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信息不对称,创新能力这种类无形资产很难被投资者甄别和认同,从而造成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被错估和金融资源错配等问题。本文基于异质性视角对创新能力进行理论分析,在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判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来甄别和评估科技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探索式创新能力和常规式创新能力。通过计算这三个创新能力指数,可以为政府和金融中介的金融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改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其对稳固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A股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越完善,越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从两个方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直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资金,通过增加研发投入间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制度环境好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其企业创新促进效果更明显。可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创新为先导,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要素市场的影响力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公司数据,选取数字产业的基础行业即数字产业化部分,构建数字经济行业企业研发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在考虑稳健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经济行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缓解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正向的激励效应;(4)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更能显著的起到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最新的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揭示粤苏企业创新能力差异的具体方面、成因,并据此提出广东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应采取的政策,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发展科技金融、提升企业活力等。  相似文献   

5.
制造服务化是一个企业集合内外部资源构建服务创新能力的过程,内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是实现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与市场需求和技术迁移动态匹配的基础。基于内外部导向的动态资源管理视角,通过对杭氧与杭汽轮的纵向多案例研究,探索制造企业如何通过内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实现服务创新能力构建及演进。结果发现:第一,制造企业内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可以划分为3个子过程:内源式和外源式资源配置、基于已有和新增资源的捆绑、SSP(支持产品的服务)和SSC(支持客户的服务)导向的资源利用;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服务感知能力、服务开发能力和服务传递能力3个基础能力。第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由低阶向高阶演进的过程中,对于内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探索阶段强调内部导向的资源管理活动,以形成交付式服务创新能力;稳定阶段多进行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活动,以形成延伸式服务创新能力;深化阶段强调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活动,以形成拓展式服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目标”的号召下,绿色金融是引导节能减碳的重要市场金融工具,绿色创新是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清洁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江西、新疆、贵州、广东、浙江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进行准自然实验,以沪深A股的上市企业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并针对企业和省份层面的其他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普遍强于其他企业;同时地区开放水平也会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因此,政府需要完善绿色金融改革体系;针对重污染行业制定对口指导方案;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及其创新网络为研究样本,开发知识转移、创新能力与网络中心性的测量量表,实证检验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网络中心性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辅助型和互补型的知识转移对于企业渐进式创新能力和突破式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比而言,互补型知识转移对突破式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辅助型知识转移对于渐进式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创新网络中心性在知识转移和创新能力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娜日 《科技管理研究》2016,(14):205-209
在明确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访谈.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访谈结果,提出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是由互联网金融思维能力、服务创新实施能力和服务创新营销能力三个维度构成的模型,并具体阐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及内涵.对于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也为学者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力的研究开拓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徐辉  周孝华 《科研管理》2020,41(1):98-107
产融结合有利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是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实证分析了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产融结合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而并未刺激企业策略性创新;这一现象在政府干预较多、金融欠发达以及法治水平较高地区更明显;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融资约束是产融结合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发现,实质性创新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产融结合提升了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强化了实质性创新对企业价值的边际贡献;参股银行、证券和财务公司可提升创新能力,且这一促进作用随持股比例增加而增强,但参股信托和保险公司未发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明确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访谈。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访谈结果,提出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是由互联网金融思维能力、服务创新实施能力和服务创新营销能力三个维度构成的模型,并具体阐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及内涵。对于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也为学者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力的研究开拓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生产理论,采用DEA-Tobit两步法对2012—2016年上海17家高校的科研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处于科研创新效率最优状态的高校数量较少。除上海大学之外,上海市属高校科研要素投入不足限制了其科研创新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亦导致了市属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距。其次,影响因素Tobit模型回归表明,当前上海高校总体处于人力资本"稀缺"、物资资本"丰裕"的发展阶段,未来上海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提升需要将视角转向依靠人力资本积累上来;同时,物质资本对科研创新效率的倒"U"型影响已经显现,资本拥挤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于消费者低碳偏好下,供应链中制造商对于信息收集与质量披露策略选择的问题,建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时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信息收集和质量披露策略不同选择下供应链决策结果的比较,分析制造商在不同策略选择下的收益差异,得出质量披露成本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差异程度与制造商策略选择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于研究结论进行说明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从"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视角,以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为例,探索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模式——"技术立院",即通过弥补高校技术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断层,实现科研成果到产业支撑引领的转变,从而为其他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肖勇 《科教文汇》2014,(34):223-224
摘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犹如强劲的改革东风吹遍了中国大地,新一轮的经济改革拉开了序幕。作为地处上海的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培养适应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新型外贸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通过解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实施方案,并以上海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探讨当前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时俱进,与国家经济改革开放同步的问题:探讨培养面向未来受企业欢迎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构建我国区域间专利转让的网络结构,了解2016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跨区域专利转让情况。并通过计算各节点的点度中心度,分类聚类,构建“核心-边缘”网络结构模型等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专利转让的网络结构、区块特征等进行分析,得出以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为首,我国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已经建立了较为广泛但还不够成熟的区域间专利转让网络,其专利转让大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只有陕西省和广东省在专利输出和吸纳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除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以及浙江省之外,其余区域在网络结构中均属于边缘节点,在整体网络结构中参与度较低。最后在得出所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区域间专利转让效果的政策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上海市高校专利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7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7所高校与企业以及其它高校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可视化网络,并且重点研究专利合作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和合作模式。研究表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处于专利合作网络重要位置,4所高校应该互相合作,以提升专利质量的方式推动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将核心-边缘理论具体运用于汽车产业,通过系统动力分析和美、日汽车产业核心的实例,具体阐述了核心-边缘模式自发形成和自我维持的过程。同时使用位序-规模回归和聚类分析,定量测算我国汽车产业的聚集度,界定出上海、吉林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两大核心,而"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为我国唯一已经初步形成核心-边缘模式雏形的汽车产业核心,将其与世界其他国家汽车产业核心比较,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对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现存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之上,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保护的经验,结合国情,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健康良性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成电路集群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创新集群,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分析了上海集成电路创新集群的构成要素,根据各要素在集群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类,构建了集成电路创新网络模型,并针对各要素在现有创新集群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郦玉  张莹  王佳宁 《科教文汇》2014,(36):197-199
上海纽约大学独特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为我国高校的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本文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和概括上海纽约大学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特点与特色,发掘其对于新时期我国高校宿舍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