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著名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是科学上的巨人,他在科学上争先夺冠,但在爱情生活中却是一位不幸的追求者。诺贝尔一生曾三次坠入情网,但爱情带给他的除了甜蜜、幸福之外,更多的却是苦涩,无奈和遗憾……第一次恋爱,天不遂人愿1851年,18岁的诺贝尔正在巴黎研读化学。...  相似文献   

2.
<正>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被马克思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实验哲学之父""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他曾经写下了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科学的新工具》(Novum Organum Scientiarum),在其中他提出了人类认识上存在着四种"虚假的偶像"(Idola,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对梁启超文化立场的研究较侧重其对西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引介倡导方面,而梁氏在西学冲击中学背景下所持的整体文化立场,尚待进一步剖析。从"格致"到"科学"再到"科学方法",其对西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他以西学为参照,时时批评中学科学精神的匮乏,又时刻注意挖掘、浚发传统学术尤其是乾嘉学派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在全盘西化的过激思潮下,与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单一批判态度不同,他以更为理智的态度辨析中学之良莠,显示了必要的文化自信,对全盘西化思潮作了重要的反思和纠正。其学术研究的文化立场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此立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一论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仰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情怀与科学动力 爱因斯坦在1940年纽约举行的“科学、哲学与宗教大会”上,讲过一句频频为人徵引的名言:“有科学而无宗教乃是跌足的科学,有宗教而科学则是失明的宗教。”然而爱因斯坦并不是宗教的信徒。他仅仅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亦即对宇宙的终极本体,有一种个人的直观体验。在1930年出版的《我的信仰》中他曾论及:人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乃是神秘体验;一个不复有讶然好奇之感的人,不啻走骨行尸;正是这种神秘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伽利略·伽利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做出了许多科学贡献。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文让我们对他印象深刻。然而在这些光辉形象的背后,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一生却非常依恋他的长女玛利亚·切莱斯特修女。在17世纪,整个欧洲都盛行学者独身的风气,伽利略也不例外。然而,他有一位稳定的情妇——玛丽娜·甘巴,这也是公开的秘密。两人保持情人关系约12年,直到甘巴嫁给乔万尼·巴尔托卢奇为止。其间,伽利略与玛丽娜育有两女一子,大女儿维吉尔尼亚、二女儿利维亚以及小儿子温琴齐奥。  相似文献   

6.
正曾几何时,作为绘画艺术家的他,却被艺术界同行视为异类,不归属于任何一个绘画流派。然而,他以科学理念创作了诸多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仿佛是用魔法创造的神奇魔幻世界,这让观赏者在震撼之余感受到视觉幻象艺术的无穷魅力,也让许多科学家看到他作品的科学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如今被称为"画坛魔术师"的荷兰著名画家莫里茨·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  相似文献   

7.
在伦敦北部一所空气通畅的宅第里,23岁的法国青年伯纳德·达斯科利正坐在沙发边上描述着他在假日里的滑水和游泳活动,以及他对哲学与科学的酷爱。这使人很容易忘掉他是一位钢琴家。最近他在社会上崭露头角,这给他带来了一连串的嘉奖,并使他能够参加本周在伦敦举行的国际演奏会。  相似文献   

8.
正他是一个科学怪才,一生嗜赌成性,行为怪异,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精通医术,还在数学、物理、占星学等诸多领域造诣颇深,被誉为和达·芬奇齐名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就是吉罗拉莫·卡尔达诺,其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作为占星学大师,他曾经推算出自己的死亡日期,然而当那一天来临之际,他却毫无死亡征兆,于是他便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吉罗拉莫·卡尔达诺(Jirolamo  相似文献   

9.
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曾将真(科学)、善(宗教)、美(艺术)喻为一个金字塔的3个面。他指出:当人站在金字塔不同侧面的底部时,其间相距很远,许多人终其一生。只能把握科学、宗教或艺术的某一局部,而对彼此间的联系则茫然而无所知。唯有置身金字塔高处时,才能发现真、善、美三者间的距离其实很近,甚至可能在最高端汇合。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科学家似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力求发现宇宙如何运动及为什么运动。他常常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他自认为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的问题上,因而,即使对于与一些现有资料似乎没有联系的问题,他的好奇心也促使他寻求其内在关系。再者,他认为自己能改造现实世界,不论是纯科学方面的,还是应用科学方面的,他都乐于探索与这些学科有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爱因斯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爱因斯坦科学创造的作用比一般所认为的要大得多。在爱因斯坦最珍爱的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乐曲中,他感到了自然界规律性的反映。音乐对他来说如同毕达哥拉斯所称数的和谐、开普勒所称天籁、莱布尼兹所称神袄赋予世界的全面和谐的模拟。  相似文献   

