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雪冬 《世界文化》2005,(10):16-17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以创作出悠扬的芭蕾舞曲和歌剧,悦耳的交响乐和钢琴协奏曲以及活泼的合唱和室内乐而闻名于世。一个敏感的孩子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出生在俄国的康姆斯科夫金斯克。他的父亲——伊尔亚·彼特罗维奇是沙皇政府的一名官吏。他的母亲——亚历克斯安德拉·阿西尔具有一半的法国血统,她长期患有仰郁症,与7个子女的关系十分冷漠。幼年的柴可夫斯基就对复杂的乐曲旋律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可是鉴于他遗传有母亲脆弱的精神状态,对他颇为关爱的家庭教师法妮·德巴赫并不鼓励他学习钢琴。女教师的看法或许是对的。一次在…  相似文献   

2.
动荡的童年比尔·克林顿于1946年8月19日,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年零四天出生在阿肯色州西南部一个名叫霍普的小村庄。他的父亲威廉·希莱斯在一次车祸中命丧黄泉,他从两岁起由外祖父母抚养,很小就帮助外祖父埃尔德里奇·卡西迪经营杂货店。比尔七岁时,母亲嫁给罗杰·克林顿,比尔改姓继父的姓。克林顿爱继父,继父也视他如己出。然而继父既不开朗也不健谈,还酗酒打人。有一次,年仅十几岁的比尔指着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弟弟警告继父说:“你如果再打他们,必须先从我这儿通过!”从而使他的继父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王子与贫儿》(1880)等以少年为主人公的作品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塞缪尔·朗荷恩·克菜门斯。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4岁时,全家迁到密苏里州南部的汉尼巴尔居住,在那里他度过了少年时代。汉尼巴尔位于密西西比河岸边,因地处南部交通要道而热闹繁盛。1867年,吐温32岁时,他以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时报记者的身分与去欧洲和巴勒斯坦的旅游团同行,乘的是“桂格城”号轮船,历时半年。他从所到的各个地方,向报社发回许多非常有趣的报道。这次旅行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机,因为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貌姑娘奥莉薇娅·兰登的弟弟查尔斯·兰登。  相似文献   

4.
1850年8月,莫泊桑出生在法国鲁昂阿尔克河畔的托图维尔小镇。他的祖上曾是法国显赫的贵族,到了他祖父这一代,家境开始中落。他的父亲没有固定职业,而且与妻子感情不和,并最终离了婚。莫泊桑的母亲有很高的文学鉴赏力。很早就教莫泊桑拉丁文和英文,还娓娓动听地给他讲述古罗马、古希腊的神话,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片断。小莫泊桑四岁时,母子俩迁居伊莫维尔堡。这里靠近大海,附近住着许多农民,他常和乡村孩子在果园里嬉戏打闹,在平原上观狩猎或在海上戏水垂钓。孩提时代的莫泊桑虽然对复杂生活还不能完全理解,却充满了鲜明的爱…  相似文献   

5.
保尔·布耳热叙述过一个关于莫泊桑的故事。莫泊桑终身没有结婚,这件事恐怕是莫泊桑一生中唯一的一个与女人有关的故事了。有一个年轻而且美丽的女工,爱读莫泊桑的小说,生平只见过莫泊桑一面,但却以整个心爱上了他。于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他,关怀他,做他的朋友、妻子和仆人的疯狂想法开始日夜苦恼着她。她当时很穷,衣着也很寒酸。她尽量节约开支,一个生丁一个生丁地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工资储蓄起来。这样整整积了一年,好容易给自己做了一身新衣服。她又给自己买了新鞋和新手套。一切准备齐全,便决定去看莫泊桑了。一天早晨,她起来很早,怀着兴奋而又不安的心情出了门。莫泊桑那时住在郊外的一所别墅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2012,(1):62-F0004
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Eggleston)1939年出生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出生之后没多久,家里就搬到了蜜西西此州的Sumner。他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的父亲是一个工程师,母亲则是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  相似文献   

7.
在谈到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时候,莫泊桑心里怦怦地跳着,激动极了。他站起来,大声说:“我发现我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旁人不同意他的意见,说:“你的十卷书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8.
科沃德光环的背后王云彤诺埃尔·科沃德(NolCoward)是英国著名剧作家、演员及作曲家,生前以他那精炼的社会风俗讽刺喜剧而闻名于世。科沃德于1899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特丁顿一个世代贫穷的家庭里。因为他出生时离圣诞节还有九天,所以他母亲就把他视作能带...  相似文献   

9.
出生于美国的浪漫派诗人、侦探推理小说的先驱者爱伦·坡一生经历之奇特是罕见的。他的生身父母是流浪艺人。他三岁时,父亲去向不明,而母亲因患严重的结核病倒在里士满慈善医院的病床上。他母子的悲惨遭遇在报上登出以后,居住在里士满市的富有的烟草商约翰·爱伦极为同情,向这可怜的母子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久,母亲去世了。爱伦·坡成了那位烟草商的养子。从六岁起他在英国接受了五年的教育,返美后曾入大学和士官学校学习,但都中途辍学。爱伦·坡18岁时发表《第一诗集》,开始了作家的生涯。母亲死时年方三岁的爱伦·坡全然不记  相似文献   

