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作为专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的出发点在于防止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以此达到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目的。我国自颁布实施《专利法》以来,就规定了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但是长期以来,该制度都不为人们所关注,使得该制度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提出相应完善举措,从而使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姚颉靖  彭辉 《现代情报》2010,30(10):133-139
药品专利制度在授予专利权人垄断权利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专利权人享有垄断期限的长短和垄断范围的大小问题。本文在药品专利权人、模仿者以及社会公众利益平衡的基础之上,通过最优权衡的实证分析以寻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药品专利长度和宽度的最佳组合方向。结果显示,药品专利保护长度与社会福利呈正相关关系,药品专利保护宽度与社会福利呈负相关关系。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对药品专利长度和宽度的相关立法例进行可信度分析。  相似文献   

3.
最优专利长度与宽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旭  高山行  周为 《科学学研究》2003,21(2):191-194
专利制度在授予专利权人垄断权利的同时 ,必然会产生专利权人享有垄断期限的长短和垄断程度的大小问题 ,前者即专利长度 ,而后者是专利宽度的问题。专利长度是专利受到法律保护的年限 ,专利宽度的定义多种多样 ,我们把专利宽度定义为政府对专利保护的严厉程度。如何设计最优的专利长度与宽度以使全社会的净福利达到最大化 ,以及设计何种专利保护方向以平衡专利权人、模仿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乔永忠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90-1494
 专利维持年费机制的设置是专利制度从重点保护专利权人利益到保护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并重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机制通过增加专利维持成本,影响专利维持时间,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5.
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现行的国际专利保护体系强调对专利权的保护而忽略对利用专利权实施市场垄断行为的规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威胁。使用专利强制许可和运用FRAND原则规制专利权人的市场垄断行为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利益,平衡专利权人合法利益与公共利益、产业整体利益、遵守国际规则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目前,实践中还存在专利强制许可集中于药物专利、利用FRAND原则保护企业合法利益不足、企业各自为战、行政手法多于司法解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专利强制许可推动技术充分实施和推广、建立广泛FRAND原则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反垄断机制保护本国产业、鼓励反向工程、构建发展中国家贸易联盟等,以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家发展,推动形成更公平合理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专利制度建立以来,专利权和公共健康权之问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不断完善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解决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之间矛盾的一种平衡措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打开了我国药品进出口的“强制许可”大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保护全人类的公众健康方面应该大有可为。由于强制许可也存在诸多负面效应,所以使用时要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7.
今年夏天,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在国内大热,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药品专利的保护与合理实施的讨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作为限制专利权的制度,是对于专利药物的创新保护与公共利益矛盾解决的平衡机制,各国应当就TRIPs制定的法律框架之下,合理改变与采纳相关理念,健全医药专利机制。我国目前暂时没有一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案例,而相比之下印度就本国公共健康利益的考虑,曾多次实施专利无效及专利强制许可,本文将从中国专利制度的设置与历史沿革和国外的专利许可制度的实施,探讨我国对药物专利实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专利许可交易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利许可交易是专利制度下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专利许可交易的微观经济分析,指出专利许可交易实现了经济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并明确了在对称信息、不对称信息两种情况下许可交易双方的最优策略和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提出了专利许可交易的边际成本控制机制、技术拍卖数量机制以及专利价值信息的泄露原则。对专利许可交易对R&D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强专利保护制度下专利许可交易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专利权人的获利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实现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暴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当下,中国工程院发布具有专利权的西药瑞德西韦有望用于对抗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本文以此为话题起点,通过讨论公共健康安全威胁与专利保护制度之间的冲突,引出专利许可制度(TRIPS协议第31条)及《多哈宣言》;通过回顾历史著名的药品强制许可案,讨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我国当前在国际中所处的形势,重点阐述了专利强制许可目前的困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解决的建议,即通过引导专利权人达成专利当然许可意愿,通过专利研发和合理布局形成专利交叉许可局面,通过技术研发寻找非专利药品或自主知识产权药品。  相似文献   

