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孟凡生  宋鹏 《科研管理》2022,43(4):37-45
   为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基于以产品为主线的智能制造合作网络,研究了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机理。提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机理的研究假设并建立理论模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路径关系和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行为特性及演化特性的中介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智造技术应用过程中,企业间开放感知以及智造联盟的形成推动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完善;合作网络动态性增强、生态系统复杂性提高、智造化标准逐渐形成等形式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显著促进企业智能化转型。充分利用智能互联推动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在未来智能化转型工作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杨瑾  王一辰 《科学学研究》2023,(5):807-817+853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组合形态等决定着智能化转型升级成功与否。本文运用多案例扎根方法,归纳出市场定制、智能制造技术、互联互通、智能管理平台、研发投入和创新营销等6个影响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并探究了6个因素对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发现存在4种导致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组态,其中智能管理平台出现在所有4个组态之中,表明其对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4个因素组态中,互联互通、智能制造技术和研发投入三个核心因素之间存在着互替性关系。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参考和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制造型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快速识别自身短板并作出有针对性改进的需要,结合精益化理论与智能制造理论,从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互联化5个维度构建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专家问卷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案例企业智能制造综合评分为1.812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为2级,正处于工业2.0初期,尚不具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条件,需进一步加大对精益化和自动化的投入。证明精益化和自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孟凡生  赵刚 《科研管理》2019,40(4):74-82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基于创新柔性理论,系统分析了创新柔性、技术创新和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模型,深入研究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机制。通过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及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在创新柔性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息化水平在创新柔性与技术创新之间、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政策环境在创新柔性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研管理》2019,40(4):145-156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的建设事件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海尔COSMOPlat的智能制造模式及其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机理与具体升级路径,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制定升级战略需考虑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并相应通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智能产品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依托选择适应自身的升级路径。同时,领先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向行业制造平台转型,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整体升级。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发展是目前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本文利用文本处理技术和企业年报测算2009—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考察智能化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发展的生产率悖论不成立。对于人力资本稀缺、劳动使用密集以及经营状态较差企业,智能化发展的生产率效应更为突出,智能制造是缓解用工成本上升、技能人才"脱实向虚"以及实现企业经营脱困的重要手段。智能化发展水平与服务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企业通过智能制造与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而向价值链下游升级,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结果为智能化转型全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借助可视化技术系统,定量讨论新中国70年来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研究热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及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技术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内涵、国内外智能制造案例、智能制造影响效应、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相关制造模式是国内智能制造研究的五大热点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智能制造领域在智能制造理论模型构建研究、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研究、智能制造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智能制造对人机关系的影响研究、智能制造相关制造模式的拓展研究五大方面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新时代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津市及国内智能制造先进地区的40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背景、存在问题、机遇挑战、解决方案以及未来计划,并结合天津的地理、历史和经济优势,分析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背景和重大意义,厘清天津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天津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提出天津智能制造发展的保障措施,可为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树立"天津样板",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打造"天津范式",为天津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下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是离散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离散制造特点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首先从需求设计、生产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四个方面制定离散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方案,并构建离散制造的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其次以中国23个离散型智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智造潜力、企业协同动力、区域创新能力和外部环境支持对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起促进作用;在二级指标中,企业知识存量与政府补贴是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装备智造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我国新能源装备智造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作用机理模型,揭示诸影响因素对新能源装备智造发展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表明,外部环境对新能源装备智造发生直接负向影响,而企业能力对新能源装备智造发生直接正向影响。同时,外部环境和管理水平通过企业能力的直接正向影响,对新能源装备智造起着间接驱动作用。应该从外部环境、企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新能源装备的智造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厘清解决好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的优先级问题有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实施的顺利展开,而随着制造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增多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两类创新优先级决策愈加困难。借助种群互惠模型解析了构建出两类创新共生演化规律演化模型,分析两类创新共生模式;结合海尔智家2011-2019年实施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的纵向案例分析,划分了其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据此揭示解析了不同阶段下两类创新关系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下两类创新存在着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且优先级变动具有阶段性特征;随着企业主导逻辑的转变,数字化转型经历着由内及外,再到融合,有效加速了两类创新协同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对数字化环境下制造企业对两类创新相互关系的理解,为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肖挺 《科研管理》2019,40(10):106-115
服务化是在我国实体产业发展出现困局的当下产业升级之路,本文将从“营改增”的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分析税制改革对工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尽管“营改增”在学术界内普遍被认为是为服务业发展松绑之举,但由于行业市场供需弹性以及税收转嫁等问题,不同产业部门内营改增对于企业涉足服务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本文通过选取我国上市制造企业在2012税改省际试点的前后期间几个季度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的双重差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在试点省内企业服务化程度受税改的促进作用更甚,且不同行业部门内税改对试点组与对照组企业的影响差异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赵益维  罗建强  冯庆华 《科研管理》2020,41(10):164-173
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服务创新的重要性,但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依然模糊。梳理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相关理论,解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三种驱动力---外界触发、企业创新意识和内部创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力以及不同驱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界触发、企业创新意识和内部创新基础三者均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并且外界触发和企业内部创新基础还通过创新意识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起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惠娟  谭清美  王磊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204-211
从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盈利模式、关键流程四要素入手,探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趋势如何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分析制造业企业新型商业模式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服务化综合水平测度为基础,定量设计企业新型商业模式选择基准;最后,以江苏3家无人机制造企业为例,分析服务化转型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选择,从而检验新型商业模式构建及选择的合理性。研究发现:(1)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客户价值主张以客户为导向,由产品需求向服务需求转变;关键资源由产品、产品质量向服务、服务质量转变;盈利模式由产品利润向服务利润转变;关键流程由产品售出为终结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2)企业服务化水平、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特征不同,衍生出服务配套、服务均衡和服务主导的3类新型商业模式,受外界因素影响,企业新商业模式四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敏感、高效;根据测算结果,企业服务化综合水平属于[0.75,1]的应选择服务主导商业模式,属于[0.50,0.75)的应选择服务均衡商业模式,属于[0,0.50)的应选择服务配套商业模式。(3)案例分析表明,案例企业分别依据其服务化综合水平测度结果选择的商业模式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新型商业模式及选择基准的合理性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孟凡生  宋鹏 《科研管理》2020,41(3):151-163
协同理论为新能源装备智造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基于新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试突破常规智能制造系统边界,从目标、流程、信息和资源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协同智造基本活动并识别关键智造技术,将协同智造主体划分至云平台、研发平台、信息平台、制造平台、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等六个主要模块,通过关键智造技术嵌入应用构建离散式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使智造主体通过各平台实现“四维协同”模式。基于“四维协同”构建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运行的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引入差异化权值的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确定要素权重。实证表明,目标协同和信息协同是影响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制造业开始引用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和方法,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变革的关键技术领域,促使制造业的发展理念、竞合关系等产生根本性转变,需要借助创新生态系统的思想进行系统性指导。本文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素,从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支持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价体系。针对每个模块的功能特征,给予了相应的系统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有关智能型服务业发展的产业背景、信息固定资产投资额、各类型智能型服务业收入、移动互联网接入使用情况等数据,全面描述我国智能型服务业发展概况。借助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发现,早期智能型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靠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而近些年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改善促成的。从地域上看,各地的信息通讯设施投资确实为当地智能型服务业的发展搭建了基础平台,东部地区智能型服务业的发展更多由市场力量的推动,而中西部地区却主要依赖政府扶持的发展;另外GDP增长率水平、人口基数、经济结构、制度因素和信贷支持也是促进智能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