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从拔苗助长到建构主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新卓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49-51,104
现行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是一种表面繁荣、实质贫乏的学科体系 ,原因之一在于中国过去一直实行的是拔苗助长型的学科发展路径。中国后发追赶型学科发展既不能走自然成熟也不能走拔苗助长型的学科建设之路 ,而应当实施建构主义的学科建设取向 ,这种学科发展路径在当前尤其要解决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白贝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17-121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多元文化杂烩的国度,1990年被联合国发展计划组织评为首位最适合“人类生长”的国家.这与加拿大人始终尊重多元文化,关注多元文化教育有很强的相关.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的民族教育有很大相似性,因此可以从异国的经验中求得当前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适应的理论模型、跨文化接触的理论方法及影响跨文化适应结果的诸多因素等展开论述,探讨借鉴西方的跨文化适应相关理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跨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需要新的教育哲学:从素质教育到生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24(5)
我国基础教育中严重的“应试教育”弊端,显示当前的教育理论不足以解释和指导教育现实。中国的教育现代化,需要完成由“学科中心”到“生活中心”的实质性的转换,需要新的教育文化和教育哲学。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是与我国国情相契合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教育理论,对于矫治“应试教育”,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成为指导现实、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6.
从补充教育走向选择教育: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Wuyu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教育研究》2008,(5)
补充教育是民办高校在国家主导型高等教育系统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时的一种必然现象。国际经验表明,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乃至普及化阶段时,国家主导型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民办高校或早或迟都会从补充教育走向选择教育。这种转变既需要民办高校外部环境的支持,也需要民办高校办学者抓住恰当的时机,做出战略性调整。从补充教育走向选择教育是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和教育平等理论;其实践方法主要有班克斯提出的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和斯里特总结出的五种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受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的侧重点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政策上有较大差异。尽管如此,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重视女性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方面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9.
10.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6-18
在思考和规划新世纪中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时,需要从国家现代化和少数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必要的调整与改进措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如何发展,关系到少教民族新一代在高级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关系到各民族在未来中华民族大家庭政治结构、经济体系、文化生活中的相对地位。当我们考虑“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有生命力和缺乏生命力的两部分。既包含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精华成分,也包含一些缺乏生命力的文化内容..在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文化之间,应当可以找到沟通、互客的方法。从语言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交流学习工具的双重性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探索语言工具性程度的衡量指标和语言应用的市场选择机制,同时必须关注语言运行的经济效益问题.需要把学习语言的选择与民族一国家的长远发展潜力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否存在一个语言依赖的层级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成人高等教育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以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补偿型教育为主时期、专业成长与知识更新相结合学历教育时期、人力资源储备与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时期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与思路几方面对成人教育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30年的发展概况和特点作了一些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民族教育研究在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作用。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工作的原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教育研究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动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 坚持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方向 坚持传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有:民族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深化研究,民族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民族教育的特殊政策研究,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问题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研究,民族认同与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教育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的特点可概括为:代表构成广泛、探讨内容丰富、交流成果丰硕。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正在发挥其在民族教育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教育调研活动,在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在民族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在民族教育研究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在民族教育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在提高学会的学术地位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在短短40多年里新加坡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西方人赞誉的"人间天堂",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其学校德育的建设。新加坡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进行改革,通过德育成功地加强了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加坡学校德育建设富有成效,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活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以加强适应性为基础,以提高有效性为目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的多样化构建,即以国家投入为主,多种投入渠道共存;教育地域的多样化构建,即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并存,并把农村作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层次的多样化构建,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高等教育上;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构建,其实现在于双语数学模式的贯彻。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对中国藏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主要由移民潮引起,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门类和课程内容达到了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突出地方设置课程的知识性。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展是加拿大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藏族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可借鉴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形成多维向心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王迪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
文章就新疆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做了阐述,并针对在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学情况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在新疆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田汉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1(1):68-72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来寻找自身生长的逻辑起点、框架与意义,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从交往-生成实践的本体性和可能性来寻求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JoshuaKa-ho Mok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Internationale Zeitschrift für Erziehungswissenschaft/Revue internationale l'éducation》2001,37(2):123-149
In China there has been a strong trend to diversific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post-Mao period.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policy of decentralization has affected the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More specifically, the paper focuses on reform of the financing and management structure, the merging of universities, and joint development programme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Despite these changes, the state's role as a regulator and overall service coordinator has been strengthened rather than weakened under the policy of decentralization. This paper not only examin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uangdong's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analyses such developments in light of the global trend towards decentralization in education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