用笔运转变换,韵味无穷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喜爱书法,学习书法,收藏书法作品,已成为当前一种文化时尚。在此向您介绍一位郭沫若书法的传人,原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编辑、诗人、书法家丁晓翁先生。他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3,(11):90-91
一、书法特色教育理念 书法是一门以汉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有其生动的形式、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美学内涵。书法具有技能技巧性、审美教育性、实践性、创新性。上海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注重营造育人的和谐氛囤,更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与艺术修养,把书法艺术教育作为学生身心发展必须具备的素养,上海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既注意扩大普及面,使广大学生在书法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了勰,又开设了书法拓展课,使学生的书法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得到提高。书法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和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建构艺术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张进 《今日科苑》2012,(8):77-78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点画是书法的基本功;它内涵丰富、个性鲜明、情趣盎然。善书者,对一个字的点画就需要举法、举势、举意,使其有神韵、有情感、有个性;善学者,贵在心悟,能把感情溶入于大自然之中,尽情发挥,久炼成钢,必有造诣。人世间一切艺术,皆是情和趣的产物,书法艺术成果,亦是"点画情趣与个性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张进 《金秋科苑》2012,(8):77-78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点画是书法的基本功;它内涵丰富、个性鲜明、情趣盎然。善书者,对一个字的点画就需要举法、举势、举意,使其有神韵、有情感、有个性;善学者,贵在心悟,能把感情溶入于大自然之中,尽情发挥,久炼成钢,必有造诣。人世间一切艺术,皆是情和趣的产物,书法艺术成果,亦是"点画情趣与个性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书法之初探     
在绘画、音乐、戏剧、诗词、书法、剪纸、雕刻等艺术中,书法艺术是一种最简易、最能渗透自我、表现自我的高层次的艺术。它以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出个性的美。直如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沈尹默先生所说:“书法是中国民族特有的又是有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艺术。它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刘剑 《科教文汇》2008,(19):269-269
摘要黄庭坚是名彪书法史的一代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一章。本文以黄庭坚的书学生涯为经,以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为纬。编织了黄庭坚光芒四射书法生涯,以及他在中国书法史中开一代“尚意”书风,成为一代书法宗师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訾封亭 《科教文汇》2008,(22):268-268
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繁荣,是由多种条件与原因促成的。造纸术的成熟为书法艺术提供轻便廉价的载体;玄学、道教与佛教的盛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活力;民族融合丰富了书法艺术的题材与风格:理论著作的涌现使书法创作进入自觉阶段;社会各阶层人民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为它的繁荣培育了沃土。  相似文献   

16.
帝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道特有的书法景观,其中以唐太宗、宋徽宗、清高宗三位帝王书法最为著名。在书法方面,他们都走了一条宗法名师的道路,并在各自统治时期内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他们各自取得的书法艺术成就却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7.
李冰林 《科教文汇》2014,(4):135-137
帝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道特有的书法景观,其中以唐太宗、宋徽宗、清高宗三位帝王书法最为著名。在书法方面,他们都走了一条宗法名师的道路,并在各自统治时期内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他们各自取得的书法艺术成就却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很强的民族性。中国传统书法源远流长,从商周到现代,字体嬗递,书风传承,名家迭出,流源纷呈。绍兴,作为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王菁 《科教文汇》2012,(35):141-141,157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文人的聚会为中心,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可看出魏晋时代人们对生死存亡的哀伤与感叹,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潇洒俊逸的笔法创造了具有新艺术境界的草书——“今草”是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不论东晋或是现在,王羲之书法的造诣仍然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本文从《兰亭集序》中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阐述了东晋时期的审美趋向并上升到中华文明的审美趋向以及王羲之的书法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所以,他的书法创作,不仅是东晋时期书法审美的结晶,更是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华玉宝 《科教文汇》2014,(10):145-145,176
书法艺术是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一种艺术再现。不仅在于其笔画美、结体美、布局美,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式美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追求书法创作的意蕴美,必须在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抒情达性中得以升华。同时,书法艺术的审美教育对于书者基本能力的素质培养方面,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发扬人文理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