10.
著名畅销书作家房龙,虽说入籍美国,但却是地地道道的荷兰人,伟大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虽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血管里却流淌着荷兰人的血。罗斯福的七世祖先克莱斯·梅尔滕森·范·罗斯福,于1620年与一百多名欧洲移民,乘“五月花号”帆船从荷兰移居北美大陆,1644年左右,在新尼德兰定居。所以,罗斯福是荷兰移民的后裔,他曾亲切地称房龙是他的“荷兰同胞”。这两个“荷兰同胞”同年同月出生,房龙于1882年1月14日降临人世,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来到人间。出生时房龙有9磅重,而罗斯福足足10磅。当他们相识于哈佛大学,成为同窗好友时,房…  相似文献   

11.
萧可能下意识地希望自己是才华出众的乔治·李的儿子,而不是境遇可怜的乔治·卡尔·萧之子。按照推理,索尼应该是李的儿子,但他为了维护母亲的名誉到处宣扬他的父亲是乔治·卡尔·萧。对于与李的关系,他采取行动,也许是唯一实际的行动并坚持这样做。他略去了与乔治·李和乔  相似文献   

12.
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里迪克·鲍(绰号“火鸡”)是举世公认的拳王。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一直奋斗在拳击场上呢?他的经纪人罗克·纽曼通过一些调查发现,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弥补他那不幸的童年。里迪克·鲍自幼丧父,在13个孩子中他排行第12。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爱伦·坡的遭遇往往与众不同,甚至他出生的环境也不寻常。他的父母都是来自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演员。但是当埃德加这位未来的诗人于1809年出生时,他们正在北方巡回演出,所以他是在波士顿呱呱落地的。尾随他终生的厄运,在他不足三岁时就夺去了他的双亲。然而,和其他的孤儿相比,他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心地善良的里士满人约翰·爱伦夫妇收养了他,并让他姓了他们的姓。爱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是一举成名而获得广泛声誉的。他曾开玩笑地说:“我象流星一样进了文坛。”一八八○年,莫泊桑的中篇小说《羊脂球》发表的第二天,一变而成为名人。但他在一举成名之前对文艺创作曾有过长期而顽强的学习。莫泊桑的母亲热爱文学,努力指导儿子阅读和写作,是他创作上的第一个老师。他中学的老师路易·布耶觉察到了他的作文中闪烁着天才的  相似文献   

15.
从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的小说可以看出他受到英国19世纪作家如狄更斯和现代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深刻影响。这也许是由于他青年时代自身的历史背景所决定。他在澳大利亚度过一部分青年时代,饱尝了守旧的殖民地的滋味;另一部分青年时代是在英国度过的,在那里他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文学创新时期。怀特出生于澳大利亚上层社会的一个“古老”家庭。这就是说,他的祖辈在19世纪中叶就在澳大利亚定居了。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牛马成群的大型牧场,非常富有。1912年他父母亲在伦敦旅行时生下了他。幼小时,他父母亲把他带回澳大利亚,随身雇了一个苏格兰保姆来照料他。帕特里克·怀特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而他父亲却希望有一个健壮的儿子来帮助他管理牧场。做母亲的认为他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在帕特里克·怀特14岁那年,母亲又把他带到英国,送他到一所著名的儿童学校去读书。在学校里怀特  相似文献   

16.
青年时代夏尔-比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于1821年4月9日出生在巴黎奥特弗伊大街。父亲约瑟夫-弗朗索瓦·波德莱尔曾任原参议院院长舒瓦瑟尔-普拉兰公爵家的家庭教师,母亲名卡  相似文献   

17.
屠格涅夫挨母打李有观编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从小就爱读书,尤其喜欢读诗歌和寓言,并有较强的鉴赏能力。他能真实地谈出自己的观感。想不到因此他还挨过母亲的痛打。屠格涅夫的母亲性情暴躁,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寓言作家伊凡·诺维奇·得米特里耶夫到屠格涅夫家...  相似文献   

18.
钟实 《世界文化》2002,(4):10-10
卡米洛·何塞·塞拉,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西班牙战后小说的首位创新者,其作品为战后西班牙沉寂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活力。但有些评论家始终认为,他在50年代以后并没有力作问世,加之其颇有些古怪的个性,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塞拉于2002年1月走完了他人生的第86个春秋,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与世长辞。 塞拉于 1916年5月11日出生在西班牙北部省份加利西亚的伊利亚-弗拉维亚,母亲祖籍英国。他9岁时随全家来到马德里,在那里接受教育直至大学毕业。他在大学里先后学习  相似文献   

19.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于1864年5月11日出生在英国。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学者,数学教授。母亲撰写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教数学,帮助丈夫著书。艾捷尔·丽莲自幼生活穷困。父亲去世时,她才半岁。此外,家里还有四个小女孩,靠母亲教数学养活大家庭,艰难度日。未来的女作家早年就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她研究哲学、文学、语言,尤其酷爱音乐。 1885年,她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艾捷尔·丽莲在少女时期就认识了俄国革命家,著名作家谢·米·克拉弗钦斯基(笔名斯捷普尼亚克)。这个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84年,克拉弗钦斯基流亡英国。艾捷尔  相似文献   

20.
岚杉 《世界文化》2001,(3):34-35
早在八年前,克林顿就已经为妻子未来参政开辟了道路,他在竞选中对选民们讲,一张选票选出的将是两个克林顿,这话还真言中了,希拉里果真成功当选纽约州参议员。然而与此相反,八年后,当劳拉·布什随同丈夫乔治·沃克·布什走进白宫时,美国民众迎来的却是一位甘心退居二线的第一夫人。劳拉曾风趣地向记者表示,她一定不会去角逐纽约州参议员的席位。劳位的确对政治不太热衷,似乎也从未梦想成为第一夫人,因此被媒体称作是被迫走向台前的第一夫人。劳拉现年53岁,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米德兰的一个小户人家,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