12.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本杰明·富兰克林所从事的都是有关商业、政治、科学、军事以及欧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他从事这么多的工作,人们很难想象他还能有什么时间去做别的事情。然而,无论著书做实验,还是处理政府公务,都没有能像音乐那样使他着迷。如果富兰克林不是把音乐只当作一种业余癖好的话,他或许在音乐方面会取得成就。在费城富兰克林的家里,有一间他称之为“蓝室”的音乐室。在这房间的天花板中央,图钉钉着许多音乐音型纸板(显然,他的多才多艺并不包括室内装饰艺术在内)。富兰克林的音乐活动包括演唱,为民间曲调填词,演奏竖琴、吉他、小提琴和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之"李约瑟难题"是在1964年提出的。实际上,在1944年浙江大学研讨会上,李约瑟就与我国一批学者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清末民初,严复、梁启超、冯友兰、任鸿隽、王阧等都不同深度地论及和研究了这个问题。1944年,李约瑟的观点已经形成。李约瑟坚持社会因素决定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与他1930年参加第一次科技史国际会议、受苏联学者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拙 《华夏文化》2004,(2):25-27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法学派在欧洲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以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为研究对象的“理解”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理想类型”的理论。他对于东西方文化和历史的比较研究,对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宗教和艺术的综合研究,以及在组织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使他在社会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撰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和《经济与社会》等论著。韦伯关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名人名言录     
爱情好象是麻疹,每个人都不得不经历它。——塞缪尔·约翰逊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会有所成就。——约翰·费尔普斯居里夫人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因此她很注意锻炼身体,不仅喜欢爬山、骑自行车,而且喜欢野游、善于游泳。萧伯纳(1856—1950)在晚年,特别崇拜“太阳”,整个冬天都进行日光浴。他有一间可以旋转的茅屋,使他每天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他活了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李兆忠不无兴奋地拿来他新近发表在《东方化》(2001,5)上的《艺术与科学:一枚硬币的两面?》一,还附带李政道博士主编的《科学与艺术》(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他说章是他向李政道博士“请教”,的,希望我发表一点意见。我说,先拿来看一看,想一想,再说。读过之后,觉得尚有些话可说,便打开电脑敲下所感,所思。  相似文献   

17.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人之历史》和《科学史教篇》等文章是鲁迅1907年所作,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当时鲁迅以平和的态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针对要打破人类诞生的各种神话,还人以自然面目,为人类平等做理论上的铺垫,鲁迅撰写了《人之历史》,叙述了西方关于人类进化的科学发现。为了打开国人在科学领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苍睿 《世界文化》2001,(2):28-2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的科学巨人。那个时代的一些标志性科研成果——原子弹、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物理学以及电子学,无不带有他的烙印。而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纯理智的、说话带有德国口音、言行笨拙的教授,好像是许多电影中的一个喜剧人物,他那蓬头散发的形象使人们一眼就能认出。他曾用领带和袜子与别人交换旧毛衣和汗衫,他能用幽默而超然的态度对待掌声,他把自己称为犹太圣徒或画家的模特儿。在性格上,他既热情又冷酷。他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同时也是性情多变、较难相处的伙伴。爱因斯坦的朋友、传记作家菲利普·弗兰克…  相似文献   

19.
列宁很重视自学,终生是模范的自学者。认真学习列宁自学的思想和实践对于青年成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列宁认为,必须有系统地坚持不懈地自学才能掌握科学。他说,要从基本知识学起,学科学应学其整体,而不是学“半截子科学”。列宁曾劝告自己的兄弟在沙皇监狱中也要“系统地学点什么”,“泛泛地读书益处不大”。即使对那些受学校教育或有辅导教师的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自学也是十分重要的,据巴布什金的回忆,列宁很鼓励参加他领导的工人小组的同志“找材料进行自学”,列宁常常  相似文献   

20.
谁也不十分清楚罗杰·培根活了多久。他大约于1220年出生在英国萨默塞特郡的伊尔奇斯特镇,1292年与世长辞。尽管人们谁也不会忘记他是放大镜的发明者,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位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绝大多数有关科学的设想和见解都来自古代人的著作,而其中很多的认识是建立在迷信思想基础之上的。这位杰出的人物曾就学于牛津和巴黎,早年在巴黎教授过艺术。后来于1247年返回牛津,攻读当时被认为是新兴学科的语言学、数学、光学、炼金术和天文学。培根经过十年的实验和研究,对其工作和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