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尚的欲望     
当读者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杂志时,很少人是被杂志里展示着动辄上千、上万的奢侈品打动,似乎附杂志陪送的一支唇彩、一枚胸针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在中国,各类时尚杂志所能做的,只能是帮助中国读者完成时尚意识的启蒙。1988年,《ELLE》以《世界时装之苑》之名来到中国时是这样,如今的《VOGUE》仍无法改变这个角色。  相似文献   

2.
张晓梅 《新闻界》2002,(5):56-57
专业报纸与综合性报纸或市民报在读者定位、服务范围、信息专业度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因此,专业报纸在实施市场策略时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中国美容时尚报》是经正式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内唯一一份以综合报道国内外美容、美发、时装、时尚、流行趋势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报纸。自1999年全面改版以来,该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发行量逐年上升,2001年上升了67.8%。报纸也开始引起业界关注。《中国美容时尚报》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一个较稳定的空间,是与报纸所实施的优势市场策略分不开的。所谓优势…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13,(11):66-66
据英国《大都会》网站日前报道,英国《格里姆斯比电讯报》不仅让报纸好看.还要让它更好闻。读者买回报纸后,只要轻轻一翻.报纸上就会发出面包的清香.让人在看报的同时还能增进食欲.  相似文献   

4.
张宁 《军事记者》2012,(7):65-65
据英国《大都会》网站日前报道,近年来,报纸受到网络的冲击。销量每况愈下。为了扭转局面。英国《格里姆斯比电讯报》想出了促销高招一不仅让报纸好看.还要让它好闻。读者买回报纸后。只要轻轻一翻,报纸上就会发出面包的清香.让人在看报的同时还能增进食欲。  相似文献   

5.
理论是旗帜,是明灯。好的业务刊物犹如阳光,会使读者豁然开朗;犹如挚友,会让受众觉得须臾不能离开。《视听界》正是这样一份深植江苏大地而独秀于全国刊物之林的专业期刊。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和作者,自《视听界》创刊始,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李沛儒 《东南传播》2013,(3):105-106
校园时尚杂志是许多女生了解时尚的途径,也是她们对生活憧憬的一种表现。校园时尚杂志拥有很高的用户粘性,而且它的传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校园时尚杂志广告也因此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受众范围较为固定,杂志上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就会有些单调。《女友——校园CUTE》是一本很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时尚杂志,通过对该杂志的分析,总结出此类杂志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发展杂志广告。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6,(11):39-39
“1+X”的媒体组合模式 《精品购物指南》坚持以敏锐、独特的视角报道时尚消费动向,倡导积极、健康、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精品购物指南》的独特定位开辟了独有的读者细分市场,与大众新闻类报纸、专业类报纸的读者交叉率极低,具有明显的市场独占性。基于这一优势,《精品购物指南》向合作伙伴提出了“1+X”的媒体组合模式:“1份《精品购物指南》+任意都市类日报”将为客户赢得整个北京市场。  相似文献   

8.
从《瑞丽》看女性时尚杂志的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旎 《青年记者》2006,(8):98-99
女性时尚杂志在中国蓬勃发展开始于1987年。当时法国桦榭集团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开始版权合作,1988年推出《世界时装之苑--ELLE》,由此拉开了中外杂志版权合作的序幕。紧随其后,《时尚》与美国赫斯特集团合作,《瑞丽》与日本《主妇之友》合作。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在我国期刊市场中  相似文献   

9.
李青 《出版参考》2009,(20):38-38
美国的绝大多数杂志都是靠广告维生的,而杂志出售广告位的价格又是依据发行量来决定的发行量越大,广告的要价会越高,因此杂志社都想方设法地吸引更多的读者,宁可第一年不赚钱,也要尽量以低价订阅费争取到读者,从而提高发行量。除了少数杂志比如《时尚》(Cosmopolitan)走零售路线外(占到总发行量的65%),大多数杂志依靠读者订阅。像生活类杂志《好管家》(GoodHousekeeping)的订阅数为400多万份,约占总发行量的88%;生活健康类杂志《悦己》(Self)的订阅数为110多万份,占总发行量的78%;时尚杂志《Vogue》的订阅数为78万份,占总发行量的64%。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人在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中坚作用日益明显,国内时尚杂志、报纸均属于快速上升的时尚品,但时尚编辑的职业却在各种渲染下被过度地光环化,从而让人们只看到了他们光鲜的一面,而忽略了这一职业所需具备的深厚积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时尚编辑角色进行剖析解读,希望能让人们对于这一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对正在兴起的都市报时尚专刊的编辑们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从第一本时尚杂志在中国上架,由时尚杂志担纲主演的一场时尚大戏便轰轰烈烈在中国上演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这一场时尚大戏也愈演愈烈。可以说,时尚杂志在当代大众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引领着大众的消费旨趣,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分解和融合,让人们以多元化的审美方式,来追求、体味、享受愈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12.
报纸同质化严重制约报纸发展。目前发达城市平均每5个人就会拥有一份报纸的情况下,要想让读者选择你,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理由。数份同质化的报纸,读者只选一份就可以了。因此,同质化的报纸必然要带来报纸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读图时代对平面媒体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就一份报纸来说,封面设计至关重要,需要用独具特色的元素来树立报纸的封面品牌。这些元素一般包括精彩的照片和精炼的文字导读,合理进行搭配,就会产生一种“封面效应”,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让其产生主动购买行动并深入阅读。面对新的挑战,头版照片该如何选择?笔者认为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能让人心里为之一动,这样的照片就可考虑发头版。  相似文献   

