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身体育就是让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不同时段的锻炼要求以及锻炼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人的每个成长发展阶段都应当伴随着相应的体育锻炼。如今当代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状况,所以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新利 《内江科技》2008,29(2):65-65,171
本文运用调查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河南四所高校在校的大一到大四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进行研究。通过对1912名大学生的调查,其中男生1024人,具有初步锻炼习惯占69.33%;女生888人,具有初步锻炼习惯占55.97%。显然,这与培养高校学生锻炼习惯的目标要求差距甚远,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蕴源 《内江科技》2010,31(9):80-80
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然而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仍然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并缺乏自觉锻炼的习惯。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然而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仍然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并缺乏自觉锻炼的习惯。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本人提出了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5.
任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198+197-198,19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宁夏四所高校的2008级、2009级的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体育观念、锻炼方式、场地器材等原因,虽然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宁夏大学生在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方面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锻炼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在借鉴前人关于大学生锻炼行为及锻炼心理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查阅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浙江省几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心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统计,为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24)
提高大学生课上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大学生树立良好健身与锻炼习惯,锻炼行为更加科学。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沈阳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课上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影响大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原因。针对表现出的问题结合大学生课上锻炼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锻炼为主要方式,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重要内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和能力为首要目标的课程。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只有让小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地锻炼方法和技巧,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为小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终生受益。本文阐述了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本策略,以供广大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9.
加强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练就健康的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然而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此提出几条建议及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改善这种现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沈阳市部分高校在大学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方面较少;"学习任务重"、"缺乏兴趣"和"缺少锻炼伙伴"是影响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习惯属于积极性习惯,它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逐渐养成的,这种锻炼习惯将会贯穿一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养成稳定不变的锻炼行为——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民族高校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并从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合理的体育锻炼对维持或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对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改善心理症状有积极的作用,为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锻炼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丛培林 《内江科技》2011,32(12):155+80-155,80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知识、技术、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遵循体育锻炼原则,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应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不间断地独立地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主要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青年人的身体素质水平,与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大学生的日常运动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整体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健康第一"的锻炼思想与体育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男女生运动方式习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域出发对于影响高校大学生运动方式习惯的因素进行梳理,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更多有效的对策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9,(12):78-80
以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为前提,提出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化策略,为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问卷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通过文献查询梳理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大学生能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9.0%,长期坚持锻炼的比例为16.4%;女大学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32.8%,但能坚持长期锻炼的比例仅2.7%。根据体育锻炼行为转变阶段理论,提出不同体育锻炼行为转变阶段心理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罗明 《科协论坛》2007,(10):192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思潮,是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认识健身意识与作用的基础上,终身从事健身和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这是由人体发展规律和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确定的。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而作为高校教育主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也应是"终身体育",使学生不仅在校期间身心全面发展,以健康的体魄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科学地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适应环境,预防疾病,增强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态度与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分层整群抽取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以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欠缺,体育态度较积极,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明显不足,应用体育技能进行自主锻炼的能力较差。为使民族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5,(2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纷纷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自然成为民众的呼声。大学生正处于进行身体锻炼的"黄金时代",就更应该珍惜利于自己一生健康的机会,而在大学校园中,出早操自然成为大学生强身健体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当代大学生出早操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人的行为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自身的主观意识和主观思想倾向.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有充沛精力的高智群体,在行为上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就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取向进行调查分析,为指导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工作:引导学生向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洪吉 《内江科技》2006,27(4):71-71
长跑是大学生体育锻炼、健身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冬季长跑锻炼是否科学,直接影响锻炼者的健康和效果。本文针对科学地进行长跑锻炼做一论述,为大学生长跑锻炼和健身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