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学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寻找中心句。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时也能找到,但却不知道是如何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寻找中心句的方法,不但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谓中心句,就是指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它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中心思想起画龙点晴之作用。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寻找课文的中心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总起句文章开头的总起句,有些是提示全文内容,点明课文中心的。这些总起句往往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如《詹天佑》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相似文献   

2.
《养花》这篇课文写得很有特色。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内容,学习写作知识呢?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抓“乐趣”——明中心课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在解题  相似文献   

3.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和丰富资源。文章以一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引出下文,又以回答开头问题作结,点明了中心,首尾呼应。课文结构严谨,条理井然。教学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让学生掌握“整——分——整”的写作方法。一、抓住首尾,理清层次1.抓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吗?”激发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一句话回答了课文  相似文献   

4.
尽管教法纷呈,风格各异,阅读教学始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懂得: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三个问题。下面以《詹天佑》第二段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读议课文来解决这三个同题的。我首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接  相似文献   

5.
中心句,顾名思义,就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从中心句入手教课文有两大好处,一是直奔课文的重点,二是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小学阶段能运用此法的课文不少,如《海底世界》、《詹天佑》、《海滨小城》、《草船借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如何扣住中心句进行教学呢?一般说来,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一是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帮助他们理解句意。二是指导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三是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教师也可以根据以上…  相似文献   

6.
《詹天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篇好教材。课文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我在教学中,抓住中心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紧扣中心句,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1.勘测线路:课文里连用了四  相似文献   

7.
阅读一篇课文,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语言以及篇章结构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含义和中心思想。我试就《一夜的工作》谈几点教学体会。分折开头结尾,摸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文字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学生通读全文,初知内容后,让他们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可帮助学生摸清文章的思路。本文开头,可抓住“报告”一词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周总理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  相似文献   

8.
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凤头”和“豹尾”。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童的亮点。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文的开头、结尾是很好的迁移仿写范例。一、仿“凤头”,写精彩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精巧、新颖,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读者一见钟情,产生欲读之而后决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讲明了。如课文《陶校长的演讲》的开头:“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这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演讲的中心议题—谈“每天四问”,直接进入正题,提示文章的中心。我让学生迁移仿写这样的开头,如有位学生在《助人为乐的王明》一文中这样开头:“我的同学王明非常喜欢帮助别人。”这句话开头就交代了王明喜欢帮助别人的特点,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不是如同待在云里雾里半天看不明白。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的关键体现在“合作”上,既充分地让学生相互讨论、启发、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个“合作”是在学生个体充分“自主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扎实高效。为了发挥好群体的力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合理地设计好一节课中合作学习的三个环节,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一、问题定向,明确学习目标定向,即确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每课书的学习目标既从本课书的角度看,也可从单元训练重点的角度看,这样就可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紧紧抓住那些与课文重点密切相关的问题。问题定向的设计,是指在学生对课文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引发小组讨论,使问题定向。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学生提出“作者的心理有什么变化?这样变化说明了什么?”再如:《詹天佑》一文,学生提出:“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就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提出这些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深刻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文章的学习目标。二、讨论解疑,探究创新孔子曾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告诉后人彼此切磋琢磨、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在学生问题定向后,通过组内讨论,各自发表见解,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学生明确课文重点,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阅读的自学能力可从多种途径进行。我从审题教学入手,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怎样读懂不同叙述方法的文章,具体做法是: 一、以物为中心的命题课文,指导学生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读懂课文。省编小语第八册(下同)第一课是《一条军毯》。板书课题后,我告诉学生:课题中的“军毯”是具体的物品,“一条”是限制“军毯”的。以物为中心的命题课文,一般是“由物写事及人”的。于是,我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路子:1.课文哪里出现或交代了文题中涉及的物品的?2.围绕这一物品发生了怎样的事?3.物品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我让学生通过物品的线索理出文章脉络。这样,学生钻得进去,走得出来,分段、归纳中心都不困难,学得较轻松。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就必须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入口处,把他们带进课文,掌握住课文的结构,这样他们理解、分析课文就会容易一些。那末课文的入口处在哪里,怎样把学生带进去呢?这就要因各篇课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了。以高中第一册课本而论,我是这样做的。一、从抓关键词句入手。许多文章的开头或结尾部分,往往安排下起总领或总结作用的词句,可以抓住这类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如在教学《长江三峡》一文时,一开始,我要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一节;学生读完后,我立即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心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全文围绕“心事”一词起承转合,在教学思路设计中,我们抓住“心事”,层层深入: 一、归结主要内容,理清“心事” “我的心事”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学生看到课题后首先要发出的一个疑问,我们不妨让学生带着这一疑问去初读课文,归纳出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我的心事”便是与姐弟俩互相许愿,结果姐弟俩许的捎玉米棒子“给我”的愿实现了,而“我”许的给姐弟俩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这就象过河,必须要解决船或桥的问题一样.我们在运用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时,采用如下八法. 一、题解法.许多课文的课题点明了中心或主要内容.抓住题眼,深化开去,让学生自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桂林山水》可根据“山”和“水”让学生自学思考:①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这特点是跟什么比较而来的?②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这特点又是跟什么比较而得出的?③作者是怎样赞美这“山”和“水”的?仅仅是赞美桂林的山和水吗?学生自学中弄清了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基本内容就掌握了.又如《奇异的琥珀》《草船借箭》《飞夺泸定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五册最后一篇课文《群鸟学艺》是一篇童话。讲的是群鸟向凤凰学搭窝的故事,小燕子虚心向凤凰学习,把搭窝本领学了到手。故事告诉人们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的道理。课文的中心在第二自然段的开头。教学时,紧扣中心,层层剥笋,激发想象,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课题人手,通览全文,捕捉中心。学生初读课文时,可依课题设问:“群鸟学艺”中的“群鸟”指哪些鸟”?“艺”指什么?(从第一自然段找答案)这些鸟都向凤凰学艺而最后的结果怎样?  相似文献   

15.
要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 ,使提问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让精当的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要选准问题的提出点小学课文文质兼美 ,可以发问的地方很多。但教学中没必要处处发问 ,问题提出点必须要优化。怎样优化呢 ?第一 ,问题应选在点子上 ,问在关键处。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 ,这个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目标。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可围绕文章的中心句设计一系列问题。首先找出中心句“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提问 :“杰…  相似文献   

16.
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写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呢?突出文章的中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如下十种方法: 一、巧立文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的作者在文题上就直接点明中心。如《伟大的友谊》一文的题目就属于这种。二、首尾点题。有的文章开头或结尾直接点明中心。如《詹天佑》一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要想让学生尽快具备阅读能力,就要教给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把握中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如《飞夺沪定桥》一课,文章就是围绕“飞夺”来写的.2.从文章的开头入手.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的中心.如《詹天佑》一课.第一句就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相似文献   

18.
这样改好吗?     
小语五年制第十册22课《詹天佑》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主人公的姓名为题,这就暗示了课文中心是以展示詹天佑的崇高精神境界或卓越成就的。因此,我认为文中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  相似文献   

19.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一、看图引文,悟出中心。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看“猴子爬竿”图,激疑:这只猴子在干什么?你看过哪些动物的表演?人们把动物表演的节目叫做什么?(板书“马戏”)表演马戏的动物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所以表演得非常精彩(板书“精彩的”)。课文写了哪些动物精彩的表演?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时间、人物和事件)课文开头紧扣课题“精彩”二字,“精彩”是课文的中心,这样利用图片,引出课题,再围绕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