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是一首品味春意的诗。诗人说,绿柳刚冒芽就能感受到春意的来临,若待到林子里花团锦簇,到处都是观花人,再去踏春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同样,新闻报道也应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要善于发现新事物,还要看出其发展的趋势。 当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变化迅速,竞争日趋激烈,人民群众对传播信息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求知道更多的事,而且想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新闻媒介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有责任向受众预测未来的一些变化,如市场发展的趋向,已发生的事对今后有些什么影响等。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不仅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还要写一些预测性新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观察与写作     
有人说,文学作品要写得生动,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和非凡的想象力。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本问题在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为说明问题,不妨共赏几句佳作。唐人杨巨源有句好诗:“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显然,诗人对初春柳色的观察是细致的。韩愈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相似文献   

3.
有聊才读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无聊才读书”已成为知识分子的一句时髦用语。这话是不是古已有之 ,我不清楚 ,只知道鲁迅的《赠邬其山》诗中就有这么一句 ,全诗是这样的 :   廿年居上海 ,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 ,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 ,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 ,南无阿弥陀。诗是 1931年鲁迅写给他的好朋友内山完造先生(即邬其山 )的 ,从诗的内容看 ,所谓“有病不求药 ,无聊才读书” ,显然是一种揶揄之词 ,当不得真。可是现在竟作为一种主张流行开来 ,实在匪夷所思。是人们的误读 ,还是“后现代”的什么把戏 ?先听听他们的解…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郁达夫的友谊非同一般。1933年12月,鲁迅在郁达夫迁家杭州半年后,应王映霞之请,挥毫赠诗,诗云:“钱王登遐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沙浩荡足行吟。”这首后来被称作《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诗,在人们谈及鲁迅和郁达夫的关系时,总会一再被提到。由于鲁迅这首诗的广为流传,人们对郁达夫迁家杭州之事似乎给予格外的关注。 1991年10月3日下午,我拜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映霞老人,曾请她谈谈当年郁达夫迁家杭州的往事。我了…  相似文献   

5.
历代诗家对“白俗”一词褒贬不一。本文试从白居易的思想方面分析与“白俗”之联系。白居易的思想集儒、道、释三家为一体 ,他又是一个以“中人”、世俗人自居的中唐士人的典型 ,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 ,题材丰富 ,擅长描绘人类普通的“七情六欲”。白居易的“俗”是与古代文人的“雅”相对应的接近普通人生活的“俗”。也正是“白俗”才使白居易的诗令人喜爱 ,流传甚广甚远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有几家报纸报道说,在北京市西直门八道湾11号发现了鲁迅先生撰写《阿Q正传》一书的手稿。因此这些报刊就把八道湾11号称作“阿Q的诞生地”。 人的“诞生地”就是人的籍贯。 但是,阿Q有籍贯吗? 翻开《阿Q正传》第一章,鲁迅先生就特地写道,他“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也“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因此籍贯也有些决不定”。 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连人家的姓名籍贯都闹不清楚就提笔给人家写传记,岂不荒唐? 要想了解鲁迅为什么这么“荒唐”,就请看鲁迅  相似文献   

7.
徐蕾  陈敏 《中国记者》2023,(2):20-22
<正>2022年12月18日,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建设性新闻栏目“曝光台”年度特别节目《诚信,是最重要的人才环境》播出。该报道源自2022年6月底一家初创期领军人才企业向栏目组的求助。该企业被人才政策吸引在当地落户,却因为种种原因,此前承诺的人才安家补贴拖欠了半年多都拿不到。几经投诉无果,才求助媒体。记者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样的现象并非个别,涉及属地多家人才企业,总金额超过1200万元。  相似文献   

8.
人物传记,这里主要指文学传记,近几年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人物传记,作为纪实文学的一种,具有鲜明的特征,这种特征取决于它内容与形式的独特性。就文体而言,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它的“半诗半史”上。 何谓“半诗半史”?前人对此有所论列。 梅林在他所著的《马克思传》“序言”中说:“一切历史的著作同时是艺术和科学的,而且这尤其适用于传记。”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中对司马迁的《史记》所作的评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说过:学识丰富能点铁成金,学识浅薄则点金成铁.作为一名优秀的校对人员,应该努力成为“杂”家.因为,书刊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科技、历史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校对人员知识面广,专业知识过硬.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有主心骨、发言权.才有可能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从“校异同”上升到“校是非”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仰望阿里     
今年春节期间,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人民军队报社第一个乘专机到达阿里,第一个在阿里边防过年的记者,历时12天,采写了《阿里官兵首次搭乘专机回家过年》《风雪中,走基层活动却让人回味无穷。登上地球之巅。就懂得了牺牲奉献。边防是军事记者的另一个“家”。士兵就是这个“家”里的“亲人”  相似文献   

