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纳米氧化铝基粉末压制烧结制成纳米陶瓷,研究陶瓷制品抗拉强度与粉末配比、烧结温度的关系,得到了烧结品的抗拉强度与有关工艺参数的关系,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真空和分解氨气氛对316L和304L不锈钢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300℃时,真空烧结的密度比分解氨气氛烧结的高;由于氮的渗入,分解氨气氛烧结的抗拉强度比真空烧结时高出很多,但延伸率却低了很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温压工艺对316L不锈钢粉末的生坯性能和烧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压工艺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316L不锈钢粉末的生坯密度和生坯强度,也能提高其烧结后的密度和抗拉强度.如在700MPa的压制压力下,316L的温压生坯密度比冷压提高了0.19g/cm3,生坯强度比冷压提高了50%;在1150℃真空烧结后,温压坯的烧结密度比冷压坯的高0.19g/cm3,抗拉强度比冷压的提高了34MPa.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304L不锈钢粉末在不同压力下温压成形与冷压成形的生坯密度和生坯强度,并研究了烧结温度对304L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4L不锈钢粉末的温压生坯密度和生坯强度都高于冷压生坯密度和强度。在800 MPa的压制压力下,304L的温压生坯密度为7.07 g.cm-3,比冷压提高了0.24 g.cm-3,生坯强度为35.6 MPa,比冷压提高了22.8%。在1 300℃温度下真空烧结后,304L不锈钢粉末压坯的密度为7.50 g.cm-3,抗拉强度为471 MPa,延伸率为47.7%,硬度为65 HRB。  相似文献   

5.
以316L不锈钢粉末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形与烧结工艺,制备出孔隙度为20%~45%的烧结316L不锈钢粉末多孔材料,分别采用了1 150℃和1 200℃烧结温度.研究了烧结温度、孔隙度对烧结316L不锈钢粉末多孔材料的断裂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断裂韧度随孔隙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断裂韧度与孔隙度是一种非单调的函数关系.表面裂纹总是沿着烧结颗粒边缘、孔隙等结构薄弱环节扩展.  相似文献   

6.
以316L不锈钢粉末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形与烧结工艺,制备出孔隙度为20%~45%的烧结316L不锈钢粉末多孔材料,分别采用1 150℃和1 200℃烧结温度.烧结316L不锈钢粉末多孔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上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界不明显.相同烧结温度下,烧结316L不锈钢粉末多孔材料的压缩屈服强度、压缩弹性模量随孔隙度的升高呈指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几种用于研究材料氧化行为的方法,如动力学方法、热力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等。比较了这些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有关烧结钕铁硼粉末氧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采用动力学方程来研究烧结钕铁硼粉末氧化行为的可行性,指出了采用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的表征钕铁硼粉末的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去除水中的重金属,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并负载在烧结活性碳上,比较不同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原料配比的负载效果,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和断面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原料配比所制成的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对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纳米铁粒子较均一地分布在烧结活性碳的表面及孔内;不同的原料配比对Pb~(2+)的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纳米铁/烧结活性碳最佳配比为1.8 mmol/g;最佳配比所制备的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在投加量为2.5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Pb~(2+)的去除率可达到48.8%,对Pb~(2+)的吸附量达195.2 mg/g。  相似文献   

9.
利用共沉淀法和纯铝水解法对比研究了纳米超纯Al2O3粉末的形成、结构、形貌和各种因素对粒度的影响,得到了平均粒度小于5纳米的超纯纳米Al2O3粉末.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纳米氧化物掺杂对Ag/SnO2触头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与各种掺杂氧化物(包括TiO2、ZnO、Sb2O3、CuO)的混合粉末.粉末的XRD、TEM表明,所得粉末为纳米级,且掺杂物离子能很好地进入到SnO2的晶格中;粉末的密度,电导率等测试表明SnO2的物理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纳米氧化物掺杂对Ag/SnO2触头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与各种掺杂氧化物(包括TiO2、ZnO、Sb2O3、CuO)的混合粉末。粉末的XRD、TEM表明,所得粉末为纳米级,且掺杂物离子能很好地进入到SnO2的品格中;粉末的密度,电导率等测试表明SnO2的物理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铝基复合材料烧结试验所用试样的制备方法采用常用的粉末冶金法,它的制备方法包括粉末预处理,配料,混料,冷压成形,制样等.但每一个工序都与传统的粉末冶金法有所不同,具有其独特性.原位观察法进行烧结试验也为课题组独创.这些研究为铝基复合材料烧结工艺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纳米TiC粉末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高耐腐蚀、低热膨胀率、优良的导热导电能力和抗热震性,被广泛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纳米粉末粒度小、表面能和表面活性大,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团聚。采用胶体分散技术分散纳米TiC粉末;利用TEM、激光粒度分析和Zeta电位测试等手段对纳米TiC的分散效果进行表征。实验研究了分散介质、超声时间、分散剂种类和加量、溶液pH值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综合运用知识、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纳米HO2为光催化剂,分别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对聚乙二醇水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证明该反应的可行性并得到了优化的实验条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在纳米BO2粉末上进行光催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数据,从反应物浓度及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测定了该组反应的级数和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5.
ZrO2纳米复合粉末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活性等特性,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效率,因而其纳米微粒在催化方面的应用很广.并且获得的高纯、超细、均匀的ZrO2复合粉末还是制备优良性能的ZrO2陶瓷材料的关键.本文介绍ZrO2纳米粉末的制备及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和晶粒尺寸的氧纳米化铝纳米薄膜;通过XRD及AFM分析表征了烧结温度对纳米氧化铝薄膜的晶型及颗粒尺寸变化的影响.在900℃烧结时,氧化铝结构薄膜样品以非晶相和γ-Al2O3共存,颗粒尺寸50纳米;当烧结温度为950℃时开始向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几乎不变,有小颗粒生成,1050℃时基本完成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15纳米,1200℃时基本完成向α-Al2O3的转变,颗粒尺寸20纳米,在晶型转变过程中其晶粒尺寸由大变小而后再变大.  相似文献   

17.
纳米技术是本世纪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及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及纳米块体在现代化工业相关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是本世纪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及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及纳米块体在现代化工业相关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镍的无电子化学沉积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表面的快速金属化,所得产物经XRD,SEM,FTIR及剖面金相显微术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粒子完全金属镍包覆,金属壳层600nm厚,由镍的纳米晶粒组成,由此提出了镍在纳米粉末上的化学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SnCl4.5H2O作为反应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nO2薄膜,对薄膜烧结的温度及时间等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的烧结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薄膜进行了结构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450℃时,纳米SnO2薄膜为金红石型结构,表面形貌最佳,平均颗粒约为39-45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