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设计思路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属于概念性知识,是几何教学的一部分,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已具有线段和角的初步知识,本课是以后学习垂线、平行线和进一步认识角的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归纳出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突出过程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其过程,再使其用语言描述概念。通过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意图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属于概念性知识,又是几何教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是在已有的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还是今后学习垂线、平行线和进一步认识角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归纳出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突出过程性,使学生亲身体验经历过程,再用语言描述概念。通过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35~36页《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坦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7册35—36页《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材解读: 《角的认识》包括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角和体会角有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今后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内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内容。关于直线、线段、角,学生在以前有过直观的认识,但没有明确它们的本质特征。本册将进一步揭示它们的本质特征和性质。射线是构成角的主要因素,射线的认识是为角的认识奠定基础。通过本册有关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意义,角的表示法,建立完整、科学的角的概念。二、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通过计算机画图演示和学生的操作,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  相似文献   

7.
角的概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引进角的概念之前,应复习直线与线段的知识,并通过实例,如手电筒射出的光线等,阐明射线的意义。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比较,概括出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并制成下表: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具有整体性,在具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凸显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是数学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这一课包含了直线、射线、角及相关内容的教学,文章以此课为例,阐述如何基于单节课又跳出单节课,实现教学的整体建构,并以此来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提升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暑假组织教师进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提前准备了几节观摩课,其中有个教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这部分内容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了较大改变,过去是先教学直线,再在直线的基础上教学射线和线段,考虑到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直线的原型, 所以在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就改为先教学线段,再教学直线、射线,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角的认识。在本节内容之前已在二年级上册安排了线段的初步认识和角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册教材在直观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和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角。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学习周角、平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与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学习用三角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射线和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表示角的符号。2.从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的叉开大小有关。3.从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射线和角的特征,会画射线和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叉开大小有关。教学过程:一、学习射线l.认识射线课件演示:出示一条直线,并向两边延长;在直线上任意点上两点,闪烁两点间的部分移下来。师: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哪些知识?课件演示:在直线…  相似文献   

12.
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构成其他图形的基本元素之一。教学时,我们应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角的概念,能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和画已知度数的角。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角的概念,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为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我们可设计以下四个教学步骤。 1.复习直线、线段,引入射线。角的概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引进角的概念之前,应复习直线与线段的知识,并通过实例,如手电筒射出的光线等,来阐明射线的意义。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比较,概括出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并制成下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相似文献   

14.
刘丽双 《天津教育》2003,(12):42-43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节。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直线、线段、射线等概念,并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今后学习垂直和平行,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由于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对角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尤其是直角,见到的很多,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对于平角这个概念,学生认识起来比较困难,有时会产生困惑,认为这是一条直线而不是角。对于钝角这一概念———大于90°小于180°,对后一个要素容易忽略。根据课本内容、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部编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认识与度量”。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认识角及其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教学过程: (一)宣布新课今天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学习第一节——角。 (二)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了解学情1.我在生活中看到射线、直线、角的实例有……2.通过预习,我的收获有……我的困惑有……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活动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射线和直线的认识。(1)我的记忆:关于射线我已经知道了……(2)我来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射线、直线。讨论、辨析,  相似文献   

17.
“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角和平行线,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角的度量,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样形的认识。在进行本单元备课及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认真研究教材,掌握好教学的尺度教学本单元的内容,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扩展、引深。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线段、射线,并且掌握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动态的角,知道角的种类,会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认识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教材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活动。这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并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2.引导学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3.通过复习,进一步澄清学习"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数学课堂能够体现数学的思维价值,为了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将静态的教材变成动态的操作,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让学生逐步接近数学的本质。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借助核心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在碰撞中生成新思想、新方法,乃至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