11.
意造从心     
有一次,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某女士的山水画幅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诗是这样写的:“老口三缄笑忽开,平铺直布即凡才。庐山亦是寻常态,意造从心百怪来。”这首诗看似平常,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那就是,画画儿不能“平铺直布”,不能简单而直接地表现物象,因为这样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12,(44):337-338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3.
4月7日凌晨,鲁迅独子周海婴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对于绝大多数鲁迅著作的爱好者来说,是从鲁迅那首著名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知道周海婴的存在;而《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里,知道周海婴有时候“满脸顽皮”的“真像日本孩子”,而有时候又“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  相似文献   

14.
现在写文章的人多起来了,书籍、杂志也多起来了,文化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春景象,这是在“四害”横行的肃杀时节万难想象的。但是,写的人、出的书一多,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杂”。在满筐珠玉中混杂着泥沙,在九畹香兰中夹杂着蔓草,这样的事在我们的书刊上并不少见。例如有一篇两人合写的文章,把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的名句“人生目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成是《正气歌》中的句子。这就错得太不应该了。因为这两首诗是众口传诵的名诗。又如有人提到《红楼梦》第三十  相似文献   

15.
4月7日凌晨,鲁迅独子周海婴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对于绝大多数鲁迅著作的爱好者来说,是从鲁迅那首著名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知道周海婴的存在;而《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里,知道周海婴有时候“满脸顽皮”的“真像日本孩子”,而有时候又“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坛中有一个小小的有趣现象,一些诗人“诗花”翻飞的笔变魔术似的成了“匕首、投枪、手术刀”,杂文写得相当漂亮.比如流沙河、邵燕祥、叶延滨等即属此类.在诗坛,这几位的诗是拥有大批读者的,而今他们转而做杂文,又吸引了相当多的读者.用时髦的词讲,可谓“两栖”得潇洒!“杂文家”的桂冠,不少在报刊上亮相的人头上都有一顶,但真真称得起杂文家的还真不多.流沙河当之无愧,邵燕祥也让人心服口服.10余年来,邵先生有《忧乐百篇》、《当代杂文选粹·邵燕祥之卷》、《小蜂房随笔》、《无聊才写书》、《自己的酒杯》、《大题小做  相似文献   

17.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采访彭松建并不难,但得靠点运气,因为一年中他有大半时间在城内城外奔忙。不过这回他手伤不出门,让我“逮”住了他。彭松建不是快人快语人,也并非气字轩昂、诗酒倜傥之士,但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并出版社社长,彭松建显然具备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和谋  相似文献   

18.
盛沛林同志的《文坛漫步》一书中《熟能生巧》有:“鲁迅说:‘文章得失不由天,创作甘苦自艰辛。’”《新闻知识》1992年第10期苏清杰同志的《人情练达即文章?》中说:“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陆游的告诫,至今依然有现实意义。”但据有关资料记载,1898年5月,鲁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大约过了半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鲁迅于1900年3月18日在江南矿路学堂作旧体诗《别诸弟三首》,附言托同学从南京带回绍兴。诗中抒写他为谋生奔赴异乡,兄弟别离的衷情,诗末云:“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表达了他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一首宋诗,诗中巧妙地用了从一至十10个数词,描绘了旅途风光,展示出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 “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这是一首描绘解放前中小学教师饥寒交迫生活的诗.数词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令人叫绝。传说,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看见一个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立即派人送来了衣物、食品.众吏惊问何故,板桥笑答:“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缺十,即少食.”  相似文献   

20.
李鹏 《今传媒》2005,(11S):32-34
在中搜的融资大戏中,最引人注目的投资公司是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的联想。“联想必须变成一个互联网概念的公司,只有这样联想才具有长远的生命力。”早在四五年以前,联想的柳传志在考虑联想未来时如此认为,但是此后联想大规模踏人“江湖”的互联网战略,没有一步能踩到点上,留下的只有苦恼和伤心。被外界十分看好的中搜为他们踏进“江湖”提供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