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年级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刷新能力的差异.研究选取障碍组与对照组被试共87名,采用活动记忆范式,分别对比了普通组与障碍组以及各年级组之间刷新功能的差异.结果发现:普通儿童在刷新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三次刷新任务的正确率低于一次和两次刷新任务的正确率,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三个年级的所有儿童的刷新正确率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认为,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刷新能力发展迟缓是数学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抑制控制和转换功能.方法:采用图形选择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昼夜Stroop测验和字色Stroop测验,以23例ADHD儿童和22例普通对照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抑制控制能力、转换能力进行测试比较.结果:1.ADHD儿童完成图形选择测验转换任务时间较普通对照组儿童明显延长,犯错误数明显增多;2.ADHD儿童完成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明显比普通儿童多,差异极其显著;3.两组儿童完成昼夜Stroop测验时冲突任务平均时上有显著性差异,ADHD儿童的反应时多于普通儿童;4.ADHD儿童完成字色Stroop测验的干扰任务反应时较普通对照组儿童显著延长.结论:ADHD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和转换能力显著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3.
前瞻记忆是指对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本研究使用经典的"双任务"范式,以探讨靶线索频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频或低频条件下,ADHD组儿童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低于普通儿童,但在高频率条件下,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成绩与普通儿童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不同靶刺激频率会对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造成影响,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缺损可能与其本身抑制优势反应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信号停止任务范式,考察不同声音唤醒水平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和普通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的表现,探讨唤醒水平和行为抑制功能之间的关系,以验证行为 抑制模型和认知能量模型.研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5名,普通儿童15名,匹配 年龄、年级、性别和智力水平.结果表明:(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反应错误率和抑 制失败率显著高于普通儿童;(2)中、高唤醒水平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正确反应的 被试内变异性降低,与普通儿童的表现相当;(3)唤醒水平对两类儿童的抑制失败率没有影 响.唤醒水平没有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抑制功能,但促进了其一般反应认 知功能,说明能量库缺损并不是比抑制功能更为核心的缺损.  相似文献   

5.
探讨考察聋童与普通儿童在解决加减文字题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字词意识发展的关系。被试为二、三年级的普通儿童51人和三、四、五年级的聋童49人。研究结果表明:(1)聋童解决加减文字题的正确率显著地低于普通儿童,聋童和普通儿童解决合并题的正确率均好于变化题和比较题;(2)聋童和普通儿童在解决三种类型的加减文字题上均存在着年级差异;(3)聋童字词意识好的比例低于普通儿童;(4)字词意识对聋童的影响小于对普通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取二、三、四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正常的儿童共84名。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考察两类儿童数量估计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1)二年级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的精确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年龄组;(2)数学困难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的精确性显著低于普通儿童;(3)二年级数学困难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时采用指数和线性函数进行表征,而其他年龄组儿童均采用线性表征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试来区分儿童是否具有学校恐惧倾向,进而考察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试和学校恐惧分量表将儿童分组,并使用表情判断任务测试表情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使用内隐联想测验分组的儿童在学校恐惧分量表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具有学校恐惧倾向的儿童对恐惧表情的识别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对悲伤面孔的反应时也显著长于普通儿童.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校恐惧倾向儿童在表情识别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43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致/不一致应用题测验(任务一)和条件多余/条件不足应用题测验(任务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解决这些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⑴在任务一中,学优生在一致题目和不一致题目上的反应时差异显著,而学困生在这两类题上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一致题目和不一致题目上的正确率差异显著;口头报告显示,学优生较多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困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⑵在任务二中,学优生的成绩要好于学困生,口头报告分析证明了前面的结果,即学优生较多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学困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⑶由于表征策略的使用差异,学生在条件充要应用题上的正确率高于非常规应用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阅读能力测试、算术速度测试在300名三年级儿童中选取单独计算困难(n=22)、计算和阅读都困难(n=18)两个实验组和年龄控制组(n=23),使用计算机呈现以数字、图形、汉字三种材料组成的六个快速命名任务,以考察计算困难儿童的抑制控制及转换能力.结果表明(1)计算困难儿童的抑制控制及转换能力显著低于控制组儿童;(2)单独计算困难儿童只在数字材料任务中的反应成绩显著低于控制组儿童;(3)计算与阅读都困难儿童三种任务材料的反应成绩显著低于控制组儿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工作记忆同中心模型角度探讨数学困难儿童工作记忆的特点,研究参照Gaaravan(1998)和Oberauer(2002)的实验,设计两个注意焦点转换任务以考查32名数学困难儿童注意焦点转换能力、直接存取区及长时记忆激活区信息提取能力.研究发现:(1)数学困难学生从直接存取区及从长时记忆激活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学生;(2)数学困难学生的注意焦点转换能力与其他两类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3)相对于从长时记忆激活区提取信息的情况,数学困难学生从直接存取区提取信息的正确率较高且反应时间较短;(4)回归分析发现直接存取区中提取信息能力以及长时记忆激活区提取信息的能力显著影响学生的数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