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强大威力时,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其中短信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每个角落。2004年8月,广东作家千夫长的”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以18万元高价被运营商买断后,短信小说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004年11月15日,黄玄的“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距离》横空出世,《中国青年报》撰文“手机小说倡导的阅读革命是不是泡沫”,再一次把手机小说  相似文献   

2.
姜薇 《中国广播》2006,(7):25-27
当人们还在回味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固有模式带来的冲击时,一场由手机带来的媒体变革正在兴起,一项由手机媒体化带来的移动业务模式转型正在悄然到来——用手机可以听广播、看小说、读新闻、看电视……手机的“信息”功能已经超越“通信”功能,开始扮演传播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3.
刘刚 《出版参考》2010,(17):26-26
“手机说”是个奇怪的名字,它真正的含义是适合手机阅读的小说,因而“手机说”并不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而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现今各种文学大赛很多,各式的网络文学大赛也很多,但是以手机为首要阅读载体的文学大赛,即使包括短信、笑话等微型题材,却也并不是太多,毕竟将手机作为阅读终端,是这几年才勃发的风潮。  相似文献   

4.
新兴传媒     
《传媒》2005,(11):40-41
广源传媒打造资讯旅途;我国首个短信接力小说诞生;手机电视“梦视界”开通。  相似文献   

5.
到了严肃的长篇小说加盟后,又还有谁能找出什么借口来否定手机小说?“手机小说”的“时代”开始了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恐怕要专门搞研究的人才能回答,但现在怕是还没有专家学者会当个事儿去认真研究,因为它来得似乎稍快了点,也似乎稍猛了点,没有思想准备的专业研究人员还没  相似文献   

6.
日前,引爆了日本手机小说热潮的《恋空——哀伤恋物语》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国内。日本手机小说的营业额在2006年时就达到12亿日元,已蔚然成为产业。《北京商报》发表评论说:尽管现在“数字化阅读”的人群在逐年增加,但国内这个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上海译文出版社新闻出版中心总编辑赵武平介绍说,该书目前只引进了图书版权,电子图书、  相似文献   

7.
手机诗歌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而兴起的第五媒体,人们把它与手机短信、手机小说一起统称为“手机文学”。确切地说,手机诗歌是以手机网络为载体,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手机和诗歌,一个新颖时尚,一个源远流长,似乎很难将它们兼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手机诗歌正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10,(7):26-26
利用手机或专用手持阅读器等“掌媒”,阅读手机报、资讯、小说、杂志并观看影视、动漫等,可称为移动阅读。人们如何看待移动阅读?“掌媒”的现实使用情况怎样?本刊进行了一个小型调查。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文学创作和出版是一种“大师不在,经典难寻”的局面,那些厚重踏实、关怀普通民众和人类终极命运的作品踪迹难觅啊记者:2()O4年的出版界,青春时尚读物不断掀起出版热潮,"8()后"作家群炙手可热,魔幻小说、手机小说、短信小说等等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3,(46):88-88
刘震云:两个《手机》的背后 作家刘震云的新作《手机》12月5日面市,改编自这部小说的贺岁片《手机》也即将上映。小说未写完,刘震云就去为电影编剧,如今小说倒抢先电影一步面世了。刘震云认为,《手机》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11.
3G时代,手机原创小说凭借个性化、时尚化的特点,迅速占据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手机出版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新型模式.但是,目前我国手机原创小说的出版,存在着低俗内容泛滥、缺乏高品质作品、呈现形式混乱以及作品版权侵害等问题,制约着手机原创小说的发展.本文对手机原创小说出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对策,希望借助3G技术的助力,使手机原创小说的出版得到有效的改善,推进手机出版产业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全媒体打造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年来,“全媒体”的说法开始风靡新闻、出版界,甚至影响到影视界——今年1月,在《非诚勿扰》新书发布会上,主办方打出全媒体出版的口号,即图书、互联网、阅读器、手机阅读同步出版;日前,由王宝强、张国强领衔主演的军事题材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剧场播出的同时,其同名小说也将同期“全媒体”出版;最近,国内某传媒集团首次提出,将大力培养“全媒体型人才”应对3G挑战等等。  相似文献   

13.
3G时代对于手机小说发展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高速性、便捷性、自由性、互动性、个性化都给手机小说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生机。然而,目前手机小说仍存在内容不优、宣传不畅、技术不硬等问题。手机小说若想在3G时代有所作为,必须从内容、宣传、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出击,提升质量、优化性能,这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于准 《出版科学》2009,17(6):90-93
3G的高速性、便捷性、自由性、互动性、个性化给手机小说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目前手机小说仍存在内容不佳、作者不优、宣传不够、技术不硬等问题,制约着手机小说的发展。要借助3G的助力快速前进,手机小说在内容、作者、宣传和技术方面仍需要不断改善,而这需要通信设备商、运营商、出版商和南关电信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     
《传媒》2009,(3):78-78
1.176亿 2月18日,CNNIC在京发布手机上网行为和移动互联网媒体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已达1.176亿,每天多次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接近4000万;手机网民经常使用的五大手机媒体依次是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音频,资费和推广成为这五大应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李熙 《出版参考》2007,(6S):23-23
手机出版物是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数字出版物,目前,围绕着手机出版形成的产业有很多种类型,如无线音乐(包括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音乐)、手机游戏(包括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无线搜索引擎等。其中手机游戏、手机小说、无线搜索等与图书出版界关系最为密切与直接。  相似文献   

17.
手机出版物是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数字出版物,目前,围绕着手机出版形成的产业有很多种类型,如无线音乐(包括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音乐)、手机游戏(包括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无线搜索引擎等.其中手机游戏、手机小说、无线搜索等与图书出版界关系最为密切与直接.  相似文献   

18.
手机对青少年家庭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吉登斯的“时空分离”为理论框架,剖析了在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中,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对于家庭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手机使家庭代际传播实现了“缺场的在场”,延伸并强化了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与此同时,手机延伸了父母的控制,使他们即使“身体缺场”,也能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微管理”;对于父母的这种“远程照料”,孩子们十分矛盾.此外,手机还使“近在咫尺”的亲子之间面临着“在场的缺场”“交流的无奈”等尴尬图景,引发亲子关系的不谐音.  相似文献   

19.
“微时代”——从日本的手机小说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9,(5):116-116
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质在近些年来逐渐展现,即媒介生产与消费都进入了“微时代”,内容生产是“徽创作”,内容消费是“微支付”,内容:体验是“微阅读”。:微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媒体文本先前的“宏大叙事”与“意义承载”,媒体生产与消费变得越来越切片化,娱乐与体验也越来越即时性。日本近些年发达的手机小说可以说是这种媒介“微时代”的一个影像。  相似文献   

20.
熊国荣 《东南传播》2011,(4):103-104
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考察小说<手机>,可以看出刘震云对传播媒介做了一定深度的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到媒介发展的"人性化"和"补偿性"趋势;二是指出手机对人类生活的两面性;三是探索手机对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