10.
专利法具有激励发明、激励发明的公开和激励发明的应用的目的和功能。专利法的实质,是在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更广泛的社会公共利益之问进行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和协调,从而求得利益平衡的一种制度设计和安排。专利法对公众的利益与专利作为有效的保护性机制有关。专利作为一个保护性机制的效力在于赋予专利权人获利的性质与范围以及专利有效地给其所有人带来的价值的确定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专利禁止反悔原则,是美国专利司法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判定专利侵权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对于准确界定专利权人专利权保护范围.实现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强制许可制度与观念的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为国  马荣 《科研管理》2001,22(2):55-65
强制许可是我国专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自我国实施专利制度以来,其实施率为零,从而导致了法律界,知识产权的人士对我国制定强制许可制度的必要生产生怀疑,是否有必要继续保贸强制许可制度的问题也油然而生,本根据专利强制许可的形成依据,所产生的效果,结合国内外知识产权法津制度中对强制许可的规定,限制和要求等,对我国实行强制许可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同时,结合与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协定等对强制许可制度法律条款的制定,协调,以及国内对强制许可的认识规定等,进行了协调研究,论证了我国现行历史阶段,应当保留强制许可的观点,并对强制许可法律,法规的修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专利,就是赋予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拥有对其发明的新技术的垄断权.而作为获得垄断的条件,专利权人必须将其技术内容完整地公布于众.众所周知,迄今的经济学领域无论何种流派、无论其思想倾向如何,对于垄断均持否定态度,都认为垄断妨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专门的反垄断法.因此,承认技术垄断的专利制度,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种例外.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我们关于公共健康需求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思考。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符合专利制度的内在发展逻辑,是现代人权理念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到制度都具有充分的正当基础。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在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适用经验。在我国法律体系之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应同时适用于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防治的公共健康需求,关键在于药品的可及性。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申请主体为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实施主体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价格和管理条件。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期限和范围应根据疫情或相关疾病的变化而定,许可使用费可以采取UNDP模式或分层使用费率。疫情状态下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应建立快速审查和决定程序。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良好实施还有赖于相关的协作机制,包括仿制药企业的经济激励机制和仿制药上市快速审批程序,鼓励平行进口和限制反向支付,加强政府与专利药企的价格谈判,以及拓展药品的公共研发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从立法本意上讲,禁止重复授权是对专利独占性的保护,也是鼓励发明创造、保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从专利权人的角度来说,在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可以凭借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实施许可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出现重复授权,专利权人的利益就缺乏有效保障.从公众角度来看,专利重复授权意味着不合理地提高了实施该发明创造的成本.因此,不得重复授予专利权是有专利制度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中国现行专利实施许可制度侧重于保证专利权人对其许可实施专利权的控制,未能合理协调和平衡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利益,且与其他相关的制度相冲突,存在着制度性风险。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并从制度层面上提出了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价值基因专利权人利益与人类生命健康权益的冲突、美国专利制度对科研豁免规定的严格条件、美国专利法对专利权客体所持的开放、包容态度,这既是Myriad Genetics案发生的根源所在,也传达了基因技术与专利制度的互动诉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的关于分离的DNA序列不具备可专利性的回应只是暂时平息基因专利争议的权宜之计,远未实现基因技术与专利制度的良性互动。通过适度放宽科研豁免条件、限缩基因类专利的客体范围,以平衡基因技术专利权人利益与人类生命健康权益,推动基因专利制度的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分析了专利的资源配置效率,指出专利制度是通过赋予专利持有者市场垄断力量的方式对专利所有者的投入进行补偿,但垄断又必然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因而决定了专利制度不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通过根据不同情况而构建不同的最优专利组合(专利长度和宽度的组合)来平衡社会收益与私人的收益,可以提高专利制度的效率,这一点对于专利制度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传播有赖于制度设计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此,以古诺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序贯博弈机制,分两阶段分析专利权人和专利实施主体在专利交易市场中的行为可能形成的6种局面,通过分析均衡支付求解占优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研究发现,在现有市场和法制环境下,无论专利权人是否开放许可,专利实施主体都会选择侵权生产;而要鼓励专利权人提出开放许可声明且专利实施主体接受声明中的条件,需要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开放许可费和专利侵权赔偿额期望值.由此建议,可以采取规定差异化的专利年费减免制度、放宽对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内容的约束、赋予专利行政部门一定范围的裁量权、打造并充分利用专利交易平台,以及构建侵权责任证明分配体系等措施对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进行优化,从而激励专利权人实施开放许可以及专利实施主体接受开放许可.  相似文献   

20.
张古鹏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2,33(6):110-119
本文使用中国发明专利分析了1993和2001年两次专利制度变动对专利权人行为的影响。我们选取了较短的时间区间,即专利制度变动前后两年的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以保证其他环境变量的稳定性。我们用三个变量描述专利权人行为特征及其对专利制度的信任程度:专利授权、临时寿命和实际寿命,并使用Log-rank检验和处理效应方法对专利制度变动前后专利权人行为特征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专利权人对专利制度的信任程度在两次专利制度变动后有一定增加,主要表现在专利授权率的提高和临时寿命的延长上。但专利的实际寿命并未有明显延长,说明专利制度为专利权人提供的保护仍旧不足,专利权人对专利制度的信任度仍旧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