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兰 《新闻世界》2014,(6):146-147
电视纪录片被定义为以建构人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像历史为目的的电视节目类型。其中,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又以中国历史文化、国人的生存状况为关注对象,对于这类题材的解说,尤其注重解说的审美意蕴和人文内涵。本文从纪录片解说的总体风格和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常见的三种解说风格:雄浑大气、平实晓畅、典雅俊逸几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有声语言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融合科学与艺术特质的影像作品,自然纪录片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意蕴.其内蕴的自然科学特质赋予它科学的理性之美,固有的艺术特性则赋予它艺术的诗性之美,二者交融错杂,成为自然纪录片的重要魅力之所在,为我们用审美的方式感知生态理念、思考生态文化建构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郑建国 《视听界》2004,(5):44-45
一、开放性艺术结构的审美取向所谓结构艺术是各种表达主题思想的材料的搭配、排列、组合方式。结构艺术既决定作品的外部形态,又直接影响作品的内部性质。结构在体现作品审美特质的同时,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优劣成败。创作者在结构自己的作品时,应当以人文的精神去理解分析和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为观众提供学习、分析、判断和思考的机会,并使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感受,从中获得审美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纪录片的成功是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完成的。而电视艺术的创作中,最能唤起观众兴趣,为观众留下丰富联想和思考空间的就是开放性电视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4.
王娜 《今传媒》2015,(2):91-93
纪录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客观记录方式,以遵循真实性的特征中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2013年由王冲霄执导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下简称《茶》),跨越世界不同国家,通过对近60位种茶人,采茶人,喝茶人的采访与拍摄,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制作等角度呈现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从其叙事的结构与特点,审美特征与艺术传达,画面表意与揭示隐喻三个方面分析,阐述纪录片影视语言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容信息、思想、艺术于一体,它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特别是人物纪录片,应该成为人物电视纪录片追求的艺术境界。纪录片中的感人细节来源于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论从形态和内涵上讲,处处都有感人的人和事,作为电视人要学会用深邃的目光捕捉、挖掘感人的题材与感人的细节。一部优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电视纪录片,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念进行美学构思,也就是对生活中感人的人和事加以选择、概括、提炼、逻辑构架而成的感人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价值,应该说是一切艺术的核心与灵魂,电视纪录片也不例外。特别是电视艺术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综合体现,更复合着文学、美术、音乐等可供多元化开拓的审美空间,这就意味着它拥有着比其他单一艺术门类更加丰富的审美内涵。那么,纪录片应遵循怎样一种审美取向呢?“把握情感节奏,释放人文关怀,” 应是电视新闻纪录片追求的一种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7.
刘殊 《声屏世界》2022,(1):59-60
音乐题材纪录片是一种特殊的纪录片类别,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由于音乐题材纪录片独有的特性,一直是纪录片题材中比较受人们喜爱的类型.在音乐题材纪录片中,声音元素不再仅仅只是辅助画面,而是作为主角贯穿其中融入全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景武 《视听》2022,(5):108-111
1928年至今,共有31部海南黎族题材纪录片问世,奠定了海南黎族纪录片影像志的基础.从近代考察影像时期、有组织地创作影像时期到影像志大发展时期,海南黎族纪录片影像志的题材不断拓展.受接受美学理念的影响,纪录片创作越来越尊重观众的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实现了影像志审美的大变迁.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融信息、思想、艺术于一体,它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特别是人物纪录片,应该成为电视纪录片追求的艺术境界。纪录片中的感人细节来源于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论从形态还是内涵上讲,处处都有感人的人和事,作为电视人要学会用深邃的目光捕捉、挖掘感人的题材与感人的细  相似文献   

10.
吴艳 《中国广播》2014,(7):73-76
本文借鉴电视纪录片的相关理论,选择电视纪录片作为广播纪实节目的比较对象,提出从“声音”元素的纪实性与传受过程的主体性两方面,通过将听觉元素视觉化以及从创作者角度体现收听意义、从接受者角度给予认同代入的方式来最大化实现广播纪实节目的审美价值,为相关实践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杨文斌 《今传媒》2021,29(4):104-106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由此,以城市为核心的人文题材纪录片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以城市为记录载体,以人物为主要的记录对象,以人民生活为主要记录的形式,通过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展现城市的开放与包容。本文主要从城市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以故事化的方式,从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叙事方式三个方面对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与创新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张霞 《大观周刊》2011,(35):107-107
初中生正好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金震茅 《声屏世界》2011,(12):38-40
纪录片在对民俗进行艺术整合的同时,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也使自身的审美特性发生了变化。本文探讨民俗元素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记录方式,运用于纪录片创作所呈现出的美学价值,进而揭示把民俗文化资源充分、有机地运用于纪录片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金洲 《新闻窗》2014,(6):47-48
在纪录片创作中,画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创作者往往会根据其不同的美学特征和不同的审美价值而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无论是什么风格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都离不开写实或写意手法,创作者为了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更加完美,都会重视镜头的纪实功能和表意作用。 一、写实与写意的手法差异 写实是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要手法,因为纪录片主要是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而完整的纪实报道,写实镜头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越强,就越能发挥出独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巩杰 《现代传播》2015,(3):95-99
随着电影技术从机械技术时代进入到数字技术时代,电影美学已由机械技术美学向数字技术美学转变。与传统机械技术时代的电影美学相比,数字技术美学在电影本体性、电影题材和想象以及电影时空的拓展上都产生了新奇的变革。电影数字技术美学奇观化的呈现和对人的想象力的最大化表达,使电影美学由传统的"感受美学"变成"惊奇美学"。审美体验由"艺术震撼"取代"艺术韵味","审美愉悦"变成"审美惊奇"。值得审思的是,只有在电影的技术美学美感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普世价值,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提升电影的美学品格内涵。  相似文献   

18.
书籍装帧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作品就是推向图书市场的图书装帧设计,而读者是书籍装帧艺术审美主体.每一位读者的审美角度都带有主观性,但他们在实现审美判断时又有共性的客观标准.书籍装帧艺术审美的客观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整体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一般来说读者总是运用这几个客观的审美标准来对一件书籍装帧作品进行审美判断,由此要求设计者一方面要使封面的设计尽可能概括和反映图书内容的主题:另一方面,要根据图书属性和内容,全面分析读者的审美情趣,了解他们的审美趋向,以选择合适的艺术形式,来满足目标读者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专业化:纪录片国际化的一个方向主讲:申晓力访谈:何苏六何:创作自然题材的纪录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较人文题材的纪录片更需要有专业化的知识,您是以创造自然纪录片为主的,可不可以请您从纪录片的专业化方向方面谈点您的感受?申:纪录片作为一个片种,它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温细鎚 《现代传播》2016,(4):109-112
文献纪录片以重大革命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人文历史为传统关注对象,问世至今已先后跨越"形象化政论""新纪录电影"和"新媒体时代"三个审美转型期。围绕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修辞维度,各审美阶段的文献纪录片在创作观念、题材领域、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