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实验对无苦味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本实验对填充料、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进行考查。结果:本品经高温、光照、高湿放置10d,加速留样6个月,仍为完整光滑片,色泽均匀,高湿试验外观状况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头孢克洛分散片的处方工艺,以及以头孢克洛为主,盐酸溴已新为辅的分散片制剂质量。方法:研究并分析头孢克洛、盐酸溴已新以及相关辅助材料的影响因素,在选取恰当辅助材料的基础之上,针对头孢克洛片的处方工艺加以合理优化,并通过以溶出度为衡量标准的试验方式,分析所制备头孢克洛片的制剂质量。结果:本文所阐述的头孢克洛分散片处方工艺简便,具有分散溶出快的特点。试验研究测定结果显示:在25min时间范围内,按照本文处方工艺所制备而成的头孢克洛分散片累计溶出率达到了95%以上,证实其质量稳定有效。结论:本文所述处方工艺下所制备而成的头孢克洛分散片质量稳定,符合现行中国药典基本要求与规范,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验确定头孢呋辛酯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干法制粒进行头孢呋辛酯片的制备,通过实验筛选最佳处方。结果:经处方摸索,最终确定本品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二氧化硅及硬脂酸镁为润滑剂,经工艺放大制备的样品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要求,样品质量可控。结论:本品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的制备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优选工艺条件,并以崩解时限、硬度作为考核指标。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是:微晶纤维素50%,乳糖20%,PVPP6%,微粉硅胶3%,经混合后直接压片。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丹红分散片的工艺研究。方法:通过在崩解时限的控制下,进行丹红分散片处方、工艺的优化。结果:选择羟丙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用18目筛网制粒,崩解时间60s以内,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结论:处方设计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氟比洛芬分散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来优选处方,并筛选出了最佳处方:崩解剂CMS-Na的用量为8%,加入方法为内、外加法相結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用量为2%。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分散片中氟比洛芬的含量。结果:氟比洛芬在1.0-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其平均回收率为100.38%,RSD=2.49%。结论:氟比洛芬分散片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能够用于该制剂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使用正交设计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用量为3因素,在3个水平上拟合,以崩解时限为指标,用L9(3^4)进行实验。并对优选处方制成品进行了溶出度测定。优选处方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为4%,微晶纤维素为37.5%,羧甲基淀粉钠为5%。所研制的阿奇霉素分散片崩解时限为57秒,3分钟时阿奇霉素的累积溶出达87%。研制的阿奇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可靠,溶出迅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选出最优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对处方进行选择,最初采用湿法制粒压片,设计的处方崩解时限都较长,故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并进行了三批放大试验和质量检验。结果:经筛选所得处方制备的片剂外观光洁,30秒内能崩解完全,药物溶出快,并全部通过2号筛,HPLC法测定含量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花红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花红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同时对药物的溶出度与普通片的进行对比测定。结果:按处方制备的花红分散片各项指标均合格,并且本品比普通片的溶出速度有显著的提高。结论:本实验中槲皮素在0.027—0.14u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6%(n=6)。本实验所研制的花红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头孢克洛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经过系统的工艺研究,筛选出头孢克洛胶囊处方中稀释剂、助流剂、润滑剂的用量,以溶出度为指标综合评分,筛选最优处方。结果:优选的头孢克洛胶囊处方工艺合理,溶出快,30min累积溶出达95%以上,质量稳定,便于大生产。结论:所确定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研究地高辛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并对地高辛分散片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地高辛分散片表面光洁、色泽均匀。地高辛分散片稳定、可靠,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地高辛分散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课题组,采用最普通和经济的氢氧化钠和尿素水溶液作为纤维素溶剂,预冷到-12℃后实现了2—5分钟内迅速溶解纤维素,制备出透明的纤维素溶液,再由此生产出新型再生纤维素丝,整个生产周期仅12小时。这种新型低温溶解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加热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同时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用对比试验法来对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与优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过实验的研究与优选,最终确定了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10-0.8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9.2%,RSD=1.10%。结论:该工艺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质量控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罗红霉素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并建立罗红霉素的微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 mm×4.6mm,5μm),0.067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pH为6.5)-乙腈(65∶35),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罗红霉素在0.2~ 2.0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罗红霉素平均回收率为标示量的99.2%.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符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工艺为微晶纤维素169克、盐酸文拉法辛169克,0.5%的羟丙甲纤维素140ml,混合均匀,在挤出滚圆机中挤出滚圆,四十摄氏度烘干十三小时,筛分l8~30目小丸,采用乙基纤维素3、聚乙二醇6000 0.3、柠檬酸三乙酯0.5、滑石粉1,乙醇至100进行包衣。  相似文献   

16.
制备日服一次的盐酸氨溴索缓释片,并采用体外方法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基本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盐酸氨溴索缓释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释放度。最佳处方每片含主药盐酸氨溴索75mg,辅料HPMC K4M60mg,乳糖312 36mg,微晶纤维素101 18mg,聚维酮K30 10mg及硬脂酸镁2mg;最佳制备工艺为湿法制粒工艺。本处方工艺稳定,适用于盐酸氨溴索缓释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法筛选出适合的处方,并确定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和含量的测定均符合规定。结论: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考察方法进行制定,并且对制备工艺和质量考察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对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设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银黄胶囊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结果:使用本制备工艺制备出的银黄胶囊样品,质量稳定,该制备工艺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2594.3X+1.2946,r=0.999 9,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314g到1.6246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回归方程为Y=3012.2X-1.3123,r=0.999 9,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512g到1.4521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符合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质量进行控制理想。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17)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是人工纤维素的一种制备方式,由于纳米纤维素的分子量较小,在应用过程当中能够与其它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合成,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重点分析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为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玉米秸秆纤维素用戊二酸酐进行酯化,探究最佳酯化条件,利用月桂酸单甘油酯的特性,利用酸碱混合溶液水浴加热法提取纤维素,在不同工艺条件下与戊二酸酐进行酯化(反应温度,时间等),与月桂酸单甘油酯共混后制备抗菌性的纤维素膜。测定其热稳定性及抗菌性。改良纤维素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