14.
透析时尚杂志的泡沫式繁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平 《新闻记者》2007,(3):62-64
在中国的期刊市场,眼下没有什么比时尚类杂志在阵势上更蔚为壮观,在竞争上更激烈火拼了。这几年,时尚杂志的迅速崛起超过了人们的想象,《ELLE世界时装之苑》、《时尚》、《瑞丽》等这些最早抢得先机的杂志所向披靡,《VOGUE》、《男人装》、《米娜》等后来者强势突破以占据市场份额,更有数不尽的期  相似文献   

15.
时尚类杂志是杂志行业中与市场结合最紧密的一个板块。1988年E LLE 入境,1993年《时尚》创刊,1995年瑞丽》成立。市场力量以时尚类杂志为突破口, 《消融了杂志行业变革的第一块冰。时至今日,时尚杂志未来的发展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与它们身处的市场息息相关。考察时尚杂志的现有机制以及从业人员状况,要注意到这类杂志紧密结合市场的这一特点。关注中国时尚杂志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穿过表面,观察他们背后所依赖的机制和人员的时候了。以下是2003年对上海现有的27家时尚类杂志调查的一部分。 一、上海时尚类杂志机制与 从…  相似文献   

16.
《瑞丽》的品牌经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利 《青年记者》2009,(16):75-76
国内时尚杂志是在《ELLE》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开始发展并繁荣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国内时尚杂志的“四巨头”是《瑞丽》、《时尚》、《ELLE》和《VOGUE》。《瑞丽》的创刊历史和国际影响力都远比不上其他三本杂志,却在中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笔者最近在成都的数个报亭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显示,《瑞丽》旗下的《瑞丽服饰美容》和《瑞丽伊人风尚》位居时尚杂志零售量前列。  相似文献   

17.
王育楠 《新闻前哨》2011,(12):81+87-81,87
在中国,时尚媒体是继妇女、生活类读物之后的一个新类别,追溯其成长史大概要从纺织服装类期刊开始。受1979年皮尔·卡丹制造的中国首场时尚处女秀的触动,1980年《时装》杂志创办,继而1985年《上海服饰》面世。1988年,《世界时装之苑》借助与法国桦榭集团的版权合作,在中国第一次找到了纺织服装类期刊与时尚生活之间的契合点。1993年,中国第一本专业时尚杂志《时尚》的出现,奠定了时尚纸媒体的初级形态。《瑞丽》、《风采》、《中国服饰报》、《服装时报》等一批时尚纸媒体的随之崛起,从某种程度上见证了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加速度和时尚生活的方程式。"中国时尚媒体"群体由此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张新出现的市民报纸,做好版面读者群的划分与定位,是抓住读者阅读兴趣、促进读者认同的一个重要环节。《楚天金报》(以下简称“金报”)于2001年11月18日创刊,至今一年多了。报纸面世之前,金报编委会就对读者群进行了细分,本着为小众化服务的思路,来办一份大众都喜爱的报纸,让不同的读者群在享受共同新闻信息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各自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内容。这样我们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开设了“教育在线”、“社区报道”、“百味人生”、“特别关注”等特色版面。  相似文献   

19.
郑坚 《传媒观察》2008,(1):41-42
1993年,一份刊物在中国创刊,这在中国传媒界、中国人生活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就是《时尚》的创刊。《时尚》创刊的意义在于这本刊物带来了传媒新形态的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给予读者特定的新的阅读方式和由此变迁的对于生活的重新认知。《时尚》以及与之相类似的时尚类、现代生活资讯类报刊等传媒形态,是对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回应和迎合.  相似文献   

20.
稿件见诸报刊之后,有时会因为读者“对号入座”而招来麻烦,笔者就经受过这样的考验。前不久,眼见有的单位为举办迎七一歌咏比赛耽误生产,感到有必要投书报社议论几句。于是写了篇《搞庆祝不能误生产》的小稿,被《河南石油报》采用。由于写得太直白,报纸一发出,即让某部门对上了号,在其内部大发一番雷霆。本来完全出于公心,想通过新闻媒介提点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