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定位于弥补大学研发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空白,是跨越"死亡之谷"的新尝试。此类中心起始于私人捐资建立的李比希中心、德什潘德中心,并探索出获得资助者不离开大学实验室并得到中心顾问的帮助,进行概念验证、市场定位和商业谋划,进而与天使或风险投资衔接,迈出跨越"死亡之谷"的第一步。2010年以来美国商务部、NSF和NIH分别牵头实施i6计划、I-Corps计划和转化中心建设,形成政府、非营利机构和大学共同推动此类中心的新局面。通过比较分析,美国的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中国建立此类中心有必要性、可行性,政府部门和大学应支持此类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炜 《大众科技》2006,(2):140-141
创建研究型大学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追求的目标。文章主要论述了科技创新基地对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意义:基础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最基础的环节;重点实验室则为基础研究汇聚了一流的人才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成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构建包括基础研究投入、人才、高校院所、科研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研究政策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强国强化基础研究的政策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联合港澳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探索实施大湾区诺贝尔奖零突破计划、制定“华人科学家回归计划”并探索实施技术移民制度等七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构建包括基础研究投入、人才、高校院所、科研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研究政策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强国强化基础研究的政策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联合港澳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探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诺贝尔奖零突破计划"、制定"华人科学家回归计划"并探索实施技术移民制度等七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5,(11):83-87
从顾客导向视角研究新服务概念的开发和确认机理,构建了基于质量功能展开法和Kano理论的服务概念确认模型,并以花园中心为研究背景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研究模型可准确获取顾客需求并进行新服务概念定义;该模型可有效降低新服务概念开发的不确定性;基于顾客导向视角的新服务概念开发决策需要考虑企业的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6.
黄艳 《科教文汇》2008,(29):43-44
本文基于Beth Levin动词分类一书对英语四类发散性动词归类并进行概念语义分析,从词汇语义影响其句法体现这一独特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概念框架理论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始源于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实施,随后在政府和实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知识不断从分化走向综合的时代大背景下,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和高校的积极参与以及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产生以及发展动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创新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国家科研体制,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从确立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以及明确研究型大学和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的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探讨我国政府应如何改革和完善促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国家科研体制。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三大主体角色新动向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金华 《科学学研究》2005,23(5):715-720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工业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美国工业界逐步地退出了基础研究。政府,特别是州政府更为积极主动地推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知识经济时代的研究型大学履行了多种角色:科研成果的专利许可、孵化器的功能和促进各方沟通联络。  相似文献   

10.
技术商业化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填补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加速大学创新的商业化进程,提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美国大学内演化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概念证明中心。该类组织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有效的开放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把创新与创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学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一案例对促进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启示:大学内部不仅要通过组织模式创新与制度设计构建和谐的创新生态系统,而且还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逐年增长,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研发经费投入相关性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以广东高校2006年以来科研经费的投入和成果的产出数据为样本,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实现成果转化链条上创新要素和资源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总结经验,为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对照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立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解决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更高效地发挥中国科学院等国立科研机构在核心技术攻坚体系中的关键牵引作用,文章选取著名的欧洲国立科研机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分析、归纳和总结其在战略定位、顶层设计以及攻关体制机制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并凝练启示。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思考在新形势下,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应如何在核心技术攻坚体系中,探索服务重大技术突破的制度设计与组织机制创新,明确核心平台的战略定位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战略任务,完善对相关知识产权成果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形成基于深度信任的协同合作研发,为全面提升我国核心技术攻坚体系的效能,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2016年高等院校层面和省区层面的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数据,引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实证探究产学研合作对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影响的"沉睡荒漠"和"专利沼泽"困境。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间存在双重知识产权保护门槛效应。研究结果为当前中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胜  郭英远  杜垚垚 《科研管理》2006,41(1):174-183
“拜-杜”法案是美国首创、全球广泛扩散的旨在推进大学职务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我国在2002年引进该制度创新,但却未像美国那样取得全球瞩目的制度绩效。本文以美国常青藤大学为样本,研究大学的职务成果权利配置创新,发现“法人优先、发明人劣后”的处置权配置,“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基层学术单位、教师”四方分配兼容的收益权配置,既实现了该法案的落地、取得巨大的制度创新绩效,又推动大学完成了法人主导、有组织有目标开展创新活动的现代化转型。根据这些研究发现,论文提出了我国大学在法人层面推进职务成果权利配置创新、加快现代化转型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熊玉琴 《科教文汇》2014,(36):221-222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递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与大学生关系最密切的老师,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根据所在院校的情况,就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进而寻找顺利实现就业的对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的智力支持。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存在重成果轻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报轻研发、重验收轻转化、重形式轻创新等问题。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高校科研管理可以在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统筹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复合激励机制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从新型研发机构的视域出发,从高校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解释框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链等方面的探究,对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特色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有助于推动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